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對中國人民來說是一場深重的苦難,持續了整整十四年。這場戰爭讓中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大約有3500萬的軍民死傷!這是整個民族的集體記憶,是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但也記錄了我們最頑強的抗爭。
其中,有許多中國將領壯烈犧牲,為國捐軀,他們是民族不屈的脊梁,以生命照亮了勝利的曙光。與此同時,中國軍民以堅韌意志和巨大代價,給予侵略者沉重打擊,劫滅了大批日軍和日軍將領,并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
其中,中國犧牲的將領超過300位,那日本方面有多少將領死在抗日戰場上呢?
中國犧牲將領
國民黨將領
據何應欽《八年抗戰之經過》統計,共有206名國民黨將領(含犧牲后追晉)犧牲在抗日戰場上,這其中包括戰場陣亡、傷重不治、被俘遇害或空難的人數。
著名將領如張自忠(集團軍總司令)、郝夢齡(軍長)、戴安瀾(師長)等,其中張自忠為國民黨犧牲的最高將領(犧牲后被追授為陸軍上將)。
共產黨將領
根據2014年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錄》,2015年第二批600名《抗日英烈名錄》,及軍事科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 、《中國抗日戰爭史》等史料統計,共有114名共產黨將領(含八路軍、新四軍及東北抗聯旅級以上將領)犧牲,
著名將領如左權(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彭雪楓(新四軍師長)、趙尚志(抗聯總司令)等,其中,左權為共產黨犧牲的最高將領。
需要說明的是,因戰時授銜體系差異(如追授軍銜、地方部隊職銜),記載缺失,職務爭議,近年增補等原因,中方實際犧牲的將領人數存在一定的統計差異,但206+114的統計數據為多數權威資料認可。
日本陣亡將領
關于日軍在華陣亡將領人數,歷來存在爭議。
據日本厚生省《大東亞戰爭戰沒者名簿》,共有129名日軍將領(含追晉)陣亡在抗日戰場上,含戰死、傷死、事故死。
美國軍方研究《二戰日本陸軍將官全記錄》,戰地陣亡 、 明確因作戰行動導致的死亡(如墜機),含緬甸戰場對華作戰部分,142名日軍將領陣亡。
中國學界研究認為,共有超過170名日軍將領陣亡,包括中方戰報擊斃但日方未確認者。
綜合不同統計途徑,目前,國際上比較認可的日軍在侵華戰爭中陣亡將領(少將及以上)為135–145人,其中140人為學術著作最常采用的基準值。
這其中包括,大將2人,中將11人,少將約120-160人。
日本對“陣亡將領”的認定主要基于以下標準:
軍銜:
陸軍:少將(少將)及以上。海軍:少將(海軍少將)及以上。
追晉將領:部分大佐(上校)陣亡后被追晉為少將,也計入統計(如“軍神”飯冢國五郎大佐追晉少將)。
死亡地點:
明確死于中國戰場(含滿洲、臺灣、海南島及沿海海域)。不包括太平洋戰場、東南亞戰場陣亡者(如緬甸戰役)。
死亡原因:
作戰行動中直接陣亡(如前線指揮被擊斃)。因作戰負傷后死亡。執行任務中事故死亡(如運輸機墜毀)。排除:病死、自殺、戰后審判處決(如甲級戰犯)。
陣亡將領的典型職務可歸納為:
- 師團級指揮官
師團長(中將):如第15師團長酒井直次(1942年浙江觸雷身亡)。
旅團長(少將):如獨立混成第2旅團長阿部規秀(1939年八路軍擊斃于河北)。
- 軍級司令部要員
軍司令官(大將/中將):如第11軍司令官冢田攻(大將)。
參謀長(中將/少將):如華北方面軍參謀長笠原幸雄(未陣亡,舉例職務)。
- 海軍艦隊指揮官
艦隊司令官(中將):如第5艦隊司令官細萱戊子郎(幸存,舉例職務)。
基地司令官(少將):如海南島海軍基地司令官金澤正夫(1945年戰死)。
- 航空兵與特種部隊
飛行師團長(中將):如第1飛行師團長秋山豐次(1944年墜機身亡)。
特務機關長(少將):如“華北五省特務機關長”吉川貞佐(1940年被刺殺于開封)。
日軍陣亡部分將領
冢田攻,日本陸軍第11軍司令官,陸軍大將,是對華戰爭擴大派的決定人物之一,參與指揮了南京會戰,也是南京大屠殺的主犯之一。
1942年7月接替阿南惟幾為第11軍司令官。其首要任務是準備執行進攻重慶和西安的五號作戰計劃,企圖將侵略魔掌伸向中國的戰略后方。
1942年12月18日乘飛機由南京飛往漢口,途中被國民黨第48軍138師412團3營9連的高炮直接擊中斃命,成為抗日戰爭期間被中國軍隊擊斃軍銜最高的日本陸軍將領。被擊斃的當天就被追晉為陸軍大將。
大角岑生,日本海軍大將,多次參加希特勒、墨索里尼主持的軸心國會議,參與策劃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1年初,大角岑生為密謀策劃擴大南侵東南亞,及發動太平洋戰爭做實際準備,專程來到中國。爾后,到達廣州。在乘機從廣州飛海南島的途中,飛機引擎出現故障,被迫在珠江口西岸盤旋。
其行蹤后被中國駐軍第12集團軍挺進第3縱隊發現,縱隊司令袁帶當即下達命令,重 機槍群立刻用密集火力一起向機群射擊。運輸機被多發子彈擊中,失去控制,在兩名機上人員跳傘后,墜落于黃楊山的山坳中 。
阿部規秀,日本陸軍中將。1939年11月7日,八路軍晉察冀軍區部隊在河北淶源黃土嶺設伏圍殲日軍。日軍獨立混成第2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號稱“名將之花”)在一處農家院指揮時,被八路軍第1團迫擊炮連鎖定目標。
連長楊九坪指揮炮手李二喜連發四炮,其中一發炮彈在院中爆炸,阿部規秀被彈片擊中腹部及腿部,重傷不治,成為抗戰中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最高將領。
黃土嶺戰役打擊了日軍囂張氣焰。八路軍不畏強敵,主動出擊,兩次設伏,有力地挫敗了日軍的進攻,奠定了晉察冀地區反“掃蕩”勝利的基礎。在當時,由于日軍正面戰場的節節勝利,國民黨軍隊內彌漫著失敗情緒,而這場戰役極大地鼓舞了中國軍民戰勝強敵的信念。
特別是,這次戰役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狂妄自大是日軍當時的普遍心態——日軍在侵華戰爭初期接連取勝,普遍滋生了這種心態。阿部規秀被擊斃,日本朝野震動,引起了日軍的轉變。
日本《朝日新聞》撰文稱:“中將級指揮官的陣亡,是皇軍成立以來未曾有過的”,“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
結語
抗日戰爭的血火淬煉,銘刻著慘烈的犧牲。中方將領的犧牲,是保家衛國、捍衛正義的悲壯史詩;日方將領的陣亡,則昭示著侵略擴張終將付出的慘痛代價。
雙方的巨大傷亡,深刻揭示了戰爭的殘酷本質。最終,正義戰勝了邪惡,和平的曙光得以重現。銘記這段交織著血淚與榮光的歷史,不僅是對所有逝者的深切緬懷,更是對和平的永恒珍視與守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