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之心報道
編輯:張倩
在「寫代碼」這件事上,大模型是真的在提高生產力,開發者也愿意花錢買時間。
都說「寫代碼」是當前 AI 大模型最有希望的應用,事實果真如此嗎?
根據 Anthropic 最近公布的一項數據,他們的 Claude Code 已經吸引了 11.5 萬名開發人員,并在一周內處理了 1.95 億行代碼。而這款工具,才剛剛發布 4 個多月。
Menlo Ventures 風險投資家 Deedy Das 據此推斷,僅靠 Claude Code 這個產品,Anthropic 的年收入就可能達到 1.3 億美元。
按照這個算法,每個開發者平均每年將向 Clade Code 貢獻超過 1000 美元。這比很多個人訂閱服務都高得多,意味著用戶群體中存在大量高價值、高粘性的付費用戶。
當然,這個推斷基于一系列假設,包括「每行代碼大約產生 15 個 token」「 純代碼輸出只占總輸出 token 的 25%」「 輸入 token 的量大約是輸出 token 的 10 倍」「模型使用量中,50% 是 Sonnet 模型,50% 是 Opus 模型 」「 11.5 萬名開發者中有 5% 訂閱了 Max 計劃 」等,所以實際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此外,「1.95 億行代碼」這個數字也需要謹慎解讀,因為單行代碼更改可能需要多次迭代和修正才能達到質量要求。
從目前的用戶反饋來看,Claude Code 確實有著較好的口碑。它集成了 Anthropic 最先進的 Claude Opus 4 語言模型,提供文件操作、代碼搜索、網頁瀏覽和 Git 工作流管理等綜合開發環境集成功能,使得開發者的日常編碼和代碼解釋工作的效率大幅提升。
很多用戶反映 ,Claude Code 在理解項目架構和生成符合上下文的代碼建議方面表現出色。它能夠直接在開發環境中瀏覽文檔并執行命令,不像那些基于網頁的工具需要你在不同界面間來回跳轉,使得工作流程更加順暢。
在這些用戶看來,付給 Anthropic 的錢是物有所值。
即使在處理超過 1000 行代碼的大型模塊時遇到問題,這些開發者也覺得可以接受。
甚至一些之前用 Cursor 的開發者也在轉向 Claude Code,原因包括:Claude Code 對于代碼庫的理解、工具的調用以及上下文的管理都更為出色,使用體驗更好。
在 Cursor 調整了定價策略后,之前覺得 Claude Code 貴的開發者也開始動搖。如果兩家定價差別不大,大家可能都會涌向使用體驗更好的一方。
在調整定價策略前,Cursor 的 Pro 訂閱每月收費 20 美元,提供每月最多 500 次請求的限制,用戶可以使用任何模型進行請求。由于是按請求次數收費,一些用戶可能通過這寶貴的 500 個請求中的每一個發送大量 token。調整后,原有的基于請求次數的限制改為基于計算量(token 消耗)的限制。用戶每月有 20 美元的預算用于 token 消耗,超出部分將按照實際使用量收費。同時,Cursor 還新增了每月 200 美元的 Ultra 計劃,此計劃與 Claude code 的 Max 計劃收費相當。
更何況,很多專業開發者其實更看重究竟哪個軟件能給自己節省「時間」,成本反而不是那么敏感。
有人把這些差異歸因于模型開發者直接做產品和「套殼」的區別。
其實,無論是用 Cursor 還是 Claude Code,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是,開發者群體對于 AI 輔助編程工具的接受度正日益提升。而這些工具,可能已經不是簡單的「入門級開發者」水平。
當然,AI 編程工具面臨的挑戰依然存在:代碼質量把控、安全漏洞風險、知識產權問題等。但從 Claude Code 的表現來看,至少在「提升開發效率」這個核心價值上,AI 已經交出了一份讓開發者滿意的答卷。
https://x.com/deedydas/status/1941683553361854710
https://ppc.land/claude-code-reaches-115-000-developers-processes-195-million-lines-weekl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