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超財經》原創作品
一只掌心大小的充電寶,因為電芯中混入金屬顆粒而面臨上百萬臺的召回和企業的破產倒閉;一輛載著鮮活的生命、沒有重啟鍵、在現實道路上高速行駛的電動汽車,卻以“創新”之名,將本只能用于手機上的芯片用在了完全不搭界的汽車上,并堂而皇之地推向市場、大行其道。
一個連紙巾盒都強調‘車規級’的品牌,卻在核心芯片上用起了手機級產品,這種‘撿了紙巾盒、丟了主芯片’的做法,本身就是現實中的技術悖論。
我們可以接受設計上的激進,也可以欣賞商業模式上的顛覆,但唯獨在安全這件事上,沒有試錯的余地。用消費電子的邏輯造汽車,就是用短跑的心態面對馬拉松,把一個高強度、長周期的安全命題,簡化為一場“首發搶購”不僅是對產品的不負責任,更是對消費者生命的漠視。
01充電寶召回風波:小隱患,大代價
今年的夏天,一場因電芯安全問題引發的大規模召回風波,震動了整個消費電子行業:羅馬仕和安克兩家頭部移動電源廠商,先后宣布召回旗下充電寶產品,數量合計超百萬臺,而問題的核心集中在電池核心部件——電芯。
負責供貨的企業安普瑞斯(無錫)被曝存在電池制造過程中的工藝問題,包括電解液配比不一致、關鍵參數不達標,甚至存在混入金屬異物的可能。這些金屬顆粒在多次充放電循環中可能刺穿隔膜,引發內部短路,最終造成電芯過熱、冒煙乃至起火爆炸。
這一事件揭示了電池產業鏈中質量控制的脆弱性,也暴露出部分企業在材料、設備、環境、人員操作等多環節的管理疏漏。最關鍵的是,它提醒我們:哪怕是一個看似低風險的消費電子產品,其安全事故背后可能埋藏著損害整個體系安全的系統性風險。
在現代制造業體系中,任何一個微小失誤都可能被放大,成為災難的起點,“生產無小事”,從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用成百上千次慘痛事故換來的血的經驗。
這起事件中,監管部門快刀斬亂麻,暫停了充電寶相關企業3C證書5269張,撤銷343張,眾多企業為此停要停廠,而最終的導火索安普瑞斯更是遭遇大規模停產,羅馬仕等下游企業也面臨嚴重經營沖擊。
充電寶整個行業為此受到的打擊不可謂不沉重,然而,如果從根本上來看,他們受到的教育是因為他們自己對安全的漠視而造成的,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咎由自取——任何犧牲了產品安全的行為都應該受到最嚴厲的懲罰。
02電動汽車的“創新”加速
與充電寶相比,新能源汽車的復雜性與風險等級無疑要高出數個等級:一個電池包,相當于幾千個移動電源;一輛車,是數萬個電子零件與邏輯算法的協同體。它必須在高溫、寒冷、雨雪、震動、電磁干擾等極端環境下穩定運行十年以上。
然而在過去的幾年里,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就像是被裝上了渦輪——熱詞不斷、融資不斷、銷量飛漲,智能化、電動化、平臺化、可訂閱服務……一切都在朝著“彎道超車”的夢想狂奔。
以往內燃機汽車的百年演進中,每一項技術的更迭都要經過數年甚至十余年的驗證,企業對于質量和技術進步基本有著一套成熟的標準,寧愿慢一步,也要確保零故障交付。
然而,在新能源行業很多廠家卻把它視作一臺大號電子產品,一些傳統的安全觀念似乎也正在被拋棄,似乎只要體驗舒適、功能強大就可以把安全性問題置于腦后,但問題是:
新能源汽車雖然技術不同,但安全標準不能降級;
電驅替代內燃并不意味著可靠性的跳躍;
創新帶來的不是免責,而是更高的安全義務。
創新是偉大的,但創新脫離了質量沉淀,就成了“未完成品”的炫技。每一次車企將“發布節奏”放在“驗證節奏”之前,其實就是在把用戶當作測試員,把馬路當作試驗場。
03 紙巾盒是車規級,但芯片不是
如果說過去幾年新能源汽車行業頻繁召回的問題,源于整車調校、軟件升級、結構設計等“可控變量”,那么小米YU7的這次“魔改”,則真正觸碰到了底層邏輯的紅線。
根據官方發布,小米YU7采用的汽車數字座艙芯片并非高通的車規級芯片驍龍8295,而是被廣泛用于旗艦手機的消費級芯片驍龍8 Gen 3。
據了解,驍龍8295采用5nm制程,NPU算力達到30TOPS,是專為車機系統量身打造。市面上,搭載驍龍8295的車型有零跑C10、吉利銀河E8、極氪007(參數丨圖片)、小鵬MONA MAX等;而驍龍8 Gen3則是消費級芯片,主要用于手機和平板等消費電子產品。小米是目前唯一一家在中高端車型中大規模用此替代8295車規芯片的主機廠。
雖然小米方面宣稱該芯片模組通過了AEC-Q104模塊級車規測試,但這并不等同于整顆芯片滿足嚴苛的AEC-Q100車規認證標準,更重要的問題是,消費電子芯片和車規級芯片的本質差別非常大:
后者需通過極端溫差、電磁干擾、振動沖擊等驗證,生命周期要求更長;前者更注重性能和功耗平衡,常用于短生命周期、高頻迭代的消費設備中。汽車芯片失效的后果不是APP閃退,而是中控黑屏、系統重啟、自動駕駛失效等嚴重問題。
雷軍在直播中說,小米YU7車內的紙巾盒都是車規級產品,但是在關乎車輛安全的芯片上卻不肯使用車規級產品。
從掌心大小的充電寶到車長5米的智能汽車,技術可以顛覆體驗,但不能跳過驗證。安全從來不是創新的對立面,而是企業的靈魂。
像小米YU7這種用手機芯片上車的做法,或許能換來一時的關注與掌聲,甚至在卷價格時更有優勢,但無法回避一個根本問題:造車不是開發布會,不是做個測評跑個分這么簡單,不只是要體驗軟件流暢度,它意味著你要把一套復雜系統交到千家萬戶的手中。
我們真心希望,這個賽道里,不是跑得最快的人勝出,而是走得最穩的人帶來未來。所謂技術革命,不該犧牲的從來不只是“效率”或“成本”,而是每一個坐在車里的人,那些牽動家庭命運的普通用戶。
所以,小米,請放慢腳步,等等你的靈魂,也等等所有和你一起上路的普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