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卡片 關注 浪媽 ,每天送你一朵小浪花~
來源:水木先生說
提起“媒人”,可謂是有人愛,有人恨。
他們在未婚男女之間,對著兩頭,說盡好話。
有人愛他們成就良緣,有人恨他們連哄帶騙。
最近,浙江的一對年輕男女,上了熱搜。
因為他們在“媒人”的9次撮合下,終于從分手,變成新婚。
喜事一樁。
可在網上發酵開來,卻看不到網友們對他們的祝福。
新聞下面,幾乎都是網友們對“媒人”的怒批。
接下來,且聽水木君細細道來。
或許你看完,也會大呼一聲:
“真是三觀盡毀!”
01
話說2013年,22歲的小敏來到一家KTV工作。
本以為,這只是一段普通的職業生涯。
沒想到在這里,卻改寫了她的一生
——她遇到了“真命天子”:小剛。
小剛比小敏大一歲,從初中畢業就輟學。
他在KTV里當了很久的服務生,是個不折不扣的老員工。
見小敏初來乍到,長得小巧玲瓏,一副惹人憐的模樣。
小剛便對她關愛有加。
更何況,他們還是老鄉。
兩個人自然而然走得越來越近,日久生情。
后來,小剛對她展開追求。
粉紅泡泡升起,倆人墜入愛河。
本以為是一場甜蜜愛戀,他們也會像普通的情侶一樣。
到影院看看電影,到餐廳吃飯談情。
卻不曾想,某天的約會地點,竟然在派出所。
事情是這樣的。
小剛從十幾歲就開始吸食毒品。
談了女朋友后,他覺得“好東西”當然要拿出來分享。
于是,他誘惑小敏,教唆她吸毒。
很快,小敏染上了毒癮。
倆人也因為吸毒被公安機關多次查獲。
某天,小敏突然燃起戒毒的決心。
理性戰勝了感性后,她決定分手。
還把小剛視作仇人:
“他是我這輩子最恨的人,我的青春和未來都被這個男人毀了。”
本以為,愛情沒有和毒品一樣使她上癮。
他們在KTV里開始的愛戀,也像一首歌的時間那樣短。
可故事卻沒到此結束。
2017年,他們被安排在同一家禁毒社區戒毒。
在那里,小剛對小敏窮追不舍,而小敏刻意回避。
態度明確。
這一切,被95后禁毒社工小徐看在眼里。
和小剛聊了幾回后,他就覺得
——小剛對小敏是真心的,倆人結成伴侶的話,說不定有助于一起戒毒。
小徐雖然未婚,但他從小就喜歡看《征婚老娘舅》這一類的調解節目。
懷著助人為樂的熱心,他去小敏家當了好幾次“媒婆”。
在小徐當媒第九次的時候,小敏終于改變了主意:
“我心動了,我覺得他可能是真愛我,也許能一起戒毒康復,我覺得禁毒社工的話應該沒錯。”
就這樣,小剛和小敏分手三年,又重新在一起。
今年的5月20日,倆人組建家庭。
社工小徐成為婚禮嘉賓,還吃上了媒人豬腳。
02
倆人結婚事件一出,引起全網熱議。
看似圓滿的大結局,背后卻丑陋不堪。
嫁給一個當初教唆自己的吸毒的人,更有利于戒毒?
這一設問,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社工小徐站在小剛的立場,忽視小敏的抗拒。
以禁毒社工的身份,誘導小敏重蹈覆轍。
把自己的認知、情感、意向、價值觀強加給別人。
這樣的“好心”,未免有些不道德。
在小敏眼里,禁毒社工小徐說的話,一定足夠權威。
但她不知道的是,社工小徐從小愛看調解類節目。
撮合兩人結婚,或許只是為了滿足自己“調解配對他人”的需要。
而不是兩個吸毒的人結為夫妻,真的有助于彼此監督戒毒。
有網友表示社工小徐這樣的做法也不是不好。
畢竟兩個人都吸過毒,都不好找對象。
不如負負得正,也算是他倆最好的歸宿了。
然而,這件事情的問題所在,不是兩個人是否般配的問題。
而是社工小徐讓“加害人”和“受害者”結婚,本身就是一件三觀扭曲的事情。
正如網上那句熱評諷刺:
“這和嫁給強奸犯簡直異曲同工之妙。”
03
在我們身邊,總有像社工小徐這樣的人。
以為他人好的名義,滿足自己的控制別人的私欲。
看過一則同樣迷惑的新聞。
婚登員以「打印機壞了、網絡故障」等理由,推遲辦理離婚。
挽救500 多例婚姻,獲獎「最美紅娘」。
很多人聊起這件事情,并不會覺得有哪里不妥。
畢竟“寧拆一座廟,不毀一樁婚”嘛。
但仔細想想,把濫用職權和熱心腸、正能量強行劃上等號。
如此嘉獎,是不是有點匪夷所思?
