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打開過這兩天的熱搜榜,就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熱”:#中東部將進入高溫巔峰#、#悶熱悶熱悶熱我悶熱悶熱悶熱#、#河南一鄉道因高溫爆裂拱起#。
尤其是受這輪高溫影響最大的山東地區,相關的熱搜話題詞也是接連不斷:#全國最高氣溫前10名山東占8個#、#山東高溫天熱得一片紅#、山東連發71個高溫預警#、#青島7年內最高溫#。
不過除了熱,很多人還感覺“悶”,也就是濕度高。這種由高溫高濕所帶來的悶熱感,最直觀的表現就是體感溫度比氣溫還高,7月5日早上8點,青島的國家級氣象觀測站觀測到的氣溫是32.2℃,但濕度達到了72%,再加上幾乎無風的天氣,讓體感溫度達到了37.4℃。
除了青島,近期中東部地區的悶熱程度確實較為罕見。澎湃新聞梳理了7月1日至7月5日北方多個城市的氣溫、濕度和風速,計算后發現包括山東在內的多個城市體感溫度都超過了40℃。
這輪高溫高濕影響的范圍較廣,甚至連一向氣候干燥的北京,都出現了#北京最近天氣為什么會如此濕熱#、#北京出門像被牛舔了一口# 這種往常南方城市才會討論的熱搜話題詞。
中國天氣氣象分析師霍云怡表示,由于京津冀部分地區出現降雨,所以相對濕度高于70%。目前,京津冀地區處于副熱帶高壓邊緣暖濕氣流的影響下,相當于提前體驗了與常年“七下八上”相似的悶熱潮濕。
澎湃新聞根據氣溫、濕度和風速,將北京地區近幾年北京夏季的逐日平均體感溫度計算后發現,往年北京體感溫度突破35℃,全部在七月下旬、八月上旬階段出現,而今年在7月初就出現了。
也是在這輪高溫高濕的悶熱天氣到來前,國家疾控局聯合中國氣象局發布了首個全國高溫健康風險預警。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任俐文介紹說:“如果長期處于‘桑拿天’這樣的高溫高濕環境,會使我們人體散熱能力減弱,導致體溫調節失衡,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等問題,進而引發頭暈、乏力、心悸等中暑先兆癥狀。”
在高溫高濕模式下,一種致命急癥的發病風險也會快速上升,那就是熱射病。
高溫天增多,中暑的人也在增多
正所謂“北京的一天、廣州的日常”,作為夏季長期處于高溫高濕狀態的地區,廣東也是熱相關疾病(HRS)發病率較高的地方。
徐琳等人通過分析2011年到2022年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診斷的職業性中暑(OHI)病例后發現,職業性中暑診斷的病例數整體呈逐步上升的趨勢。
在2021年之前,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診斷的職業性中暑病例每年在10到20例之間浮動,但到2022年,相關病例全年確診數達到了56例。這里的增多,一方面是由于職業健康檢查機制的逐步完善,另一方面,也是受夏季氣溫的升高、高溫天氣的增多的影響。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李楠等人的調查就發現,2018年到2022年這5年內,以上這些被確診為職業性中暑患者的平均工作環境溫度,已從35.13℃增長到了36.67℃。
不只是廣東,全球因氣溫升高而引發的中暑病例也在增多。根據《柳葉刀-星球健康》上一項發布于2021年的研究顯示,由全球氣溫升高帶來的額外死亡率,從2000-2003年的0.83%上升到了2016-2019年的1.04%。
而為什么相較熱射病,癥狀較輕的熱痙攣、熱衰竭的確診病例反而更低?這是因為相比熱射病的明顯癥狀,其他熱相關的疾病,如熱痙攣的疼痛性肌肉收縮,容易被患者忽視或與其他疾病相混淆。
雖然熱射病有一個漸進過程,防治的關鍵在于“早發現、早降溫、早送醫”,但很多人可能并沒有這方面的防范意識。
劉詠梅等人在《罕見高溫致職業性熱射病的診斷分析》研究中,就提到了這樣一位綠化工人:他在高溫環境作業時出現了頭暈乏力等癥狀,卻誤以為是感冒,所以沒有采取降暑降溫等有效措施。兩天后,他的病情已惡化為熱射病,最終不幸在被送醫途中死亡。
熱射病,不止戶外工作者要當心
作為中暑最嚴重的一種類型,熱射病給很多人一種誤解,它僅僅會發生在暴露在陽光直射下的戶外場所。
但在徐琳等人分析的廣東地區中暑病例中,在戶外中暑的工作人員,比例僅為39.7%,外加有熱源的車間,兩者比例合計是44.8%,而更多的中暑則發生在通風條件較差的室內,包括工作的車間、貨柜、鐵皮棚、地下室等。
除了工作人員,居家老人也是熱射病的高頻受害者,而且往往伴隨著“舍不得開空調”這一行為。
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急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郭靜生近期在接受《現代快報》采訪時提到,她近期接診了一位70多歲中暑的奶奶,在家舍不得開空調,“送到醫院的時候她的神志都有些差,所幸及時救治后有所緩解。”
但為什么我們會有戶外工作者得熱射病更多的印象?這可能與室外患者的病情更易惡化有關。在上文提到的劉詠梅等人的研究中,在經過醫院治療后,超過八成的室外熱射病患者最終死亡或無法恢復神志,顯著高于室內患者。
而在高頻中暑的職業中,建筑工人、環衛工人、交警、外賣騎手等露天戶外工作者,因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也是熱射病的“高危群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