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出相”榜題銅鏡 李宇濤藏品
11、元代中后期道籍《東岳大生寶懺》昭惠靈顯王 清源妙道真君李二郎 趙二郎
東岳大生寶懺凈天地咒 凈壇啟白香騰端靄,溶溶徧滿於太虛;人秉精誠,翼翼敢違於咫尺。恭焚寶香,上啟供養(yǎng),東岳泰山青帝廣生帝君,東岳天齊大生仁圣帝,九天司命上卿真君,上殿至圣威雄炳靈仁惠王,東岳淑明皇后,護(hù)國西齊大王,蓬玄空洞洞天仙官,長白山儲副仙官,梁父山儲副仙官,圣嗣佑靈侯惠靈侯靜鑒大師宣靈侯,
四岳四天圣帝,
左右上相張康二大圣,
顯應(yīng)千圣小王地府崔府君,
蒿里丈人增福相公,
昭惠靈顯王,
護(hù)國顯應(yīng)王,
清源妙道真君,
義勇武安王崇寧真君,
護(hù)國嘉應(yīng)公?河靈派侯,
六部尚書、善部尚書、惡部尚書,六曹卿監(jiān)鎮(zhèn)殿二將軍,左右金吾衛(wèi)將軍,三元吳客三侯真君,左右二闕神白騾大王,地祇主令溫元帥,地祇院九大元帥,追魂朱太尉,協(xié)真侯劉元帥,七十五司判官、二十四案主者,三十六洞天仙官、七十二福地仙官、靖廬福地治化仙官,岱岳朝班圣眾,今年太歲神君靈濟(jì)侯高都督,天下都大城隍主者,九州社令神祇,年月日時四直功曹,屬府州縣祀典廟貌神祇。
悉仗真香,普同供養(yǎng)。香乃紫虛郁秀,靈風(fēng)聚煙,香云密羅,徑御洞天。當(dāng)愿香官使者,為臣通奏,上聞帝前。令臣所啟,咸賜如言入意,具諸情悃,已露敷宣。伏望云擁旌旗,離虎關(guān)而下邁;風(fēng)清警蹕,聽鸞輅之和鳴。森羅百辟以驂隨,環(huán)列千官而扈從。齊臨塵陋,俯察精純。今則蘭場潔備,寶炷濃熏,對越圣真,宣揚(yáng)懺法。稽首皈依,無極大道。
志心朝禮,炁孕岳靈,裔流天派。坤元合德,備仁孝以兼全;帝夢傳宗,謂威雄之可愛。為儲宮之主器,受王爵之疏封。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上殿至圣威雄炳靈仁惠王。
志心朝禮,東岳淑明皇后。志心朝禮,護(hù)國西齊大王。志心朝禮,蓬玄空洞洞天仙官。志心朝禮,長白山儲副仙官。志心朝禮,梁父山儲副仙官。志心朝禮,圣嗣佑靈侯。志心朝禮,圣嗣惠靈侯。志心朝禮,圣嗣靜鑒大師。志心朝禮,圣嗣宣靈侯。志心朝禮,南岳司天大化昭圣帝。志心朝禮,西岳金天大利順圣帝。志心朝禮,北岳安天大真玄圣帝。志心朝禮,中岳中天大寧崇圣帝。
散花
臣聞:為善為惡,固難昧於神明;降福降殃,乃各司於曹局。六合內(nèi)外,萬物洪纖。凡有氣形,悉歸統(tǒng)隸。列錄過紀(jì)功之職,設(shè)掌生注死之官。總括幽明,典司民物。今求懺信士某等身居塵網(wǎng),生系凡根。向平時,見義而不為;謂小惡,無傷而弗去。釀成眾罪,慮有百殃。爰仗至誠,仰祈丕應(yīng),導(dǎo)將來之福祉,謝己往之愆尤。稽首皈依,虔誠敬禮。
志心敬禮,左右二丞相。
志心敬禮,張康二大圣。
志心敬禮,顯應(yīng)千圣小王。
志心敬禮,永嘉夫人。
志心敬禮,玉仙娘娘。
志心敬禮,謝恩娘娘。
志心敬禮,地府崔府君。
志心敬禮,蒿里相公。
志心敬禮,增福相公。
志心敬禮,昭惠靈顯王。
志心敬禮,護(hù)國嘉應(yīng)公。
志心敬禮,清源妙道真君。
志心敬禮,義勇武安王崇寧真君。
