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當前,全球腫瘤防治工作面臨著嚴峻挑戰。據統計,全球每年新增腫瘤病例已突破2000萬例1。我國作為人口大國,惡性腫瘤防控形勢尤為嚴峻。數據顯示,我國惡性腫瘤年新發病例數已達482萬例,且呈持續攀升態勢2。隨著腫瘤患者生存時間的提升,腫瘤的管理逐漸進入“慢病化管理時代”,腫瘤患者對生活質量和長期管理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因此,現代腫瘤管理的核心目標已從單一的生存期延長,轉向在延長生存的同時幫助患者獲得高質量的生活。這亟需建立并實施貫穿診斷、治療、康復和隨訪的"全程管理"策略。在此背景下,2025年國際癌癥支持治療協會和國際口腔腫瘤學會聯合年會(MASCC/ISOO)于2025年6月26日至28日在美國西雅圖成功召開。本次會議匯聚了全球腫瘤學領域的頂尖專家,圍繞腫瘤患者的全程管理策略展開深入探討,為優化腫瘤患者的管理模式提供了前沿思路和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值此盛會,醫脈通誠邀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蔡修宇教授進行專訪。蔡教授作為肺癌治療領域的知名專家,將深入剖析現代肺癌治療中的全程管理策略,分享臨床實踐中的寶貴經驗,為肺癌治療領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醫脈通:今年國際癌癥支持治療協會和國際口腔腫瘤學會聯合年會(MASCC/ISOO)的主題是什么?在肺癌診療進入“慢病化管理時代”的背景下,您認為我國肺癌患者的治療面臨哪些新挑戰?
蔡修宇教授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今年MASCC大會的主題是"Informed Decisions in Supportive Cancer Care"。這一主題的設定反映了近年來腫瘤支持治療理念的重要轉變:從傳統的"Palliative care"(姑息治療)到"Supportive care"(支持治療)的演進。這種轉變標志著支持治療已經從單純的終末期患者關懷,擴展為貫穿腫瘤治療全程的綜合性管理,涵蓋了新輔助治療、輔助治療乃至根治性治療等各個階段的患者。值得強調的是,支持治療不僅關乎患者的生活質量,更對患者的生存期產生重要影響。這一理念的轉變體現了現代腫瘤治療向精準化、個體化發展的趨勢,也彰顯了全程管理在整個腫瘤治療體系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肺癌作為全球范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其規范化治療的核心在于足劑量、足療程的治療。然而,在抗腫瘤治療過程中,血液學不良反應特別是骨髓抑制,已成為臨床實踐中的重大挑戰。相關數據顯示,超過80%的化療藥物會引發骨髓抑制,其主要表現為外周血細胞數量顯著減少,包括中性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和血紅蛋白降低3。這些血液學毒性反應不僅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耐受性,還可能導致治療中斷或劑量調整,進而增加疾病進展或復發的風險,對患者的長期生存預后和生活質量造成顯著影響。隨著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延長,治療目標已從單一的疾病控制轉向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患者不僅需要接受有效的抗腫瘤治療,更渴望獲得包括營養支持、康復訓練、心理疏導等在內的多維度全程管理服務。
醫脈通:在肺癌診療逐步邁入“慢病化管理時代”的背景下,科學的全程管理不僅關注疾病的有效控制,更致力于幫助患者實現身心的全方位健康,從而真正提升其生活質量與長期預后。基于此,如何開展肺癌全程管理的規范化建設?
蔡修宇教授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肺癌診療已逐步邁入慢病化管理時代,這一轉變得益于臨床治療手段的不斷發展。靶向治療、免疫治療以及最新的抗體偶聯藥物(ADC)治療等創新療法,顯著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期。當前的治療目標已從單純追求生存時間的延長,轉向在確保療效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助力患者不僅“活得更長”,更要“活得更好”。為此,需根據最新的臨床研究結果和指南共識,科學預防和治療腫瘤本身及抗腫瘤治療的不良反應,以加強疾病康復、預防繼發腫瘤、改善生存狀態4。逐步實現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患者為中心”的跨越,為全面提升患者生活質量與健康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MASCC年會的核心議題正是"在腫瘤治療背景下,制定更加明智的支持治療決策"。這一理念的轉變體現在多個層面:從既往的被動干預轉向主動預防,通過多學科診療團隊(MDT)的協同合作——包括外科、放療科、內科、營養科等專業領域的緊密配合,進一步優化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這一模式也有助于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和偏遠地區延伸,縮小城鄉差距,推動肺癌診療的均質化發展。
醫脈通:腫瘤治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癥(CTIT)和化療導致的中性粒細胞減少(CIN)是腫瘤患者治療常見不良反應,不僅影響抗腫瘤療效,還可能增加感染和死亡風險。請您結合最新指南共識,談談怎樣實現CTIT和CIN的規范化管理?
