速看!八里湖新區2025年小學學區劃分公布具體如下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江西省義務教育條例》和《關于開展全省義務教育陽光招生專項行動(2025)的通知》(贛教基字〔2025〕8號)《九江市2025年中小學招生工作實施意見》(九中招委字〔2025〕1號)精神,結合我區實際,現就我區2025年中小學招生工作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工作目標
緊緊圍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和打造“公平、優質、全面、融合”新樣態九江教育工作目標,進一步規范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秩序,健全公平入學長效機制,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努力讓每個適齡兒童、少年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義務教育,不斷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免試就近入學原則。綜合考慮轄區域內適齡兒童少年的數量和分布狀況、學校布局、辦學規模、交通安全等因素,按照相對就近入學原則,合理劃定轄區內每一所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范圍,確保具有本地戶籍的適齡兒童少年、隨遷子女免試進入相應學校接受義務教育。公辦義務教育學校要嚴格落實劃片招生,確保學區范圍內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就近入學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
(二)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各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應向社會、學生和家長加強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政策的宣傳和解讀,建立完善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工作公示制度、咨詢制度、信息公開制度、來信來訪接待制度、社會監督制度等。嚴格執行新生入學年齡要求,實行陽光招生、隨機均衡編班,確保教育公平。
(三)容量限額管理原則。嚴格遵守班級容量限額管理和義務教育學校校額限制管理原則,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落實標準班額要求,小學每班不超過45人、初中每班不超過50人。義務教育學校要堅決做到“三個一律”,即:學校一律不得有超大班額、起始年級一律不得新增大班額、存在超標準班額的班級一律不得轉入學生。
三、入學工作
2025年,我區義務教育招生入學通過贛服通“高效辦成一件事”專區“入學平臺”進行信息采集及學位安排。
(一)小學一年級招生
1.報名基本條件。凡2019年8月31日前(含8月31日)出生,年滿6周歲的兒童,必須由家長或其他法定監護人依法送其入學。有本地戶籍的適齡兒童、少年,或隨遷子女,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在贛服通“高效辦成一件事”專區進行報名登記。聽障、智障及需智力開發的適齡兒童,自行申請到特殊教育學校入學;肢殘及其他適齡殘疾兒童,可隨班就讀。適齡兒童、少年因身體狀況需要延緩入學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應當持醫療機構出具的檢查證明,向學校提出申請,學校審查同意后,報街道辦事處審核,再報區文化旅游和教育體育局批準。延緩入學的情形消除后,應當按照規定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
2.不足齡學生一律不予辦理全國電子學籍,各校一年級新生入學時應對其是否曾經入學要在全國電子學籍系統中進行核查,杜絕留級和重復就讀行為。
3.一個家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小孩都符合新區區屬學校就學條件的,若一孩已在區屬學校就讀,在學校有空余學位的情況下,區文化旅游和教育體育局可根據學生家長書面申請意愿,優先安排二孩或三孩到區屬同一所小學一年級就讀。
(二)初中一年級招生
由九江市教育考試中心根據《九江市2025年中小學招生工作實施意見》統一安排部署。
(三)轉學工作安排
1.根據《江西省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修訂)》第三章第十四條規定,義務教育階段市轄區的城區(含縣城)學校或入學實行多校劃片的學校,同一區域內不得轉學。區外中途因戶籍遷移等原因確需轉學至新區就讀小學或初中的,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在贛服通“高效辦成一件事”專區進行報名登記。
2.學校辦理學生轉學,須符合省市中小學消除大班額專項規劃要求和區文化旅游和教育體育局有關工作規定、流程,不得進行面試、評測等。
(四)錄取辦法
1.根據《九江市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入學順位排序辦法(試行)》(九教考字〔2024〕15號),凡是Ⅰ類(有房有戶類)學生,原則上均在本學區內學校錄取。
2.2-10類根據學校學位情況順位錄取,同等情況下,落戶時間早者優先錄取。若學區內學位趨于飽和,則按順位統籌安排入學。
3.轉學原則上按學位情況順位錄取,同一類別情況下,落戶時間早者優先錄取;若學區內學校學位已飽和,則根據距離遠近順位統籌。
(五)具體工作日程安排
