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津湖戰役中,宋時輪指揮第九兵團在零下三十多度的環境中,重創美軍王牌騎兵1師,更是一舉消滅了美軍第7師31團,如此驕人的成績足以讓宋時輪在一線指揮員中留名青史,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戰功赫赫的將領,最終卻在1955年的大授勛中,只被授予上將,要知道當時的宋時輪可是大將呼聲最高的人之一,這樣一位戰功赫赫將領,為何最終止步與上將呢?
時間回到抗戰初期的1937年,日軍在全國挑起戰爭,在這中華民族危難之際,毛主席卻敏銳的認為,這正是我黨游擊戰的主戰場。而毛主席選定的主戰場就是冀熱察地區的冀東地區。如果能在此地展開游擊戰,將會有力的牽制華北地區敵人的大量兵力。
為此毛主席根據該地區的地勢和位置,大膽的提出了一個令人叫絕的霧靈山計劃。霧靈山位于燕山西面的一處山脈,更是冀東地區的心臟,在這里開展游擊戰必會進一步打擊敵人,同時還會策應周邊地區的友軍。1938年,計劃正式實施,毛主席決定選用一個鞥獨立應付新環境、有責任心的將領,而這個將領就是鄧華。
鄧華在接受任務后挺進冀東,他先是開辟平西地區,并以百花山為中心設立平西抗日根據地,在這里率領隊伍同反動勢力搏斗,又有當地老百姓的極力擁護??粗嚾A支隊在冀東地區發展前景一片良好,中央決定繼續派遣宋時輪帶著1500人向其靠攏,雙方會師后繼續在冀東地區開展游擊戰。
就這樣,在鄧華和宋時輪的配合下,八路軍第四縱隊成立,宋時輪任司令,鄧華擔任政委。此時中央接到情報稱,冀東地區的革命形勢高漲,冀東暴動即將展開。在第四縱隊的配合下,冀東暴動成功開展,雙方里應外合,一舉在冀東地區四散開花,在暴動后,第四縱隊如同星星之火迅速燎原,人數也一度達到十萬余人。
十萬余人的部隊,是八路軍主力師人數的五倍以上。整個冀東地區被打造成牢不可破的抗戰前哨陣地,毛主席的霧靈山計劃眼瞅著就此圓滿,但樂極生悲之后發生的事情,讓霧靈山計劃被迫流產。
第四縱隊看似有十萬之眾,但細細剖析下問題卻是極大。首先冀東地區內部敵人勢力盤根錯節,很容易遭到日軍的包圍。在這起義部隊武器、裝備嚴重不足,后勤問題根本沒辦法保證,同上級的溝通也經常延遲,而且這支人數號稱十萬的大部隊成立才兩個月,部隊的紀律和戰斗力也是個極大的隱患。
在之后撫寧、青龍邊境,四縱遭遇了關外日偽軍的足跡損失較大,這使得部隊的士氣低迷,將領中上下不齊心,紛紛叫囂著撤退。就這樣一大半的主力部隊撤到平西地區,而剩下的殘兵敗將也獨木難支,冀東地區的抗日浪潮逐漸退卻,而在最后的撤離中我軍更是遭遇了日軍的阻截,軍心動搖嚴重,食物、武器嚴重不足,最后撤退到平西地區的部隊只剩下上千余人。就此霧靈山計劃徹底破產,好不容易建立的四縱也就此被撤銷番號,這一局面宋時輪要負主要責任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