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怪物”現身:外媒曝光中國新型地效飛行器,用于跨海奪島?飛機還是船?中國版的“里海怪物”終于得以一窺全貌,揭開神秘面紗的“渤海怪物”會成為武力統一臺灣當中的最大殺手锏嗎?最近外媒曝光了一款疑似為我國新型武器的地效應飛行器,盡管網上的討論堪稱層出不窮、鋪天蓋地,但絕大多數都聚焦于統一之戰,仿佛地效應飛行器的使命就是用于跨海奪島。
那么地效應飛行器到底是什么,它的用途真的只是用于兩棲登陸作戰?地效應飛行器得到曝光是否意味著統一之戰的進程已然大大加快,還是說這仍然只能視作為一種當然威懾手段?
據相關資料顯示,地效應飛行器是可以貼近地面或水面進行飛行,介于飛機、艦船和氣墊船之間的一種新型高速飛行器。
早在2020年的時候,地效應飛行器的照片實況就得到了曝出,型號也堂而皇之地出現在了各大媒體的報道當中。
當時的媒體將停靠在俄羅斯聯邦達吉斯坦共和國卡斯皮斯克的MD-160地效飛行器稱之為“里海怪物”,但實際情況卻是外媒產生了誤判。
“里海怪物”的地效飛行器型號實為KM(KM在俄語當中為原型機的意思),由于KM地效飛行器發現于里海且外形極為龐大,西方國家便起了“里海怪物”的稱號。
MD-160地效飛行器雖然也出自于KM地效飛行器研發設計制造者阿列克謝耶夫設計局之手,可外號卻是“花尾鴿”,但不管怎么說,地效飛行器在外觀上看起來就像是水上飛機一樣。
然而,外觀像水上飛機卻并不代表地效飛行器的本質就是水上飛機,事實上,地效飛行器和水上飛機存在很大差別,僅僅在用途層面就不可同日而語。
地效飛行器的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兩棲登陸作戰、多域隱蔽突防、海空物資投送、快速水中破障以及應急救援保障。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地效飛行器算是搜救效率更高、飛行速度更快,載重量更大、隱蔽性更強和能夠支撐兩棲登陸作戰的大型水上飛機。
然而,兩相對比之下不難發現,地效飛行器的應用范圍非常狹窄,既然當下在我國出現了,那就意味著地效飛行器很可能是為統一之戰而準備的秘密武器。
由于發現位置地處渤海的緣故,外媒給我國的地效飛行器取名為“渤海怪物”或“渤海怪獸”。
但由于圖像存在高度模糊性,外媒暫時無法作出對我國地效飛行器的用途、性能和動力設計作出完全研判,外媒還在期待更多高清圖像。
不過,外媒也進行了簡單討論,如我國的地效應飛行器和新型兩棲飛行艇AG600的規模大致相似;如中美爆發戰爭后,地效應飛行器可以在后勤供給方面發揮穩定的作用。
目前外媒的分析討論聚焦于動力系統和外形設計兩大方面,但無法確定看到的我國地效應飛行器是否為原型機或模型機。
其實“渤海怪物”不管是還是不是原型機都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國在兩棲登陸戰的準備層面再度釋放出重大信號。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推進地效應飛行器的研發制造既可以用于威懾臺獨分子,又可以向外界傳達出我國在統一之戰上的堅定立場態度從未動搖和發生明顯改變。
只要我國能夠拿得出來地效應飛行器,不管用與不用,也不管是否會用于跨海奪島,只要它在那里,效果價值就已經得到明顯發揮。
當然了,最大化的發揮還是用于實際的兩棲登陸作戰,而我國能夠用到兩棲登陸作戰的地方短時間內除去臺灣島外就再無其他島嶼。
值得注意的是,地效應飛行器之前只有美國、前蘇聯和承繼了前蘇聯絕大部分遺產的俄羅斯進行了相應探索研究,其他國家還沒有這方面的記錄。
這意味著地效應飛行器的投入和回報不成正比,在資金數額方面難掩消耗巨大的突出特性,如果我國要推進研發制造,那無異于等同推進大型項目。
原因在于,地效應飛行器在使用材料和維護條件上非常苛刻,同時又存在使用壽命的極大限制,這就注定了地效應飛行器項目一旦啟動就不能再停留在原型機的探索之上。
也就是說,如果外媒探測到的我國地效應飛行器如果不是原型機的話,那就說明統一之戰的進程已然在大大加快,地效應飛行器用于模擬演練之時就是統一之戰吹響進攻號角之日。
參考資料:
中國新的翼地效應飛行器首次現身|中美日報網
探秘地效應飛行器|中國社會科學網
飛機還是船?從“里海怪物”看地效飛行器之歷史|中國軍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