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 文丨陳 桐
編 輯丨美 圻
文娛價值官解讀:
ID:wenyujiazhiguan
第30屆白玉蘭獎頒獎典禮上,憑借《山花爛漫時》中張桂梅一角奪得視后的宋佳,其獲獎感言讓中生代女演員的實力與影響力迅速成為全網熱議的焦點。
6年前,海清在FIRST影展上關于“中年女演員無戲可拍”的發聲如同一聲驚雷,讓“中年女演員的危機”成為刷屏話題。彼時,被IP熱和流量熱裹挾的影視圈,一再壓縮中生代女演員的生存空間,除了被迫為年輕演員飾演母親類角色,她們幾乎無戲可拍。6年后,中生代女演員境遇明顯改善,在女性困境、女性力量被不斷觀照的當下,她們詮釋的角色越來越多樣,也愈加有張力。
然而,在中生代女演員逐漸走出困境、綻放光彩的同時,90后女演員(以下簡稱“90花”)卻陷入了新的發展困境。角色固化、過度執著于熱搜與流量等問題,正阻礙著她們前行的步伐。
90花們困在仙偶中
打響今年暑期檔仙俠劇第一槍的《臨江仙》,開播后熱度成功破萬,成為繼懸疑劇《漂白》后,愛奇藝今年第二部站內熱度破萬的劇集。除了得益于劇情的意外反轉和“癲”式風格外,白鹿對女主的細膩詮釋也為該劇增色不少。一人分飾兩角的她,將李青月的懵懂而堅定與花如月的神性詮釋得頗為到位,對眼神變化和微表情等細節的把握也十分精準。
不過,在認可白鹿演技的同時,也有觀眾指出,《臨江仙》的角色設定完全在她的舒適圈內,演繹起來自然駕輕就熟。
2025年上半年,白鹿已有《白月梵星》《北上》《臨江仙》三部電視劇播出,其中兩部為仙俠題材。待播劇中,古偶仙俠劇更是占據大半,如《莫離》《乘鸞》《銀珠》等均屬此列。更早之前的《招搖》《長月燼明》《周生如故》《寧安如夢》也風格相近。
白鹿在這些古偶仙俠劇中的人設高度趨同,多為“身負特殊使命的女性”,如神女、仙尊、將軍之女等,且普遍涉及逆天改命或拯救蒼生的宏大敘事,例如《長月燼明》中黎蘇蘇需穿越時空阻止魔神現世,《臨江仙》里李青月與花如月在三結三離的婚姻中對抗命運。情感主線也多圍繞“虐戀”展開,在“誤會→救贖→犧牲”的模板中循環。這種流水線生產的“美強慘甜妹”形象,已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
偏愛仙偶劇的不僅是白鹿,這幾乎是90花的集體選擇。
楊紫、迪麗熱巴、吳謹言、譚松韻、陳都靈、李沁、虞書欣、趙露思、田曦薇、鞠婧祎等人過半作品都是古偶、仙俠劇。據不完全統計,2023-2025年播出的仙偶劇中,90后女演員主演比例達68%,且上述頭部演員年均參演3部以上同類劇集。
對90花而言,仙偶劇是流量與商業價值的“放大器”,在競爭激烈的影視圈,這幾乎是性價比最高的出圈方式。楊紫便憑借《香蜜沉沉燼如霜》中錦覓一角坐穩頂流,迪麗熱巴也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鳳九打開了國民度。
這類劇集自帶奇幻世界觀、強情感沖突以及視效加成,既能放大90花的少女感、仙氣等外形優勢(其造型對演員的外形要求也相對寬松),又能通過虐戀、成長等強共鳴人設快速積累粉絲。此外,仙偶劇中千篇一律的平面人設,對演員的演技要求相對不高。主要人設集中在“小白花”、“女戰神”、“冷面仙君”等固定模式,角色黑化遵循“因愛生恨”的套路,人物情緒表達趨于極致化,相比現實題材更容易演繹。
在市場需求、資本推動、觀眾偏好與自身發展的多重因素作用下,90花選擇了一條風險最低、收益最高的路徑。某種程度上,仙偶劇更像是她們面對自身瓶頸的妥協之舉:一邊小心翼翼地試探著向前一步,一邊不忘回到這個舒適區鞏固自身的咖位和流量。
然而,無論從自身發展狀況還是演藝事業規劃來看,在舒適區原地打轉只能是權宜之計。當觀眾厭倦了套路化題材、00后演員又比她們更適配仙偶角色時,未能突破瓶頸的90花們,就可能被貼上演技差、易模仿、缺乏辨識度的標簽,嚴重影響未來的發展空間和人氣。
話題傍身,作品乏力
90花們常被貼上“網紅屬性”標簽。她們深諳社交媒體運營,能精準觸達粉絲需求,通過短視頻、直播、超話互動等方式維持高黏性的粉絲關系。但與此同時,她們的作品卻鮮少突破粉絲圈層邊界,難以像80后女演員那樣,憑借一部國民爆款劇就躋身頂流,擁有足夠亮眼、有記憶點和辨識度的代表性角色。
在電視和網劇比拼大投資、大制作的時代,80后女演員幾乎人人都有爆款代表作在手。劉亦菲通過《仙劍奇俠傳》《神雕俠侶》逐步躋身一線;趙麗穎的代表作《花千骨》播放量突破200億,一舉奠定頂咖地位;孫儷從《玉觀音》演到《甄嬛傳》,歷經十年沉淀,最終攀上大女主頂峰。她們的流量積累以作品質量為核心,價值和影響力建立在國民度與角色經典度之上。
