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國各地陸續迎來高溫酷暑天氣,防暑降溫工作成為重中之重。在人員高度密集的高校校園里,如何保障學生、教師以及其他工作人員平安度過炎炎夏日,引發了廣泛關注。
盡管多數高校已開啟暑假模式,但留校學生數量依然可觀。部分學校尚處于春季學期收尾階段,學生們正緊張應對期末考試;有些學校開設了暑期課程,學生們依舊需要按部就班地上課學習;還有不少學生為了全力備戰考研、考公,或是為了方便寫論文、實習、求職等活動,選擇留校生活。
極端高溫天氣的到來,無疑是對學校工作能力的一場大考。近日,有網友表示,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的期末考試因高溫炎熱天氣暫停。該校工作人員介紹,學校期末考試已經開始幾天了,有的學生已經考完了,有的還剩兩三天結束,中途因高溫暫停期末考試,下學期開學后再接著考。
據報道,該校教室和學生宿舍都安裝有空調。但是,因為學校所在的山東省日照市很少出現如此極端的高溫天氣,校方還是作出了暫停期末考的決策。這種以人為本、靈活應變的決策方式,值得點贊。
事實上,盡管這些年不少大學大力改善校園居住條件,越來越多的學生宿舍裝上了空調,仍有部分高校的防暑降溫設施較為匱乏。由于氣候的變化,極端天氣的影響范圍明顯擴大。就連人們印象里夏日涼爽宜人的東北地區,現在也頻頻面臨高溫酷暑的考驗。
倘若學校的基礎設施無法有效抵御高溫,采取應急措施就顯得尤為必要。比如,提前安排學生放假,保障宿舍電力穩定供應,暫停或調整戶外實踐活動,開放配備空調的體育館、報告廳等場所供在校人員臨時休息過夜等。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這些應急措施哪怕看上去有些倉促,甚至缺乏日常的秩序感,卻能切實幫助在校人員渡過酷暑難關。
當然,呼吁高校采取措施應對極端高溫,并不是說每一所大學都要像山東這所高校一樣改變原有教學計劃,而是期待學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為在校人員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這不僅是學校搞好后勤服務的責任要求,也是踐行大學精神、提供人文關懷的題中應有之義。
大學校園人員構成復雜,除了學生和教師這兩大主體,還可能有工勤人員、退休人員、職工家屬,以及臨時入校參觀、辦事、交流、訪學的各類人員。可以說,一個大學就是一個“微型社會”。高校應對極端高溫天氣,也要關照“容易被忽視的角落”,給校園的每一處都送去涼意。
在有的高校,工勤人員的生活居住條件較為簡陋。針對這一情況,學校有必要通過更新設備、發放防暑物資、合理安排輪休等方式,給默默為校園運轉付出的工作人員創造更舒適的環境。暑期往往是社會公眾參觀高校的高峰期,學校不妨提供免費冷飲、開放納涼場所,讓懷揣大學夢想的人們感受到高校的溫暖與善意。
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社會真實感受的事實。從長遠看,高校防暑設施的建設標準和配套投入,絕不能再沿用過去的標準。各大高校唯有高度注意這個問題,下決心改善校園條件,將安裝空調等設想落到實處,并提前制定適應氣候變化趨勢的教學計劃,才能在極端天氣來臨時從容應對。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