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暑,往后一個月里三伏天緊跟著就到。今年頭伏7月20日開始,中伏7月30日到8月8日,末伏8月9日起共10天。總共30天的三伏,是最近十年里最短的伏期。
老輩人說“小暑熱透了大暑就不熱”,可這說法也不全準。小暑當天要是沒熱起來,后面三伏反倒可能格外烤人。農諺里“小暑刮西風會曬干竹子”,雖帶點夸張,卻提醒咱留意天兒。
現在都知道,天氣變熱不光看節氣,還得瞅著氣象預報。未來十天多地最高溫奔著38℃去,日頭毒得能曬脫皮。這樣的天兒,地里莊稼可遭罪,得趕緊想招應對。
南方水田里,水稻正拔節,最怕缺水干旱。田里水層得保持好,別讓日頭把地皮曬開裂。山區種果樹的老鄉,給果樹搭遮陽網最緊要。
不然果子曬壞了,秋后收成要打大折扣。北方平原種玉米大豆的,得防短時強降雨。雷暴冰雹突然來,地里排水不暢可不行。
玉米桿子脆,大風一吹容易倒,得提前加固。老傳統里看云識天氣、用草木灰防潮,這些土辦法挺管用。
但咱也得結合科學,該灌溉就灌溉,該打藥別偷懶。有人覺得伏天短就不熱,這想法可不對。
2024年伏天也不太長,可中伏那陣子熱得人直冒汗。今年副熱帶高壓要是厲害,照樣熱得像蒸籠。
莊稼灌漿期趕上高溫,籽粒不飽滿,產量受影響。
家里種大棚的,得把通風口全打開,晌午頭蓋遮陽布。
雞鴨鵝這些牲畜,圈舍得保持陰涼,多給清水喝。
人也得注意防暑,藿香正氣水備上,別在太陽底下硬扛。農村里露天木凳淋過雨別久坐,濕氣容易鉆進骨頭里。
現在種地雖說用滴灌、大棚這些新技術,可老天爺的臉色還得看。該熱的時候熱,該雨的時候雨,莊稼才長得順當。
老經驗和新法子結合著來,咱心里才更有底。這30天伏期,看著短,可每個階段都關鍵。頭伏忙著保苗護苗,中伏防旱防澇,末伏盯著灌漿。
不同地塊情況不一樣,山區、平原、湖區各有講究。湖區種蓮藕的,水別太深也別太淺,保持活水流動。平原種大豆的,高溫天容易招蚜蟲,得勤去地里瞅瞅。
天氣預報說未來幾天晴天多,紫外線強,出門戴帽子。家里有老人孩子的,晌午頭別讓他們在外面跑。
有人問,今年三伏天到底啥時候能涼快?
這誰說得準呢,但咱能做的就是提前準備。
把地管好了,把牲畜照料好了,再熱的天也能挺過去。我個人覺得,老輩人的經驗是寶,可也得跟著科學走。
現在手機上隨時能看天氣預報,多留意著總沒錯。
具體到每個鄉鎮,天氣可能不一樣,得多問問村里的氣象信息員。
要是拿不準咋應對高溫干旱,咱就去鎮上農技站請教。
他們給的法子,都是結合咱當地情況來的,實用得很。
這篇文章就是想提醒大伙,伏天別偷懶,農活跟著天兒走。
該澆水澆水,該遮陽遮陽,該排水排水,一樣都不能拖。等秋后糧食進了倉,咱心里才踏實,這苦累才算沒白費。最后說一句,天氣再熱,辦法總比困難多,咱農民最不怕琢磨事兒。
具體咋防高溫保收成?咱評論區接著嘮,多交流才有好法子。記住了,伏天里每回勤快,都是給秋后收成攢家底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