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投稿將同時發布六大平臺
凡發表于大河文學的作品,將自動同步發布于騰訊新聞、騰訊快報、網易新聞、360圖書館、一點資訊、頂端新聞等六大媒體平臺,被多渠道傳播。閱讀量較高的文章還將發布于人氣火爆的今日頭條、百家號、搜狐新聞、簡書等大河文學融媒體矩陣平臺。需轉載原創文章的可申請授權(編輯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學投稿郵箱:dahewenxue@126.com
臨近中午,手機突然劇烈震動,接通后,話筒里傳來母親的聲音:“中午回家吃飯吧!”我望向窗外,驕陽似火,炙烤著大地,又瞥了眼桌上堆積如山的作業,稍作遲疑,最終還是應了聲:“好!”“那我等你!”母親的語氣輕快,便掛斷了電話。
這通突如其來的電話,恰似一顆石子投入平靜湖面,瞬間激起層層漣漪,將我的思緒攪得凌亂不堪。放下手機,我再也無法靜下心來工作,目光穿透玻璃幕墻,任思緒隨意飄舞。
自兒子出生,母親便搬來與我們同住。我和妻子每日早出晚歸,忙于工作,是母親默默扛起了照顧孩子、操持家務的重任。那段日子,每當推開家門,總能看見母親精心準備的熱氣騰騰的飯菜。只是起初,我對母親的廚藝諸多挑剔——她太過節儉,總從老家捎來蘿卜白菜,做出的飯菜實在不合我的口味。即便偶爾改善伙食,她也習慣將所有食材燴成一鍋,那滿滿當當、雜亂無章的一鍋菜,常常讓我食欲全無。母親敏銳地察覺到我的失望,局促不安地說:“在老家做慣了,我慢慢學,下次分開炒。”此后每逢周末我下廚,她總會寸步不離地守在一旁,像個小學生,不時虛心詢問翻炒火候、調味訣竅。漸漸地,母親的廚藝突飛猛進,不僅葷素搭配得宜,擺盤也愈發精致,就連最挑食的兒子,都成了她廚藝的“忠實粉絲”。那段一家人圍坐餐桌,共享美食的溫馨時光,成了我心底最珍貴的幸福記憶。
疫情肆虐那年,兒子升入高中,我們搬進了新居。父母卻固執地守著老房子,說住久了,不愿折騰。剛分開那段時間,我和妻子常常在單位吃飯,母親卻仿佛失去了生活的重心,隔三岔五就打來電話,問:“今天回家吃飯嗎?”彼時工作繁重,我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直到某個周五,母親鄭重其事地說:“以后每周六中午,都回老宅吃飯,我給你們做!”那個周末,她和父親一大早就趕往菜市場,精心挑選新鮮食材。一回到家,母親便一頭扎進廚房,洗菜、切菜、煎炒、烹炸,油煙升騰,鍋鏟與鐵鍋的碰撞聲此起彼伏,交織成一曲歡快的樂章。豐盛的菜肴擺滿餐桌,母親滿臉通紅,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不住地往我們碗里夾菜,那眼角眉梢藏不住的幸福,感染著家里每一個人。自那頓飯起,周末回老宅吃飯便成了我們家雷打不動的儀式,無論風雨,從未間斷。
去年年初,母親因腰椎間盤突出住進了醫院。出院后,我和哥哥輪番勸說她搬來同住,卻都被她婉言謝絕:“你們工作忙,我和你爸能照顧好自己。”此后,我時常抽空打電話問候,周末也會帶著家人回老宅陪她聊天,但在老宅吃飯的機會卻越來越少。如今,母親身體逐漸康復,又閑不住了,這不,電話又追了過來。我嘴上嗔怪她“不懂得歇著”,可心里卻涌起陣陣暖意,那是被牽掛、被惦記的幸福滋味。
下班鈴聲一響,我便迫不及待地朝著老宅趕去。按響門鈴,屋內傳來說話聲和急促的腳步聲?!翱?,回來了!”父親笑著打開門,“你媽在廚房,飯馬上就好?!蔽已T人的香氣走進廚房,只見母親正端著一碗面迎面走來。雪白的面條上,鋪著色澤誘人的西紅柿炒蛋,翠綠的黃瓜絲點綴其間,茶幾上還放著一小碟蒜汁,香氣四溢,令人垂涎欲滴。“都是你愛吃的!”母親笑容滿面地說道。我嘗了一口,熟悉的味道在舌尖散開,勾起無數回憶:“還是這手搟面地道!”“愛吃就好,趁著媽還做得動,你要想吃,天天給你做?!?/p>
我緩緩抬起頭,與母親四目相對。這才驚覺,母親已是滿頭白發,額頭布滿縱橫交錯的皺紋,那雙眼睛里,卻依然盛滿了無盡的慈愛。我已許久未曾如此近距離地端詳母親,原來,在不知不覺間,母親竟已老去。剎那間,一股酸澀涌上心頭,喉嚨發緊,淚水在眼眶里打轉,我慌忙低下頭,任由淚珠墜入滾燙的面碗,和著面條一并吞咽下去。
此刻我才恍然明白,人到中年,最珍貴的幸福,不過是母親廚房里永不熄滅的煙火,是歲月長河中最溫暖的牽掛,是那句飽含深情的“回家吃飯”。
作者簡介
王幫才,就職于河南省濟源市濟水一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