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杭州7月7日電 題:申遺成功六周年 良渚展現新氣象
中新社記者 王逸飛
2019年7月,位于杭州余杭區的良渚古城遺址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6年來,杭州通過做好良渚申遺“后半篇文章”,讓良渚古城遺址及其代表的良渚文化呈現出諸多新氣象。
7月5日,參加“良渚與世界——良渚古城·羅馬古城”對話活動的外國嘉賓體驗“良渚VR大空間·神紋之約”項目。(搖慧敏 供圖)
日前,“良渚與世界——良渚古城·羅馬古城”對話活動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舉行,來自中國和意大利的110余位嘉賓,圍繞古城營建、遺產保護和價值再生等展開探討。
于良渚而言,這樣的對話已是常態。近年,杭州打造“良渚與世界”對話活動,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和國際交流合作為主線,先后推動良渚與英國巨石陣、希臘雅典衛城、西班牙托萊多古城等世界文化遺產開展文明對話。
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委會副主任楊曉萍表示,“我們開展文明對話的目的,是讓良渚與世界的聯系更加緊密,不斷擴大良渚‘朋友圈’,并在交流互鑒中推動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利用。”
除面對面交流,杭州還通過“何以文明·遇見良渚”全球巡展特展、搭建“良渚文化海外玉器數據庫”、良渚文化文藝作品出海等形式,讓良渚文化走進希臘、古巴、巴西等14個國家和地區。
杭州是中國創新活力之城,這成為良渚擁抱科技的“先天優勢”。目前,良渚文化周系列活動正在杭州舉行,文化周期間上線的“良渚VR大空間·神紋之約”,連日來吸引諸多游人體驗。這是全球首個以良渚古城為藍本的全感官沉浸式科技互動體驗,可通過VR大空間技術,帶領訪客走進五千年前良渚先民的世界。
羅馬餐飲與旅游協會主席朱塞佩·布魯諾體驗后稱贊,“這非常神奇,我感受到了歷史穿越的瞬間”。
類似“文化+科技”的嘗試還有很多。良渚博物院應用了AR導覽系統,訪客戴上AR眼鏡能實時看到眼前藏品的空間視頻介紹,甚至可以把藏品“拿”在手上,參觀體驗大幅提升。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內,無人駕駛的智能網聯車的投用,讓游人有了更具科技感的交通選項。
對良渚而言,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利用要走進公眾。良渚博物院近年推出了針對不同年齡、職業、身體狀況人群的教育活動和出版物。如與合作方共同啟動“觸覺博物館”項目,讓盲人通過觸摸仿制文物直觀感知展品;舉辦“文明之光的折射”展覽,展出來自視覺障礙、心智障礙兩類群體的百余件藝術作品;推出中國國內首本大字盲文繪本《良良的古城世界》,讓盲人孩子更加了解良渚文明。
良渚博物院院長徐天進表示:“落實分眾化教育理念是良渚博物院近年的重要工作,希望把博物院建設成為公眾終身學習的‘學堂’、大家一起共享文化遺產的‘食堂’。”(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