1.2025年7月初,制定《八里湖新區2025年中小學招生工作實施意見》并在新區官方網站予以公布。
2.2025年6月23日至7月11日,進行“幼升小”第一次信息采集。
3.2025年8月1-8日,進行“幼升小”第二次信息采集。
4.2025年7月15日-8月15日,進行“轉學生”信息采集。
四、入學要求
1.根據《江西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做好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和義務教育入學“高效辦成一件事”有關要求,有本地戶籍的適齡兒童、少年,或隨遷子女,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在贛服通“高效辦成一件事”專區進行報名登記。
2.合法常住固定住所證件須為房產證或不動產權證,且權證性質及用途為住宅,認定截止時間為2025年6月30日。購房合同需要通過當地房屋產權交易管理部門進行網上簽約、備案登記且產權性質及用途為住宅(學位供給緊張的學區交房截止時間為2025年6月30日)。非住宅房如商業用房、工業用房、辦公用房、閣樓、地下室、車庫等,均不能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入學的依據。多人持有的房權份額,其法定監護人和學生本人房屋產權份額須高于51%(含51%)。居住證、房屋租賃備案(需要通過當地房屋交易管理部門進行登記備案)按相關規定辦理。未及時辦理居住證的入學對象,將由區文化旅游和教育體育局根據學校辦學容量情況統籌安排入學。
3.2025年小學新生入學,一套八里湖新區的房產在4年之內只作為一個家庭適齡兒童少年在公辦小學入學的依據(計算時間以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當年6月30日為限,下同)。一套中心城區房產仍實行在3年之內只作為一個家庭適齡少年在公辦初中入學的依據。學習階段內另一個家庭再次以該套房產作為公辦義務教育入學依據的適齡兒童、少年,由當地教育招生部門依據其實際居住地相對就近統籌安排義務教育學位。
五、有關規定
1.軍人子女等特殊群體入學。對符合條件的現役軍人子女、消防救援人員子女、公安英烈和因公犧牲傷殘公安民警子女等教育優扶對象,根據我市有關教育優待政策具體規定執行。
2.高層次人才子女、重點招商引資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子女入學。按照八里湖新區相關政策規定執行。
3.隨遷子女入學。堅持“兩為主、兩納入、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原則,全面落實隨遷子女入學政策。(兩為主: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兩納入:將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城鎮發展規劃、納入財政保障范圍)
4.房屋征收人員子女入學。根據《九江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九江市中心城區規劃區內集體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安置實施辦法的通知》(九府發〔2016〕13號)第三十九條規定:“被征收人遷出原地后的義務教育入學,征收之時可選擇繼續在原戶籍所在地按原招生辦法入學,或者在遷入戶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的學校入學”。
六、工作要求
(一)推進“陽光招生”。積極做好宣傳引導,不斷完善教育招生信息公開制度,多形式、多渠道做好政策宣傳和解讀服務工作,建立健全信息發布機制、公布舉報電話,暢通舉報申訴受理渠道,做到招生政策公開、招生資格公開、招生計劃公開、學生資格公開、錄取程序公開、錄取結果公開等“六個公開”,主動接受學生、學校和社會的監督。要密切關注招生有關輿情,認真做好風險評估,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積極回應社會熱點和關切,引導廣大家長樹立科學教育觀念。
(二)落實“九個嚴禁”。嚴禁以任何形式提前組織招生、無計劃或超計劃組織招生、違規跨區域招生;嚴禁學校間混合招生、招生后違規辦理轉學;嚴禁公辦學校參與舉辦的民辦學校以公辦學校名義招攬生源;嚴禁自行組織或與社會培訓機構聯合組織以選拔生源為目的的各類考試,或采用社會培訓機構組織的考試結果作為招生依據;嚴禁以高額物質獎勵、免收學費、虛假宣傳、口頭承諾或簽訂錄取承諾書等不正當手段爭搶生源;嚴禁招收已被中等職業學校錄取的學生;嚴禁招收借讀生、人籍分離、空掛學籍;嚴禁收取擇校費、與招生入學掛鉤的贊助費以及跨學期收取學費;嚴禁公布、宣傳、炒作“中考狀元”和升學率。
(三)嚴肅執紀問責。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事關教育公平大計,事關社會穩定大局,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要切實加強管理監督,嚴肅招生紀律。各學校和招生工作人員要嚴格執行招生政策,自覺遵守招生紀律,守牢廉潔自律底線,堅決抵制不正之風。區文化旅游和教育體育局將適時開展逐校排查,及時糾正和嚴肅查處各種違規違紀招生行為。區教育督導辦公室將把招生入學工作納入責任督學日常督導范圍,適時對招生入學政策落實情況開展督導。對招生工作把關不嚴、監管不力、違規建立學籍的學校和工作人員,依規依紀追究有關單位及當事人、責任人的責任。要完善違紀舉報和申訴受理機制,加強對招生錄取等各個環節的監督檢查,嚴肅查處違規違紀行為。
本意見由區文化旅游和教育體育局負責解釋。未盡事宜,按省、市、區有關文件規定辦理。
附件:八里湖新區2025年小學學區情況一覽表
九江市八里湖新區文化旅游和教育體育局
2025年7月4日
來源:九江發布綜合八里湖新區官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