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養生中醫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一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五個節氣,標志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盛夏。
古人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意思是說,進入“小暑”,地面的風夾帶熱浪;蟋蟀因天氣炎熱,離開原野到房屋墻角避暑;老鷹也因低空溫度高,飛往高空盤旋。
此時既高溫炎熱,也降水增多,甚至可能出現大暴雨、雷擊等現象。民諺“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正是對全年最悶熱氣候的生動描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意指這個時節暑氣上升,氣候炎熱,但還沒有熱到極點。俗話說“熱在三伏”,小暑時期正是伏天的開始。
小暑節氣是全年降水量較多的一個節氣。此時雖暑氣未極但暑濕俱盛,又值夏季人體內守的陽氣很容易浮越在外,氣溫的升高也會導致心煩氣躁、汗流浹背,此時調理養生的重點是消暑寧心、健脾祛濕。
起居養生
XIAO
SHU
小暑時節氣候炎熱,人容易煩躁不安,在情志方面需要修身養性,保持心境平和。
現在防暑降溫條件比以前提高很多,不管是家里還是商場、辦公室,都冷氣充足,空調、電扇必備。
俗話說“夏夜避風如避箭”,《攝生消息論》也說:“不得于星月下露臥,兼便睡著使人扇風取涼,一時雖快,風入腠里,其患最深。”
睡覺時應避免著涼,不在風扇、空調出風口睡眠,不睡地板。否則,輕者傷風、腹瀉、骨關節疼痛,重者甚至面癱。
膳飲養生
XIAO
SHU
驕陽似火,氣溫不斷飆升的三伏天里,飲食宜清淡。
飲食清淡并不是只能吃素,而是要做到葷素搭配。
可進食鴨肉、鯽魚、瘦肉、薏苡仁、銀耳、蘑菇等。
小暑節氣,可多食西瓜、瓠瓜、絲瓜、冬瓜等解暑生津。
其中西瓜有“天然白虎湯”之稱,是炎炎夏日必不可少的水果。
平時還可以多用蓮子、芡實、荷葉、赤小豆、白扁豆等煲湯或煮粥,具有化濕的功效,適合夏天食用。
推薦幾款飲食——
01
藿香佩蘭茶
佩蘭葉、藿香各3克,沸水沖泡代茶飲,可清熱解暑。
02
蓮子荷葉粳米粥
蓮子50克,粳米100克,鮮荷葉一張,冰糖適量。將蓮子、荷葉、粳米淘洗干凈,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繼續煮至豆米熟爛,加入適量冰糖即可。
03
三豆飲
出自《世醫得效方》,可以活血解毒,防治“天行疹痘”,夏季飲用也有祛暑解熱的作用。
綠豆、紅豆、黑豆各20克,生甘草5克,洗凈清水浸泡1小時,再熬煮一小時,根據各人口味加入適量冰糖。
04
小豆涼糕
赤小豆250克,浸泡一夜后煮軟爛,打成豆泥,加入適量的白糖,瓊脂10克,泡軟蒸化,豆泥和瓊脂加適量水一起煮,邊煮邊攪拌成均勻的糊狀即可關火。裝入容器,晾涼后放入冰箱凝固,取出后切成塊糕狀。
05
和胃代茶飲
陳皮6克,神曲9克,麥芽9克,赤苓9克,水煎代茶。此飲出處為《清宮醫案》之光緒朝醫案,主治是濕飲稍有未盡,胃氣欠和,胸有時滿。
運動養生
XIAO
SHU
小暑后天氣越來越熱,最好不要在中午日頭毒烈下出門。有人說夏季是發汗減肥的好時光,還有人誤以為蒸桑拿、纏保鮮膜促進局部發汗就能減肥,這些觀點其實都是錯誤的。
發汗不僅不等于減脂,而且頻繁大量出汗實際是在耗氣傷津,損害人體的正氣。
“夏天無病三分虛”,夏季天熱,人體本就出汗多、消耗大,容易元氣耗傷、津液丟失,應避免再大量運動而過度發汗。可多做一些和緩的運動,如散步、瑜伽等。
穴位按摩
XIAO
SHU
01
神門
在腕關節的掌側,小指末端延伸可摸到一突起圓骨,該圓骨下方凹陷處按壓有酸脹感即為此穴。
神門可瀉火除煩,寧心安神,是治療心受邪擾的重要穴位。
操作方法:用指尖垂直掐按穴位至有酸、脹、微痛的感覺。每天早晚、左右腕各掐按1~3分鐘,先左后右。
02
勞宮
握拳,中指尖下是穴。按壓有酸痛感。
勞宮穴可清心泄熱,是治療中暑、心痛煩悶的要穴。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尖垂直掐按穴位,至有酸脹或微痛的感覺。每天早晚、左右手各掐按1~3分鐘,先左后右。
編輯:劉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