志心敬禮,護(hù)國顯應(yīng)王。
志心敬禮,()河靈派侯。
志心敬禮,六部尚書。
志心敬禮,善部尚書。
志心敬禮,惡部尚書。
志心敬禮,六曹卿監(jiān)。
志心敬禮,白騾大王。
志心敬禮,左右鎮(zhèn)殿二將軍金吾衛(wèi)將軍。
志心敬禮,三元吳客三侯真君左右二闕神。
志心敬禮,翊靈昭武使溫元帥。
志心敬禮,順靈昭化使李元帥。
志心敬禮,協(xié)靈昭濟(jì)使鐵元帥。
志心敬禮,鎮(zhèn)靈昭贊使劉元帥。
志心敬禮,通靈昭佑使楊元帥。
志心敬禮,宣靈昭慶使張元帥。
志心敬禮,廣靈昭惠使康元帥。
志心敬禮,安靈昭應(yīng)使岳元帥。
志心敬禮,顯靈昭利使孟元帥。
志心敬禮,永靈昭助使韋元帥。
志心敬禮,追魂朱太尉。
志心敬禮,協(xié)真侯劉元帥。
志心敬禮,天曹司地府司判官。
志心敬禮,注祿司長壽司判官。
志心敬禮,子孫司官員司判官。
志心敬禮,土地司財帛司判官。
志心敬禮,僧道司絲蠶司判官。
志心敬禮,總統(tǒng)司四生司判官。
志心敬禮,城隍司曹吏司判官。
志心敬禮,齋戒司風(fēng)雨司判官。
志心敬禮,校量司勾愿司判官。
志心敬禮,孤魂司地獄司判官。
志心敬禮,疾病司昧心司判官。
志心敬禮,功德司五谷司判官。
志心敬禮,放生司注福司判官。
志心敬禮,山林司孝順?biāo)九泄佟?/p>
志心敬禮,修廟司殺生司判官。
志心敬禮,六道司還魂司判官。
志心敬禮,忠直司驛客司判官。
志心敬禮,照正司毒藥司判官。
志心敬禮,水府司看經(jīng)司判官。
志心敬禮,醫(yī)藥司燒香司判官。
志心敬禮,舉意司速報司判官。
志心敬禮,刑戮司陰謀司判官。
志心敬禮,追魂司發(fā)汗司判官。
志心敬禮,注死司惡報司判官。
志心敬禮,法水司枉死司判官。
志心敬禮,陳狀司索命司判官。
志心敬禮,推問司平等司判官。
志心敬禮,鰥寡司走獸司判官。
志心敬禮,門神司忤逆司判官。
志心敬禮,貧窮司貴賤司判官。
志心敬禮,掠剩司水怪司判官。
志心敬禮,山神司促壽司判官。
志心敬禮,奸邪司主禍司判官。
志心敬禮,失魂司飛禽司判官。
志心敬禮,精怪司墮胎司判官。
志心敬禮,冤枉司盜賊司判官。
志心敬禮,減壽司送病司判官。
志心敬禮,鬼魅司判官。
志心敬禮,二十四案主者。
志心敬禮,三十六洞天仙官。
志心敬禮,七十二福地仙官。
志心敬禮,靖廬福地治化仙官。
志心敬禮,火池四圣五道大神。
志心敬禮,岱岳朝班官典圣眾。
志心敬禮,今年太歲尊神。
志心敬禮,歲分行瘟主火圣眾。
志心敬禮,福山東岳行宮靈濟(jì)侯高都督。
志心敬禮,天下都大城隍主者。
志心敬禮,九州社令之神。
志心敬禮,年月日時四直功曹。
志心敬禮,本府城隍之神。
志心敬禮,屬縣縣隍王者。
志心敬禮,祀典廟貌神祇。
志心敬禮,當(dāng)鄉(xiāng)界土谷之神。
志心敬禮,今日虛空過往鑒察威靈。
志心敬禮,左右二丞相。
志心敬禮,張康二大圣。
志心敬禮,顯應(yīng)千圣小王。
志心敬禮,永嘉夫人。
志心敬禮,玉仙娘娘。
志心敬禮,謝恩娘娘。
志心敬禮,地府崔府君。
志心敬禮,蒿里相公。
志心敬禮,增福相公。
志心敬禮,昭惠靈顯王。
志心敬禮,護(hù)國嘉應(yīng)公。
志心敬禮,清源妙道真君。
志心敬禮,義勇武安王崇寧真君。
志心敬禮,護(hù)國顯應(yīng)王。
志心敬禮,()河靈派侯。
志心敬禮,六部尚書。