蔡修宇教授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在腫瘤治療過程中,抗腫瘤治療相關血液學不良反應是影響治療進程和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其中,腫瘤治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癥(CTIT)是指腫瘤患者在疾病治療過程中,因接受抗腫瘤治療而導致的血小板減少,其范疇不僅包括傳統化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癥,還涵蓋放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ADC類藥物等新型治療手段引發的血小板減少5。在CTIT的傳統治療策略中,血小板輸注雖然能夠快速提升血小板計數,但存在諸多局限性:面臨供血緊張、血液傳播感染風險增加以及血小板抗體產生導致的無效輸注或免疫反應等問題6。雖然后續獲批的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和重組人白介素-11(rhIL-11)提供了替代方案,但存在皮下注射給藥不便、不良反應較多等局限。近年來TPO受體激動劑(TPO-RA)類藥物在血液學毒性管理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其中,海曲泊帕作為新一代口服TPO-RA,在多項臨床研究中展現出良好的療效和安全性。基于最新循證醫學證據,2025版《CSCO腫瘤治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癥指南》對海曲泊帕的臨床應用進行了推薦,并提出了二級預防用藥建議,為優化CTIT管理提供了重要指導5。
針對CIN的管理,目前臨床已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防治體系。其中,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作為CIN的核心治療藥物,經過多年臨床應用已積累了豐富的循證醫學證據。特別是長效G-CSF制劑——硫培非格司亭的研發與應用,更是顯著優化了CIN的管理模式:它是國內首個說明書明確允許可在細胞毒性藥物給藥結束24小時后使用且首個獲得優效性研究結果的長效G-CSF,提高了患者依從性,為CIN的長期管理提供了便利。其獨特的藥效學特性能夠持續、平穩地動員中性粒細胞。接受硫培非格司亭治療后,首峰呈“梯形”,能夠平緩動員中性粒細胞進入外周血,同時給粒細胞前體細胞恢復增殖分化贏得更多時間,全程中性粒細胞數量易維持在基線以上持續起效,從而降低發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的發生風險。此外,通過建立標準化的治療流程和操作規范,使得基層醫療機構也能夠規范、高效地開展CIN的防治工作。這一系列進展顯著提升了CIN的臨床管理效率,為腫瘤患者的全程治療提供了有力保障。未來,期待國內有更多針對血液學不良反應的新藥問世,進一步提升患者獲益。
醫脈通:您認為未來在肺癌的全程化管理方面,還有哪些值得深入探索的方向?
蔡修宇教授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肺癌的全程化管理理念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在肺癌的全程化管理領域,未來仍有多個值得深入探索的方向。首先,MDT模式的優化與推廣是全程化管理的核心。我們應當將大型醫療中心的MDT實踐經驗系統化,通過規范化培訓和技術指導,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MDT實施能力,從而促進區域整體診療水平的提升。其次,針對高危人群的二級預防策略亟待加強。隨著新型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的廣泛應用,其引發的血小板和白細胞下降等不良反應機制與傳統化療存在顯著差異,這需要我們深入研究其中原理,探索針對性的干預策略。同時,應進一步優化高危人群的篩選標準,并探索早期篩查與干預的最佳時機。此外,在技術創新方面,人工智能(AI)技術的應用為肺癌全程化管理帶來了新的機遇。借助我國豐富的肺癌患者數據和大型醫療中心的臨床資源,我們可以構建精準的AI輔助診斷模型。這些模型可應用于肺癌早期結節的篩查、診斷流程的優化,以及術后微小殘留病灶(MRD)的復發風險監測,為制定個體化輔助治療方案提供有力支持。最后,我們需要將國際先進經驗與本土臨床實踐有機結合,充分考慮中國肺癌患者的疾病特征和醫療資源分布,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規范且切實可行的肺癌全程化管理模式。通過持續優化和創新,我們有望為肺癌患者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全程管理服務,最終實現患者生存質量和生存期的雙重提升。
專家簡介
蔡修宇 教授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主任醫師,主診教授,腫瘤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廣州市抗癌協會腫瘤復發與轉移委員會 主任委員
廣東省保健協會免疫治療分會 主任委員
廣東省胸部疾病學會免疫治療專業委員會 候任主任委員
廣州市抗癌協會轉化醫學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廣州市中青年腫瘤醫師論壇 主席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血管靶向專家委員會 常委
JCO免疫專欄 審稿人
哈佛大學醫學院訪問學者/博士后
2016-2022《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主譯
2018-2022NCCN SITC ASCO NCCN免疫治療毒性處理指南 主譯
《中國臨床腫瘤學年度研究進展》頭頸腫瘤組 組長
CSCO等多次國際國內大會擔任 同聲傳譯
以第一/共一/通訊作者在BMJ/Nat Commun/EJC/等期刊發表論文
第一作者論文被2014NCCN指南收錄為2B類證據
中國腫瘤臨床實踐指南演講大賽全國冠軍
中山大學中青年教師本科生/研究生授課大賽(英文)冠軍
參考文獻:
Global cancer burden growing, amidst mounting need for services. Saudi Med J. 2024 Mar;45(3):326-327.
Bingfeng Han,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22.[J] .J Natl Cancer Cent. 2024; 4: 0.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中西醫結合專家委員會.抗腫瘤藥物引起骨髓抑制中西醫結合診治專家共識[J].臨床腫瘤學雜志.2021;26(1):1020-1027.
石漢平,等.腫瘤支持治療范疇,模式與發展[J].腫瘤代謝與營養電子雜志.2018;5(4):333-336.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專家委員會.腫瘤治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癥診療指南2025.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臨床化療專業委員會, 等. 中國腫瘤藥物相關血小板減少診療專家共識(2023版).中華醫學雜志.2023;103(33) : 2579-2590.
編輯:Myka
審校:Myka
排版:Sophia
執行:Babel
本平臺旨在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傳遞更多醫學信息。本平臺發布的內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等信息被用于了解醫學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臺不承擔相關責任。本平臺對發布的內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觀點。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權利人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