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桂林理工大學附屬小學:
深耕“五課”融合,譜寫小學英語課程思政新篇章
桂林理工大學附屬小學、桂林市桂花公社聯合開展“桂花魂”主題研學活動。桂林理工大學附屬小學供圖
桂林理工大學附屬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團隊依托各類館場、基地等平臺,將課程思政教育貫穿于教育全過程,采用“情境育人”“實踐育人”“體驗式教學”新理念,緊扣“四心四有”內容,以創新與實踐為雙翼,首創并深耕“五課”(即校館聯動思政“館”課、校媒聯聲思政“播”課、校企聯研思政“訪”課、校農聯心思政“田”課、校社聯合思政“行”課)融合模式,把“最難講”的課變成“最生動”的課,為小學英語課程思政繪就了生動新篇。
“館”課聯動文化,浸潤自信底蘊。團隊積極整合紀念館、博物館、紅色教育基地等社會資源,結合重要節慶日與紀念日,組織學生開展主題研學活動。通過打造“多彩思政課堂”及開展“面對面”現場教學,將英語學習巧妙融入真實的文化與科技場景之中。引導學生用英語講述文物故事、分享見聞與思考、探索科學奧秘。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有效提升語言運用能力,不斷增強文化自信,并逐步拓展國際視野。
“播”課云端傳聲,涵養家國情懷。團隊借力新媒體平臺,精心打造英語思政廣播系列課程,營造“領導領講、教師主講、學生暢講、人人能講”的濃厚氛圍。廣播內容涵蓋紅色經典誦讀、中華傳統節日解讀、新時代偉大成就分享等多元主題,讓“達理之聲”跨越時空界限,有效點燃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推動思政教育入腦入心,引導學生在聆聽、思考與表達中涵育家國情懷,樹立正確價值觀,培育有理想、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訪”課匠心啟蒙,實踐賦能成長。團隊創新采用“課堂教學+企業探訪”的雙軌模式,組織學生深入企業一線。引導學生在真實場景中運用英語感知企業文化、了解生產流程、領略發展成就。通過親身體驗,深刻體悟勞動價值與工匠精神,培育責任意識與創新思維,從而實現英語實際應用能力提升與職業啟蒙教育的深度思政融合。
“田”課躬耕實踐,培育勞動品格。團隊將廣袤田野轉化為鮮活課堂,實現英語學習與勞動教育的有機融合。引導學生用英語學習農業知識、記錄勞作過程、分享實踐感悟。在親身體驗中,學生不僅提升了語言運用能力,更深刻領悟了“粒粒皆辛苦”的艱辛與“勞動創造幸福”的真諦。由此,深植熱愛勞動、尊重勞動者的情感沃土,錘煉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最終養成勤于勞動、樂于奉獻的良好習慣。
“行”課社區躬行,踐行社會責任。團隊將英語課堂延伸至廣闊社區、坊間,組織學生開展公益宣傳、文化傳播、志愿服務等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服務社會的真實場景中運用英語,講述生動中國故事,傳播響亮的中國聲音。通過躬身實踐,有效提升社會責任感與團隊協作能力,實現思政教育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培育知行合一、心系家國的新時代小公民。
“五課”融合結碩果,育人實踐譜新篇。桂林理工大學附屬小學榮膺“全國中小學德育創新成果實驗校”“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校”等多項國家級榮譽。該校學生在各級英語素養競賽中累計獲獎近200人次,語言能力、思維品質與文化意識顯著躍升。桂林理工大學附屬小學教師發表課程思政主題論文4篇,凝練精品教育實踐方案10個,開發特色校本課程資源3部,專業能力實現跨越式發展。該校精心打造的英語課程思政“金課”在桂林市青年教師優質課競賽中勇奪一等獎(第一名),并作為優秀范例在“全國教學前沿課堂”精彩展示,樹立了區域課程新標桿。桂林理工大學附屬小學創新探索的“融情·引思·育德:小學英語課程思政‘1244’教學模式”,構建的“三位一體”育人體系與實踐路徑,為破解小學英語跨學科思政融合難題提供了可復制推廣的“桂工附小方案”。該校還承擔市級以上教研、培訓任務2次,組織“課程思政”聯合教研活動10余場。桂林理工大學附屬小學成果在3市5縣(區)近30所合作校推廣應用,贏得教育同仁的廣泛認可與高度評價。
今后,桂林理工大學附屬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團隊將持續深化“五課”內涵,不斷創新小學英語課程思政育人模式,致力于培養兼具國際視野與家國情懷的新時代接班人,讓英語課程思政之花綻放得更加絢爛奪目。(韋仕強)
桂林理工大學附屬小學張馨文老師上“課程思政”展示課。桂林理工大學附屬小學供圖
桂林理工大學附屬小學“節氣觀察站”掛牌活動。桂林理工大學附屬小學供圖
桂林理工大學附屬小學、桂林市七星區東江街道辦、桂林理工大學社會聯合開展慶祝“三月三”主題活動。桂林理工大學附屬小學供圖
桂林理工大學附屬小學、自治區雁山植物園聯合開展“古樹名木”探秘研學活動。桂林理工大學附屬小學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