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化街道合生居民區,一片新建花圃悄然綻放。370平方米的“合園”里,繡球、薔薇次第開放,蝴蝶在花間穿梭,孩童在木椅旁嬉戲,居民三五成群歇腳閑談。
鮮為人知的是,這座“共享花園”的誕生,源起于社區青少年的一次“童言建議”,凝聚著居民、志愿者與多部門的共同努力,也成為社區治理精細化的生動實踐。
“孩子們在‘合苗課堂’上跟我說,小區里綠化雖然不少,但幾乎沒有花。他們說能不能建個花園,把家園變得更美。”合生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張愛紅回憶,這個聽起來“天真”的提議,在社區議事會上引起廣泛共鳴。
童夢成真,離不開專業的落地。小區居民劉明主動參與設計,帶領孩子們頭腦風暴,一起討論花架怎么布置、小路如何蜿蜒……孩子們設想中的“在花架下穿梭的花園”,最終在設計圖紙上一一呈現。“我們現在實現的設計,大部分都來自孩子們的點子。”劉明說。
5月起,項目正式啟動。居民區黨組織發揮聯建優勢,統籌協調金山區綠建公司、市政、環衛等部門資源,形成多方共建合力。一個多月內,原本閑置的綠地,變成了童話花園,50余種花卉錯落有致地綻放。
不僅如此,“合園”也喚起更多居民對公共空間的參與意識。有人自發修剪枝葉,有人定期澆水除草,花園的日常維護也成了鄰里交流的新契機。“這是我們的家園,要讓它美麗,就得大家一起來打理。除除草、澆澆水,花長得好,我們住得也舒心。”居民姜女士說。
而“合園”這一名字的背后,也寄托了社區的共同愿望。張愛紅表示,“合”代表著居民的合力、親子之間的合心,也象征著黨群聯動、共建共享的合力之園。如今,這里成了居民的日常駐足點和“打卡點”。
記者:陳憶文、楊季峰
編輯:蔡文藝(實習)
責編:俞嵐婷、陸辰麗
審核:林堃、洪艷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