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到了,日頭毒得很,暑氣裹著潮氣往人身上撲。農家人在田里忙,汗珠子摔八瓣,得順著節氣調補身子,不然暑濕易傷身。老輩人常說“小暑吃三仙,不請醫生把藥煎”,這三樣“消暑寶”得記牢。
第一樣是西瓜,沙瓤的切開汁水直流,老北京人叫它“伏天甘露”。中醫說西瓜是“天然白虎湯”,能清熱生津,出汗多、口干的人最該吃。
吃西瓜有講究,中伏午后冰鎮10分鐘不傷脾胃,脾胃虛寒的煮皮水喝。
孩子吃多腹脹,用西瓜皮煮水加冰糖,利尿去濕比喝冷飲強多了。老人可把西瓜拌酸奶或榨汁兌溫水,補水分還防便秘,別吃太多怕血糖高。第二樣是冬瓜,藤蔓上掛著身披白霜的冬瓜,清炒煲湯都鮮甜。
冬瓜含水量達96%,能補水排“濕毒”,久坐族和水腫體質最適合。暑天沒胃口,冬瓜薏米排骨湯清淡通透,喝完出層薄汗渾身舒服。上班族腿腫,試試冬瓜皮赤小豆湯,連喝3天水腫明顯見好。
冬瓜性微寒,腹瀉的人去皮煮或加生姜,中和寒性才穩妥。第三樣是蓮子,新采的帶著荷香,蓮心雖苦卻是降心火的“黃金”。現代人常熬夜焦慮,失眠、舌尖潰瘍,吃點蓮子最對癥。
新鮮蓮子生吃清熱最佳,心火旺的留蓮心,每天別超3克。睡不踏實就煮蓮子百合小米粥,臨睡前喝安神效果好。老人心火旺、小便黃,蓮子心麥冬泡水喝,脾胃虛寒的別長期喝。
老習俗里藏著順應天時的智慧,南北食俗各有不同的講究。北方臨近頭伏包餃子“貼伏膘”,酸湯下肚排濕氣;南方“吃新米”提振食欲。
嶺南人信“小暑黃鱔賽人參”,豉椒炒鱔片補氣血,和蓮子搭配一補一清。
今年小暑連著梅雨季,南方濕重北方易中暑,飲食調理不能少。每天一碗冬瓜湯,每周兩次蓮子粥,午間吃幾塊西瓜,給身體“減負”。天熱別貪涼喝冰水,空調房披件薄外套,護好脾胃陽氣秋冬少生病。
現在生活節奏快,按節氣吃飯的講究不能丟,老傳統里都是生活智慧。
一家人圍桌吃著應季吃食,聊聊家常,這煙火氣里滿是對生活的敬畏。您家小暑有啥老菜譜或當地消暑美食?評論區分享讓老傳統傳下去。
順應天時吃對食,身康心安度盛夏,日子就得有這份“節氣感”。
眼下最該做的,就是照著老輩人的法子準備這三樣,護好身體忙農事。
關注網易號,后續還有更多順應時節的農事妙招和養生知識。記住,老祖宗的智慧藏在日常飲食里,順著節氣吃,日子才順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