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歐盟將于本月在北京舉行峰會,紀念雙方建交50周年。 然而近三年來,歐盟與北京在電動汽車、鐵路工業、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以及稀土等多個經濟領域的沖突日益增多。
歐盟取消了原定6月份與中國的高級別經濟對話。現在,中國也決定將7月24日開幕的歐中峰會時間從兩天縮短為一天。
在醫療器械的貿易上對杠
歐盟希望采取更強硬的態度,通過立法來更好地保護歐盟公司免受不公平競爭的侵害。2024年4月,歐盟委員會對中國醫療器械公共合同展開調查,據歐盟估計,其 95% 的公開招標都對來自世界其他地區的競爭開放,而歐洲企業幾乎無法獲得中國的公共合同。
為了結束這一局面,歐盟委員會6月20日的決定規定,未來中國公司將被排除在合同價值超過500萬歐元的醫療產品公開招標之外。這將影響所有類型的醫療設備,包括呼吸機、X光機、滅菌系統、輪椅和創可貼。
此舉標志著歐盟首次啟用了一項于2022年出臺的旨在打擊第三國歧視性采購行為的措施。歐盟委員會稱出臺這一措施是為了反擊扭曲競爭,稱中國采購主管部門在超過90%的招標中對歐洲供應商造成了不利影響。
為應對歐盟新的貿易措施,中國也對歐盟醫療產品實施制裁。中國新華社報道,中國商務部發言人表示,中國不得不采取“對等反制措施”,以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確保公平的競爭環境。自周日起,中國將把歐洲公司排除在價值超過4500萬元人民幣(約合530萬歐元)的醫療器械合同招標之外。此舉僅適用于從歐盟進口的產品。在中國生產的歐盟公司生產的醫療器械不受制裁影響。
法新社稱,中國的這項措施涉及的產品范圍很廣,從假肢裝置和零件到醫療機械、手術器械、內窺鏡和人工器官。
此外,對于歐盟以外公司的投標,中國還規定其中包含歐盟進口份額不得超過合同總額的50%。
中國政府批評歐盟貿易保護主義,并指責歐盟“雙重標準”。中國方面表示,歐盟不顧正在進行談判,就單方面采取了行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