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壺烈酒入喉,豪氣干云;一聲軍令如山,氣吞萬里。他,是黃埔軍校走出的鐵血硬漢,是敢與上司拍桌子的“刺頭”,是長津湖畔淚灑疆場的兵團司令,也是六十五歲續寫姻緣的深情丈夫。
開國上將宋時輪的一生,交織著忠誠與坎坷、鐵血與柔情、傳奇與爭議,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英雄史詩,在共和國的將星譜上閃耀著獨特的光芒。
一、 醴陵少年:習武飲酒,俠氣初成
1907年9月10日,宋時輪出生于湖南醴陵北鄉黃村。幼年失母,家境貧寒,磨礪出他倔強剛毅、愛打抱不平的性格。醴陵尚武之風濃厚,父親見他“掌紋貫通”,恐其傷人,只愿傳授醫術。然而少年宋時輪對武術心馳神往,常常夜半起身,偷偷苦練。這段經歷不僅練就了他強健的體魄,更滋養了一股不畏強暴的“俠氣”,為他日后戎馬生涯埋下伏筆。
宋時輪的另一大特點是嗜酒,且酒量驚人,有“百杯不倒,千杯不醉”之譽。這讓他與同樣愛酒的許世友將軍結下了深厚情誼,成為軍中有名的“酒將軍”。坊間流傳一件趣事:青年宋時輪在姐姐家暢飲,歸途醉臥山洞。翌日酒醒,竟發現幾只小老虎依偎身旁!他驚起驅虎,這段經歷被他后來笑談:“老虎窩我都睡過,還怕美國這只紙老虎?”豪邁之情,躍然紙上。初識者見他光頭、胸肌發達,常不信他是“科班”的黃埔生,與他后來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儒將”風范形成有趣反差。
二、 信念如磐:三歷波折,忠誠不改
1926年,宋時輪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同年加入共青團,次年轉為中共黨員,踏上革命征途。革命之路充滿荊棘。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白色恐怖籠罩全國。宋時輪不幸被捕入獄。鐵窗歲月沒有摧毀他的意志,目睹李大釗、陳延年、熊雄等革命引路人慘遭殺害,反而更加堅定了他對反動派的仇恨和對革命事業的忠誠。熊雄的教誨,在他迷茫時如同指路明燈。
出獄后,宋時輪與組織失去聯系。他回到家鄉醴陵,化名“張司令”,拉起一支游擊隊繼續斗爭。因長期脫離組織,黨員身份無法確認。直到1931年,他率領的游擊隊編入紅六軍,才得以第二次入黨,重新回到黨的懷抱。
1934年,宋時輪進入紅軍大學學習。一次幫助紅軍家屬勞動中,因傷不能負重,與一位同學發生爭執,言語被曲解上報。紅軍大學以“組織觀念淡薄”等為由,將他開除黨籍。這對一位忠誠的戰士無疑是沉重打擊。直到毛澤東決定起用他擔任紅十五軍團作戰科長時,經程子華、錢鈞介紹,才得以第三次入黨。三次入黨經歷,非但不是污點,反而成為宋時輪對黨忠貞不渝、百折不撓的明證。正如他自己所言,這是“跟黨走的堅定信念,是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人民勝利的清楚認知”。
三、 冰血長津:鐵肩擔責,淚灑疆場
抗美援朝戰爭,是宋時輪軍事生涯的巔峰,也是他心中最深的痛。1950年冬,時任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九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的宋時輪,率部入朝作戰,承擔第二次戰役東線重任——長津湖戰役。
戰場位于朝鮮東北蓋馬高原,遭遇50年不遇的極寒天氣,夜間氣溫驟降至零下三四十度。第九兵團將士身著單薄的華東地區冬裝,在冰天雪地中與裝備精良、補給充足的美軍第10軍等“聯合國軍”展開殊死搏殺。戰役之慘烈,世所罕見。最終,第九兵團以巨大代價殲滅“聯合國軍”13916人,成功將敵軍驅離東北戰場,扭轉了東線戰局,為整個第二次戰役的勝利奠定基礎。毛澤東盛贊:“第九兵團在極困難的條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戰略任務。”
輝煌戰績的背后,是非戰斗減員的巨大犧牲。嚴寒成為比美軍更可怕的敵人。著名的“冰雕連”——第27軍80師242團第5連,除一名掉隊者和一名通信員外,全連官兵在阻擊陣地上保持著戰斗姿態,被活活凍僵犧牲。他們手握鋼槍,目視前方,仿佛隨時準備躍起沖鋒。這悲壯的一幕,震撼了目睹的敵人,也震撼了世界。作為兵團司令員,宋時輪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內心的煎熬。1952年9月,第九兵團凱旋回國,車行至鴨綠江邊,宋時輪要求停車。他面向長津湖方向,莊嚴肅立,深深鞠躬,起身時已淚流滿面。晚年提及長津湖,他仍難以釋懷,坦言那是一場直擊心靈深處的戰役。這份淚水,是對犧牲將士的深切緬懷,是鐵血統帥心底最柔軟的痛。
四、 鐵漢柔情:情路坎坷,晚年續緣
宋時輪將軍的情感世界同樣充滿故事。他一生有過三任妻子。原配鄒氏,是封建包辦婚姻的產物。1927年,為不連累家人投身革命,宋時輪與其離婚,留下女兒宋蘭英。此后14年,他孑然一身,將全部精力投入革命洪流。
1941年,在革命圣地延安,宋時輪遇到了改變他情感生活的女性——鄭繼斯。鄭繼斯出身廣東名門,父親鄭志盛是愛國義商。她為追求理想奔赴延安。共同的信念讓兩人相知相戀,時年34歲的宋時輪與25歲的鄭繼斯結為革命伴侶。婚后生活樸素而情深意篤,攜手走過了26年的風雨歲月。
然而天妒良緣。1967年,鄭繼斯因病早逝,年僅51歲。臨終前,她反復叮囑宋時輪要照顧好她的妹妹鄭曉存,并希望妹妹能到北京生活。其言外之意,飽含著對丈夫未來生活的牽掛和對妹妹的托付。當時鄭曉存年僅25歲,比姐姐小24歲,宋時輪上次見她還是15年前的事。喪妻之痛讓宋時輪肝腸寸斷,無心情愛。
四年時光荏苒,宋時輪始終未忘妻子臨終囑托。1971年夏,他將鄭曉存接到北京。經組織批準,時年65歲的宋時輪與32歲的鄭曉存結為夫妻。這段婚姻,既是對亡妻遺愿的尊重,也是兩人相互理解、共同生活的選擇。幾年后,他們的女兒出生,因兩人年齡之和為110歲,故取名“宋百一”。這段特殊的姻緣,為將軍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一份溫暖。
1991年9月,戎馬一生、功勛卓著的宋時輪上將在上海逝世,享年84歲。他的一生,是忠誠信仰、浴血奮戰的一生,也是充滿個性、飽含深情的一生。從醴陵習武少年到長津湖戰役的指揮者,從三入黨門的堅定戰士到晚年續弦的深情丈夫,宋時輪將軍以其獨特的經歷和鮮明的個性,在共和國的史冊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留下的,不僅是赫赫戰功,更有一個有血有肉、敢愛敢恨的傳奇身影。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