在本寶懺中,召請的神靈中,有“昭惠靈顯王,護(hù)國顯應(yīng)王,清源妙道真君,義勇武安王崇寧真君”,四個并列的呈現(xiàn)。這是一個十分有意思的現(xiàn)象。那么這四個是否是二郎神的四個敕封號呢?不是,第一,從總體神靈名錄羅列的角度,別的神靈,別的規(guī)格更高的神靈也只有單一封號,二郎神作為護(hù)法神王,反而有赫赫四號并列,斷無是理。
而且夾在“昭惠靈顯王”與“清源妙道真君”之間的“護(hù)國顯應(yīng)王”,也并非是說的二郎神。所以,就存在一種可能,那就是,在這里,其實(shí)是召請了兩位神靈,一個是叫做昭惠靈顯王的二郎神,一個是叫做清源妙道真君的二郎神,既然兩者并列,昭惠靈顯王又是宋代官方敕封的李冰次子,可見,這里的清源妙道真君,就是趙昱。
當(dāng)然也不能排除有另一種可能,就是文本在傳抄過程中發(fā)生了錯訛。因?yàn)樵谇昂蠓謩e夾在“昭惠靈顯王”與“清源妙道真君”之間的“護(hù)國顯應(yīng)王”、“護(hù)國嘉應(yīng)公”,指的都是是崔府君。按照傳統(tǒng)說辭,唐玄宗李隆基敕封崔玨為“顯圣護(hù)國嘉應(yīng)侯”,宋哲宗加封崔玨為護(hù)國顯應(yīng)王。但是,在名單之前,也同樣存在另一個“地府崔府君”。
二郎出巡花錢 心心藏品
12、元泰定五年(1328年)山西芮城東呂村關(guān)帝廟《創(chuàng)修露臺記》碑昭惠靈顯真君
伏以鄂翥遙空,乃望風(fēng)而飄舉。人禱其神,必獲蔭而降福。夫芮邑忠孝鄉(xiāng)東呂社,故祀昭惠靈顯真君,殿宇雄壯,廟貌儼然。廊廡昔皆具備,惟有露臺闕焉。里人蒙古恬蠻,謹(jǐn)發(fā)赤誠,愿為勝事,特舍所費(fèi)之資,命工爨琢石,經(jīng)營創(chuàng)建,不日而成。嗚呼!斯臺既立,若不刻諸于石,恐以歲時綿遠(yuǎn),無能光先啟后,聊且真書,以識歲月云。泰定五年暮春中旬九口口怡后人劉士昭謹(jǐn)志。
修臺人恬蠻
母塔海氏 妻舍舍男口口口(下缺)女口口□(下缺)
大元戊辰歲次”(下缺)砌匠∶許德誠 王信刊
13、元代至順元年(1330)鐘嗣成《一枝花·自敘丑齋》灌口
《一枝花·自敘丑齋》是元代作家鐘嗣成的作品,是作者為自己而寫的一篇散曲,此曲曲牌名是一枝花。鐘嗣成(約1279—約1360),元代文學(xué)家,散曲家,字繼先,號丑齋,汴京(今河南開封)人,屢試不中。元順帝時編著《錄鬼簿》二卷,有至順元年(1330)自序,載元代雜劇、散曲作家小傳和作品名目。
自序丑齋
生居天地間,稟受陰陽氣,既為男子身,須入世俗譏。所事堪宜,件件可咱家意。子為評跋上惹是非,折莫舊友新知,才見了著人笑起。
[梁州]子為外貌兒不中抬舉,因此內(nèi)才兒不得便宜。半生未得文章力,空自胸藏錦繡,口唾珠璣。爭奈灰容土貌,缺齒重頰,更兼著細(xì)眼單眉。人中短髭鬢稀稀。那里取陳平般冠玉精神,何晏般風(fēng)流面皮,那里取潘安般俊巧容儀。自知就里,清晨倦把青鸞對,恨殺爺娘不爭氣。有一日黃榜招收丑陋的,準(zhǔn)擬奪魁。
[隔尾]有時節(jié)軟烏紗抓扎起鉆天髻,干皂靴出落著簌地衣,向晚乘間后門立。猛可地笑起,似一個甚的?恰便似現(xiàn)世鐘馗唬不殺鬼。
[牧羊關(guān)]冠不正相知罪,貌不揚(yáng)怨恨誰,那里也尊瞻視貌重招威!枕上尋思,心頭怒起,空長三十歲,暗想九千回,恰便似木上節(jié)難鎊刨,胎中疾沒藥醫(yī)。
