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阿里云宣布通義旗下的網絡智能體 WebSailor 正式開源,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命名頗具想象力的智能體,意為“網絡水手”,目標是讓大模型真正具備上網瀏覽與任務執行能力。
不同于傳統語言模型只擅長“紙上談兵”,WebSailor則具備在網頁中“行動”的能力。它可以搜索、點開、篩選信息,像一個實習生那樣快速適應上網任務,但效率遠高于普通人類助手。更關鍵的是,它的能力已不是“新手村”級別。據實測結果顯示,在當前主流評測數據集BrowseComp中,WebSailor的兩個版本(32B和72B)都拿到了極具競爭力的成績,在開源社區中遙遙領先,甚至一舉超越了部分閉源明星選手如DeepSeek R1和Grok-3,僅次于OpenAI內部研究用的DeepResearch。
阿里云方面表示,目前WebSailor的構建方案及部分數據集已正式在GitHub上線。這不僅是阿里通義在“智能體”方向的重要落子,也是在推動國內大模型生態更進一步。從架構上看,WebSailor并不是單一模型,而是一整套Agent系統,涵蓋感知、決策、操作等能力模塊,可執行復雜任務流程,甚至初步具備“自我糾錯”的能力。
開源本身也具有強烈的信號意義。在閉源巨頭依舊占據高地的背景下,阿里選擇將核心技術公之于眾,是技術自信的表現,更是在國產智能體生態中搭建合作與實驗的開放平臺。
目前,“智能體”賽道競爭日趨激烈,從OpenAI的GPTs到Anthropic的Claude Agent,再到國內百度的AgentBuilder,阿里的WebSailor也意味著國內廠商已不再只是追隨者角色。
未來,大模型能否真正“用起來”,落地到產品與服務層面,“智能體”很可能就是解法之一。而WebSailor,或許正在為這個愿景鋪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