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印度多地又要被高溫狠狠“烤”了。
拉賈斯坦邦等地地表溫度直逼53℃,戶外待幾分鐘就可能中暑。
可這么熱的天,印度十億人里只有不到一億臺空調,遠遠不夠用。
為啥空調這么缺?
原來印度政府幾年前搞“印度制造”,限制中國貨。想著自家造空調,結果關鍵零件根本搞不定。壓縮機是空調的“心臟”,中國造成本500塊,印度造要650塊,質量還差。
電路板、銅管這些,超過六成得靠中國,本土供應鏈根本接不上。政府給企業發600多億盧比補貼,結果不到十分之一真正落地。
好多企業拿中國零件貼標充國產騙補貼,中小企業只能干瞪眼。
今年三月,這個補貼計劃被叫停,四年花了230億盧比,啥成果沒有。高溫一來,問題徹底暴露,市場上空調供不應求,價格蹭蹭漲。關稅加了12%,最后都是老百姓掏腰包,苦了普通民眾。
政府沒辦法,緊急放寬中國壓縮機進口限制,可已經晚了。
商場空調庫存很快賣空,生產線缺零件,產能一時半會兒提不上來。農村地區更難,電力供應緊張,就算有空調也常斷電。
老人、孩子和體弱者頂著高溫,生命安全讓人揪心。
醫院急診室天天擠滿中暑的人,醫療系統壓力山大。都說“印度制造”要取代中國,可現實狠狠打了臉。
沒有完整供應鏈,光靠政策喊口號,根本行不通。
泰國、越南一些相關工廠,背后也有中國企業的影子,繞不開啊。我個人覺得,制造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踏實實打基礎。印度本土企業技術弱、成本高,離開中國供應鏈根本玩不轉。
現在放寬限制是無奈之舉,但能不能解決長期問題呢?后續產能能不能跟上?老百姓啥時候能真正用上平價空調?
這些問題,都考驗著印度政府的智慧。高溫還在繼續,當務之急是趕緊補上供應鏈缺口。
別讓“印度制造”的面子,害了老百姓的命根子。關注后續動態,看這場空調荒如何破局。記住,制造業離不開務實,脫離現實的政策,最終苦的是百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