[賀新郎]世間能走的不能飛,饒你千件干宜,百伶百俐。閑中解盡其中意,暗地那自恁解釋。倦閑游出塞臨池,臨池魚恐墜,出塞雁驚飛,入園林宿鳥應(yīng)回避。生前難入畫,死后不留題。
[隔尾]寫神的要得丹青意,子怕你巧筆難傳造化機(jī)。不打草兩般兒可同類:法刀鞘依著格式,妝鬼的添上嘴鼻,眼巧何須樣子比。
[哭皇天]饒你有拿霧藝沖天計,誅龍局段打鳳機(jī),近來論世態(tài),世態(tài)有高低。有錢的高貴,無錢的低微。那里問風(fēng)流子弟?折未顏如灌口。貌賽神仙,洞賓出世,宋玉重生,設(shè)答了鏝的,夢撒了寮丁。他采你也不見得,枉自論黃數(shù)黑,談是說非。
[烏夜啼]一個斬蛟秀士為高第,升堂室今古誰及;一個射金錢武士為夫婿,韜略無敵,武藝深知,丑和好自有是和非,文和武便是傍州例。有鑒識,無嗔諱,自花白寸心不昧,若說謊上帝應(yīng)知。
[收尾]常記得半窗夜雨燈初昧,一枕秋風(fēng)夢未回。見一人,請相會,道咱家,必高貴。既通儒,又通吏,既通疏,更精細(xì)。一時間,失商議,既成形,悔不及。子教你,請俸給,子孫多,夫婦宜,貨財充,倉廩實(shí),福祿增,壽算齊,我特來,告你知。暫相別,恕請罪。嘆息了幾聲,懊悔了一會。覺來時記得,記得他是誰?原來是不做美當(dāng)年的捏胎鬼。
二郎花錢 吾道鼠藏品
14、元元統(tǒng)元年(1333年)嘉祥縣南五十五里蕭山前“昭惠靈顯真君廟“
元統(tǒng)元年(1333年)“昭惠靈顯真君廟,在嘉祥縣南五十五里蕭山前,元統(tǒng)元年(公元1333年)十一月創(chuàng),今毀”。(《嘉祥歷史地理志》)
15、元元統(tǒng)三年(1337年)山東鄒縣昭惠靈顯真君廟李冰次子
元代《昭惠靈顯真君廟記》(錄于《道家金石略》P1186頁)。碑高五尺九寸,廣二尺一寸,二十行,行四十字,正書。額同首題。在鄒縣。
昭惠靈顯真君廟記
賜進(jìn)土承事郎大寧路同知錦州事李之英文
孔顏孟三氏子孫教授李元彬書
宣圣五十四世孫嘉議大夫襲封衍圣公孔思晦篆
真君蜀灌口祇也,鄒人肖祀為像,廟事□城顛,尚矣。城復(fù)于隍,廟因以圮,像寓民家殆四十余年。延祐乙巳,邑人前滕嶧州筦庫毛翼惻然曰:敬鬼神而遠(yuǎn)之,古之道也。棲神私構(gòu),可謂遠(yuǎn)乎。禮器弗展,不可謂敬。遷之東岳離官。泰定丙寅十月,盜竊去。翼與同社孫榮,旁求浹日,得之嘉祥縣民家,歸訟于鄒邑監(jiān)□□公檄縣尉博興李君英以兵取之。盜百余逆擊,翼等□死,李君移檄嘉祥,獲大首數(shù)人乃解。十有一月,至自嘉祥。明年正月,翼卜岳祠之陽惟宅食,得地廣以尺計者二十有五,輪以武計者倍廣之?dāng)?shù)而加一,僦金石土木,設(shè)色刮靡之工,為殿四楹,崇墉周折七雉有奇。壹霤之日,又明年五月也。里人李德元繪神□儀衛(wèi)獵具于壁,金碧厥炳,肅然一新。邑教官傅君進(jìn)善來徵余記,以示永久。祭法:能御大災(zāi)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世傳隋煬帝時漲江泛溢,神獵其上,昏墊以人。宋真宗遣張詠伐蜀,禱于祠下,寇□以平。御大災(zāi)捍大患有尚于此者乎。由□底宋,凡四封加號昭惠靈顯,其有以夫。初,宋太祖得蜀官人李氏,納之后宮,畫其像而私事焉。太祖見之,命立祠京師,由是胙蚃昭衍,遍于天下。今鄒杞像,父老相傳,最為精致,惟自此二邑之民所由攘敚也。君子□翼,拔像于褻瀆之中,又阽死以取于寇仇之手,卒能新大□祠,其于事神,可謂盡敬矣,故樂為之書。若夫神之姓氏行實(shí),往往見稗官書,故不復(fù)云。乃系之以樂神之詞曰:
神之徠兮乘白云,驅(qū)疫鬼兮清妖氛。俾吾民兮樂胥,修祀事兮孔殷。修祀事兮孔殷,俎有肴兮酒盈尊。焫背蕭兮鬯達(dá),神之妥兮忻忻。神之逝兮御青霧,水則旸兮旱為雨,錫民福兮穰穰,長無絕兮□□。
——大元元統(tǒng)三年冬十一月吉日孫元、扈暉、宋祐立石。
這通碑記由衍圣公的參與,顯得格外有意思。其中記述說,雖然重建昭惠靈顯真君廟的落成是元統(tǒng)三年(1337),但是,其中的主尊二郎神的造像。延祐乙巳(1245)就已經(jīng)被藏于民家四十年,而這個二郎神造像則是二郎廟中所供,由此推演,此二郎廟至少在1205年就已經(jīng)成型。而此年則是南宋開禧元年。
問題是兩宋史料中并無二郎神得封真君之記錄。所以,就算在本碑記追述二郎神被朝廷敕封的史實(shí)的時候,也不敢貿(mào)然去說,宋代曾經(jīng)敕封二郎神為真君,而是調(diào)皮地只陳述二郎神在宋代”由□底宋,凡四封加號昭惠靈顯”。那么這個昭惠靈顯是說的昭惠靈顯王,還是昭惠靈顯真人,還是昭惠靈顯真君?碑記作者含混了之,不加具體闡述。嘎然點(diǎn)到為止。所以,在陳述史實(shí)的時候,只表述昭惠靈顯稱號,而在碑記稱呼中,卻直接稱二郎神為了真君。
本通碑記充滿了各種雜糅,不僅依照了故宋官方的正經(jīng)敕封,也羅列了宋太宗納蜀妃由此傳播二郎神的野史,不僅認(rèn)真地說二郎神是宋代官方四加封號,依據(jù)的是《宋會要》之類的官方修史,同時也說“世傳隋煬帝時漲江泛溢,神獵其上,昏墊以人“,這又是采納了道教關(guān)于趙昱的故事敘述。
所以,在這個文本中,表面上說的是故宋官方敕封的李二郎,卻將趙二郎的事跡給混跡進(jìn)來,可見,社會上趙二郎的傳播已經(jīng)非常囂張,作為孔圣后人,也已經(jīng)潛移默化地將幾個二郎的事跡混淆起來了。
16、元順帝時(1333年—1368)任監(jiān)察御史李稷《白云宮創(chuàng)建二神靈感祠之碑》昭惠靈顯王李冰次子昱
元順帝時期(1333年—1368)任監(jiān)察御史的李稷在《白云宮創(chuàng)建二神靈感祠之碑》中也闡述云:“郎君諱昱,蜀郡守李冰第二子也。佐其父除水患有功,廟食灌口,川人號護(hù)國靈應(yīng)王。開寶七年,去王號。嘉祐八年,封靈惠公。元祐二年,改感應(yīng)公。崇寧初,進(jìn)昭惠靈顯王”。
本文也是嚴(yán)格沿用了《宋會要輯稿》中宋廷對二郎神的官方稱呼與闡述。只是他把另一個趙姓二郎神的名字昱,給了李二郎,讓李二郎的名字成了李昱。
元順帝已經(jīng)是元代末帝之列,所以也可見,相對于地方社會,相對身份具有朝廷概念的文本以及撰寫者,在書寫相對更加莊重,更加正式的李氏二郎神敕封文本的時候,還是嚴(yán)格沿襲了故宋對二郎神的敕封號:昭惠靈顯真人、昭惠靈顯王,而這種脈絡(luò)也同樣貫穿有元一代之始終。
真武二郎雙面花錢 老趙舊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