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薄薄的錄取通知書,承載著厚重的期待。
▲資料圖:浙江農林大學以刨切微薄竹為原料制作的2024版“最科技”“純手工”錄取通知書。圖/IC photo
文|苑廣闊
隨著高校招生錄取工作陸續啟動,錄取通知書再次成為關注焦點。
據報道,與往年相比,今年各高校在錄取通知書的設計上不僅走心,更講究實用性,書燈、鋼尺等都成了錄取通知書的一部分。
中國人民大學今年的錄取通知書禮盒里,有一盞書燈。這本“書”以陜北公學青年奔赴延安的圖像,展現了該校建校歷史,還能立在桌面上當夜燈使用。禮盒中還有一本《大眾哲學》,寄語新生“愿你以書為梯,攀登真理的高峰”。
除了中國人民大學的書燈,北京語言大學的鏤空鋼尺、北京聯合大學的剪紙風格通知書,也備受關注。這些兼具美學價值與實用功能的創意,讓原本簡單的錄取通知書變成了承載大學精神的珍貴禮物。其不僅體現了高校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更成為大學文化傳播的生動載體。
當新生使用這些物品時,大學的文化理念也隨之潛移默化地植入其心田。這種潤物無聲的教育方式,遠比空洞的說教更能打動人心。大學作為知識殿堂,其精神傳承正需要這樣富有創意和文化意蘊的載體。
從傳播的角度來看,這些精心設計的錄取通知書實際上也構成了大學品牌建設的重要一環。在高等教育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錄取通知書成為展現學校特色的“第一張名片”。它不僅是給學生的,也是給社會的——當這些富有創意的設計在社交平臺上傳播時,大學的文化影響力也隨之擴大。這種品牌傳播,效果往往優于刻意的廣告宣傳。
進而言之,實用性與紀念性兼具的錄取通知書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當大學愿意在錄取通知書這樣的細節上投入心思,正說明它開始關注學生作為“人”的多維需求——既有物質層面的便利,也有精神層面的滋養。這種教育理念的進步,正是我國高等教育質量提升的微觀體現。
一張薄薄的錄取通知書,承載著厚重的期待。當高校在方寸之間傾注巧思,實際上是在進行一場無聲的入學教育。這些兼具顏值與實用的設計,讓大學精神有了可觸摸的溫度。當大學開始注重每一個細節的教育價值,高等教育才能真正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期待更多高校能以此為契機,在教育的各個環節注入這樣的創意與溫度。
撰稿 / 苑廣闊(職員)
編輯 / 柯銳
校對 / 穆祥桐
歡迎投稿:
新京報評論,歡迎讀者朋友投稿。投稿郵箱:xjbpl2009@sina.com
評論選題須是機構媒體當天報道的新聞。來稿將擇優發表,有稿酬。
投稿請在郵件主題欄寫明文章標題,并在文末按照我們的發稿規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職業、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以及銀行賬戶(包括戶名、開戶行支行名稱)等信息,如用筆名,則需要備注真實姓名,以便發表后支付稿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