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科技產業(yè)加速競爭,資源爭奪成為各國政策的隱形戰(zhàn)線。
稀土作為構建電動汽車、軍工裝備、衛(wèi)星通信等高端系統(tǒng)的核心材料,早已不只是一般性的工業(yè)資源,而是關系國家安全與戰(zhàn)略博弈的重要籌碼。
中國憑借長期以來在稀土開采、提純、磁體制造和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的深厚積累,建立起全球最完整的產業(yè)鏈,牢牢占據(jù)主導地位。
然而,在中國開始加強稀土出口控制的關鍵節(jié)點,印度卻在暗中“操作”,打算從中獲利,甚至將中國的戰(zhàn)略資源轉手倒賣至歐美,引發(fā)了中方的果斷反制。
印商倒賣
據(jù)外媒披露,印度企業(yè)Sona Comstar通過常規(guī)貿易渠道,從中國進口了高達120噸的稀土磁鐵,并將這些高價值材料供應給包括特斯拉、斯泰蘭蒂斯在內的多家歐美大型車企。
這一看似合法的貿易,實則掩蓋了“套利行為”的本質:利用中國開放的出口渠道,獲取核心資源,再加價賣給中國限制出口對象的企業(yè),既損害了中方的戰(zhàn)略利益,也挑戰(zhàn)了中國對稀土用途的可控性。
這種行為引發(fā)了中國的高度警惕。
中國隨即對稀土出口政策進行系統(tǒng)性升級,要求所有出口商在申請出口許可時必須詳細申報用途、客戶清單、產品類型,并提供全鏈條追蹤數(shù)據(jù)。
同時,國家層面還推動了稀土出口的“動態(tài)閥門機制”——即便出口許可已獲得批準,也可能因用途不明或有轉手嫌疑被隨時叫停。此舉直接擊中了那些依賴“低買高賣”路徑的中間商企業(yè),比如Sona Comstar原本計劃今年從中國進口200噸磁鐵,但在政策變化后被迫終止訂單,轉而嘗試使用印度本土資源作為替代。
被斷掉“稀土進口捷徑”之后,印度政府迅速反應。
莫迪內閣宣布將投入高達500億盧比,發(fā)展本土稀土開采與加工項目,并在全國范圍啟動“國家關鍵礦產使命”,誓言要實現(xiàn)稀土“自給自足”。
印度媒體高調宣稱,該國儲量位居全球第三,足以成為中國以外最可靠的稀土供應方。
然而,真實情況遠沒有宣傳來得光鮮。
印度雖然稀土儲量可觀,但開采能力極為有限。2024年,全國稀土總產量還不足5000噸,僅為中國的零頭。
在精煉技術層面,印度的處理純度最高僅能達到82%,遠遠不能滿足高端制造所需的99.5%以上標準。
更嚴重的是,印度的基礎工業(yè)體系尚未完善。
不少稀土礦區(qū)仍使用“手工分選”方式提取礦物,在一些試驗廠中,斷電頻率高得令人難以置信,運輸鏈條效率低下,整體供應成本是中國的三到四倍。
印度取代中國?
盡管如此,西方仍希望通過扶持印度,來破解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困局。
美國、日本、歐盟等紛紛與印度展開接觸,試圖將其打造為“稀土替代中心”。但他們很快意識到,這一戰(zhàn)略充滿理想化色彩。
美國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警告稱,印度缺乏必要的技術沉淀和人才儲備,全國僅有不足十所高校開設相關專業(yè),人才輸出遠遠不能支撐稀土高端應用的制造體系。
德國和日本的部分投資項目也因進度遲緩、基礎設施不達標而中止或撤資。
印度內部的問題更加復雜。
外資在印度的經營環(huán)境不穩(wěn)定,稅收政策多變,利潤匯出受限,導致大量制造企業(yè)相繼撤離。
而今將如此高技術門檻的稀土項目押注在這樣一個“高風險市場”上,無異于豪賭。
印度的“自我替代”計劃還未啟動,就已遭遇信任危機。與此同時,中國已經在悄然構建起一整套“防套利”與“強控制”的出口體系。
為防止稀土外流,中國不僅設立了磁體出口追蹤平臺,還建立了稀土從業(yè)技術人員備案系統(tǒng),將關鍵工程師、科研人員、制程人員納入國家監(jiān)管清單,防止核心技術隨人流失。
此外,稀土出口也被納入中美博弈的戰(zhàn)略議程。
近期傳出,中美達成一項“低調協(xié)議”,中國同意向特定美企提供六個月期的出口許可,但這項許可是“可撤銷”的,一旦美方有敵對舉措,中方將以此為反制工具。
如此一來,中國掌握了稀土的“出口節(jié)奏”,也在全球供應鏈中重新建立起談判主導權。
對印度來說,此番嘗試“從中國低價買進再轉手賣給歐美”的套利路徑算是徹底失敗。
不僅被中國識破并截斷,還被迫面對自身無法短期內建起完整產業(yè)鏈的現(xiàn)實。
而西方原本期望印度能填補中國留下的“稀土真空”,如今也在逐漸回歸理性判斷。
在這場稀土之爭中,最關鍵的不是“誰有礦”,而是“誰能鏈”,誰掌握著從礦石到磁體、從實驗室到全球物流的那條完整鏈條。
這一點上,中國的積累與布局遠遠領先,已經不只是資源大國,更是規(guī)則制定者。
而那些幻想通過中間套利或政治炒作替代中國地位的國家,終將發(fā)現(xiàn)自己只是扮演了外部變量,而非產業(yè)主角。
從一筆120噸的稀土交易出發(fā),印度本想“借道發(fā)財”,卻被中國的制度性反制徹底打斷路徑。
這也標志著中國在全球戰(zhàn)略資源博弈中,從被動回應,轉向主動設局——不僅要守住稀土資源,更要讓世界明白,資源不可亂用,規(guī)則必須尊重。
下一輪產業(yè)競爭中,中國不再是那個默默出口的“供應者”,而是設定門檻、主導規(guī)則、掌握主動的真正玩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