從90花開始,青年女演員基本吃不到現象級電視劇的“紅利”了,她們更依賴話題和流量。具體到個人,她們的出道方式和走紅路徑比較復雜,有科班出身、選秀出道、網紅跨圈等等。
其中,周冬雨、古力娜扎、李沁等人是科班出身,先是在大學系統學習表演,畢業后簽約經紀公司進入影視圈。楊紫、關曉彤等人幼年曾參演過多部影視劇,成年后由童星轉型為職業演員。
還有一部分人是靠借助流量積累了初始粉絲,再借低成本網劇試水,最終打入主流影視圈。趙露思最早因為一張高中照片走紅網絡,參加選秀后轉向影視圈,憑借《傳聞中的陳芊芊》實現從網紅到演員的躍升。白鹿早期以平面模特身份活躍于短視頻平臺,2017年通過網劇《招搖》正式轉型演員。
此外,非表演專業出身的虞書欣、楊超越、宋祖兒、孟子義、周雨彤等人,則是靠選秀、綜藝熱度曲線救國,最終殺入影視圈。
可以看出,除了少數科班演員,多數90花是資本和流量共同塑造、加持起來的。話題與熱度是她們出道的主因,是極具“網紅”屬性的一代明星。她們更懂粉絲運營,受眾也相對圈層化。
然而,網紅和流量也是把雙刃劍。在不少人眼中,90花的人氣與實力并不完全匹配,多數人缺乏真正大眾出圈的代表作和深入人心的角色。一方面,她們的作品多集中在仙俠、甜寵等強類型化賽道,角色重復度高、深度不足;另一方面,一些處于轉型嘗試期的演員,駕馭新題材、新人設的能力仍在打磨中。
近兩年,部分90花也曾嘗試向圈外發力。
迪麗熱巴主演了打擊新型網絡犯罪題材的正劇《公訴》;白鹿在《警察榮譽》中詮釋了接地氣的基層警察,在《北上》中“毀容式出演”了運河邊野性生長的市井女孩;李沁在諜戰劇《追風者》中解鎖了新角色;關曉彤在年代劇《小巷人家》中的演技也有所進步。
不過,這些嘗試多為轉型試水,尚未產生足夠大的影響力。多數90花在短暫嘗試后,很快又回到了仙偶的舒適區進行批量化生產。要想支撐更長遠的發展,她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前后夾擊,90花出路在哪兒?
影視市場對女演員的競爭是殘酷的。在“小花”一茬接一茬的現狀下,90花還能盛放多久,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如今成長起來的00花,正處于出演仙偶劇的最佳年齡和狀態,對90花的舒適區虎視眈眈。現實題材、懸疑賽道則由演技更為成熟的80花、70花們扛鼎。而90花年齡最小的也已超過30歲,逐漸逼近甚至超出仙偶劇女主的理想年齡區間。不論她們心態如何堅持,在主流觀眾心中,她們的優勢正在流失。
在80花與00花的前后夾擊中,90花如何殺出生路?事實上,“中生代”女演員的崛起已經為她們蹚出了一條路:練好內功、抓住機遇,無論環境如何,都要掌握自己演藝生涯的主動權。
對于90花而言,第一步要放棄番位執念,以角色適配度為優先,盡可能嘗試有挑戰性的復雜角色和現實題材。除了題材轉變,還要能接受“位置”的轉變,不回避有閃光點的小角色,拒絕粉圈思維的“綁架”,甘當“綠葉”,逐步建立“不可替代性”標簽,才能真正實現轉型。
與此同時,90花需要下更大功夫系統性打磨演技,逐步擺脫依賴夸張表情(如“五官亂飛”)傳遞情緒的表演模式,用專業能力替代流量標簽。少依賴顏值紅利,多花時間鉆研角色動機;少接安全牌的同質化角色,多給可能失敗但有挑戰性的角色機會,通過不斷的嘗試與積累,帶動演技實現質的飛躍。
在這個過程中,90花還需要放下“偶像包袱”和“必須維持完美形象”的執念,接受“試錯期”的不完美。轉型必然伴隨爭議,要踏出舒適區,就要承受短期內粉絲流失、曝光減少、番位下降等風險。但從長遠收益看,這樣的犧牲是必要的。
在90花中,像楊紫這樣演技相對扎實的演員并不多。然而,她的轉型之路也非一帆風順。在從童星轉型的初期,楊紫曾因《青云志》中的表現遭遇群嘲。但她并未止步,而是持續嘗試《香蜜沉沉燼如霜》《親愛的,熱愛的》《女心理師》《國色芳華》《錦繡芳華》等不同題材的角色。正是在不斷的試錯與實踐中,楊紫逐漸磨煉了演技。如今,她能夠為不同角色設計獨特的聲線,其細膩的表演技巧和對角色的深度詮釋也贏得了觀眾認可。
當前,90花的轉型問題正變得愈發嚴峻。除了年齡增長與外形變化帶來的客觀限制,行業大環境的劇變也在倒逼她們做出選擇。盡管不少人仍深陷轉型的迷茫,但在劇集賽道日益收窄、行業面臨深度調整的當下,越早主動踏出舒適區的人,才越有希望抓住新的機遇。
本文為文娛價值官原創作品。
郵箱:meiqi402@163.com
歡迎關注視頻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