很多地方的婚姻登記處都有這么一句話
-——依法登記,熱情服務。
“法”和“情”之間,是有明顯的分界限的。
登記員的熱情和熱心應該用在依法服務上,而不是用“善意的謊言”,給前來登記離婚的人,制造不可抗力因素,違背他們想要的離婚意愿。
關于婚姻的人性化服務可以設立在其他地方,而不是婚姻登記處。
把兩個貌合神離的人捆綁在婚姻中,制造一個強行圓滿的結局,對他們來說真的好嗎?
答案是否定的。
需要按規矩辦事的地方,不需要摻雜太多的人情味。
那些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散發自以為是的人間大愛。
對別人來說,或許是精神垃圾。
會給別人造成負擔的善意,和惡意又有什么區別呢?
04
幾年前,《中國夢想秀》中有一期,引起廣泛爭議。
那期的追夢人,是來自貴州的楊女士。
她希望失散多年的妹妹能認回雙親,一起拍一張全家福。
被騙上舞臺的妹妹堅定拒絕,理由很簡單
——是親生父母,親手把年幼的她送給別人的。
而且和父母就在一個鎮上,相隔才幾公里,他們卻沒有一次前來探望。
了解完事情的來龍去脈后,主持人卻用一種類似道德綁架的態度,對待這份“遲到的親情”。
他認為:
“如果你想幸福,應該接受親生父母。
如果你的養父母不愿意的話,那他們就是自私。
要給兒子做榜樣,不要做一個尖刻的女人。”
一席話,直接把罪名指向那個被親生父母拋棄的女孩。
過濾掉女孩親生父母曾經的自私、狠心,放大她如今的冷漠。
結尾還要補上一句:
“我只不過想人間多一份美好而已,有時候美好只是一次原諒和一次謝謝。”
如果人間的美好,都建立在沒有底線的原諒上。
會縱容出多少心狠和惡毒,水木君真的不敢想象。
很認同金星對這件事情的評價:
尊重。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實現夢想,也要建立在尊重別人的基礎上。
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能看得很遠,但未必看得很清。
05
作家楊文寫過一段經歷,發人深省:
有一次,她坐火車去旅游。
一名女子抱著孩子坐在她床上,說自己帶著小孩,想用自己的上鋪換她的下鋪。
面對女子不帶商量的口吻,楊文有點生氣。
這時,睡在中鋪的一位熱心阿姨登場。
她說:
“她不是帶著小孩嘛,出來一趟多不容易,你就換一下唄。”
楊文想了一下,對阿姨說:
“這樣吧,我把下鋪讓給這位媽媽,你睡她的上鋪,我睡你的中鋪,行嗎?”
熱心阿姨立馬拒絕:
“這樣太麻煩啦。”
你看,局外人,永遠是極致清高的。
耍耍嘴皮子的事,誰都會說。
可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他往往比誰都著急。
有人用一段話,形容圣母和圣母婊的區別,非常貼切
“何為圣母,TA好可憐,我得去幫TA 。
何為圣母婊,TA好可憐,你得去幫TA。”
佛祖割肉喂鷹,“圣母婊”卻逼鷹吃草。
在我們身邊,總有不少用道德綁架你的爛好人。
曾看過網友給江歌媽媽的留言,說兇手已經伏法,勸她大度,放過劉鑫。
勸她放下開啟新生活,這份好意,無法挑剔。
可我們這個社會,不該對好人苛責,對壞人縱容。
就像孔子說的: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應該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關于仇恨,可以“算了”,但是否“原諒”,要聽從自己的內心。
06
前段時間,被搶甘蔗的老人發聲。
他在面對甘蔗歸還、上門道歉時表示接受。
內心卻表示:
不愿意原諒他們的行為。
因為他們確實很惡劣啊。
細想一下,如果視頻沒有被曝光。
那無助哭聲沒有被放大,所謂的道歉“誠意”,又從何而來?
如今的道歉有多文明,當初的強搶就有多野蠻。
點亮“贊”和“在看”,擦亮雙眼,看清虛偽的善意。
遠離那些假慈悲、習慣勸別人大度的人。
“都是第一次做人,憑什么要委屈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