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陵一號陵和二號陵日出風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25年7月11日,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7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宣布將西夏陵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神秘的西夏陵迎來世界探究的目光。
「READING」
沿著筆直的公路與賀蘭山并行,黃昏的光線與巨大的山影在曠野里伸展。秋風過耳,車窗外依次閃過葡萄園、果園、沙礫地,還有兩旁高大的白楊,而那些在蒼茫暮色里靜默的是一座座高大的墳塋(西夏王陵),與賀蘭山一起,在時間之城里緩緩地與風沙潛行。
說起賀蘭山,岳飛“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的詩句人們是最熟悉的。但據史料記載,岳飛并未到過賀蘭山一帶,而他為何要寫下這句詩,我想應該有另外的原因。
宋朝自建立起就被游牧民族頻繁騷擾,而賀蘭山正是我國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界地帶,歷史上曾有獫狁、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吐蕃、黨項、蒙古等民族在這里狩獵放牧,生息繁衍。當這些游牧部落強大之后,戰爭的硝煙往往會爆發。游牧民族的強悍,作戰方式的靈活,使宋朝的當政者又恨又怕,踏破賀蘭山闕就當然成為宋朝將軍們的最大夢想了。
不過名將岳飛的愿望并沒有得到實現。
實際上,在賀蘭山漫長的歷史里,也只有成吉思汗親率蒙古大軍踏破了賀蘭山闕,征服了西夏,但這位彎弓射大雕的一代天驕,卻用了整整22年的時間,四次親征,直至最后一次征伐,才勉強勝出。在這場慘烈的征伐里,據說成吉思汗臉中一箭,死于大營,密不發喪,靈柩悄悄運至內蒙古鄂爾多斯。最后的安葬地至今是個謎。
▲賀蘭山上的日落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作為一道天然的屏障,賀蘭山像一匹駿馬,橫亙在寧夏平原西部。同時賀蘭山還是寧夏和內蒙古的界山,由烏蘭布和沙漠、騰格里沙漠、衛寧北山、銀川平原環繞。賀蘭山平均海拔2000多米,最高峰3556米,兵營、關隘、烽火臺、沙漠、藍天、白云、山峰、村莊、城市……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優美的自然風光,沿著賀蘭山東麓行走和穿越,對于那些喜歡尋古幽思的漂泊者而言,當為人生樂事。
賀蘭山下,天似穹廬,不見牛羊,夕陽里,群鳥歸巢,金色的光線下泄著,風有些劇烈,和那些變暗的光纏繞在賀蘭山下一座座巨大的墳塋上,這就是西夏王陵每日里的最后時刻,然后,它們逐漸模糊起來,留給我們一個王朝神秘的背影。
▲西夏王陵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公元1227年,64歲高齡的成吉思汗親率強兵勁旅越過沙漠、渡過黃河,勢如破竹,直馳賀蘭山下,發動了對西夏的最后征討,這已經是他第四次親征西夏了,在這之前的22年里,強大的蒙古軍隊已五次伐夏,卻一次次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都未能征服西夏。而這最后的征伐也遭西夏人近于瘋狂的拼死抵抗陷入苦戰之局,使蒙古大軍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包圍西夏都城興慶府達半年之久始終未克,而成吉思汗也出師未捷身先死。
而此時,經過半年的無數次血戰,興慶府糧盡援絕,又發生了強烈地震,房屋倒塌、瘟疫流行,軍民病餓而死者不計其數,已無力抵抗。西夏末主李晛(xiàn)走投無路,只得向成吉思汗請求寬限一個月獻城投降。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遵照遺旨,在西夏投降后仍摧毀城陵,將西夏人屠殺殆盡。
蒙古軍隊蕩平了西夏都城興慶府(今銀川市),將所有屬于西夏的東西付之一炬,從此,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了黨項人,西夏王國的璀璨文明就此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西夏王陵也難逃此劫,終成了賀蘭山下的廢墟,千年以后才從歷史的迷霧中重見天日。
▲銀川西夏博物館壁畫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970年,一位陜西考古工作者乘車經寧夏前往內蒙阿拉善的途中,看到距銀川市不遠的賀蘭山下,分布著一片高低不同的黃色土丘。這片黃土丘,當地的老百姓一直稱它為昊王墳,老百姓所說的昊王墳的“昊”字就是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昊”。多年來,就這片陵墓群的歸屬,史學界和考古界從沒有過明確的定論。
1971年冬天,寧夏駐軍某部為完成戰備訓練任務,在陵區內開挖戰壕,當挖到地下一米多深時,翻出了不少刻有奇怪文字的殘碑碎片。寧夏博物館考古工作隊的隊長鐘侃帶人趕到現場,當看到那一塊塊殘碑上的文字時,鐘侃震驚了,這是早已消失在歷史中的西夏文字啊。
1972年8月,經過考古工作者的分析、考證,最終確認這片陵墓群屬于早已消失在中國歷史中的西夏王朝,此時距西夏王朝滅亡已過去了整整743年。我們無法想象當年西夏王陵的金碧輝煌,那些精美絕倫的建筑,如今只是一個個巨大的黃土丘。但是,西夏王陵還是幸運的,長達數百年的風雨侵蝕,以及朝代的變遷,它依然聳立在荒漠中,顯示著一個曾經無比強大的民族高大身影,傳遞給我們許多已知和未知的符號與隱秘。
▲西夏王陵普賢菩薩壁畫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西夏王陵一帶地勢平坦,被山洪沖刷出的道道溝坎縱橫交錯。這些不太深也不很寬的山洪溝里,生長著北方特有的酸棗樹,樹冠不大,但厚實油亮的綠葉卻十分濃密。它們像一條條綠色的絲帶,疏密相間地交織在方圓53平方公里的陵區里,網住那一座座高大突兀的陵墓。令人感到神奇的是,沒有一條山洪溝從帝王陵園和陪葬墓園中穿過。西夏建陵近千年,賀蘭山山洪爆發不計其數。但是,沿賀蘭山一線,僅有西夏陵區這片土地沒有遭受山洪襲擊。
西夏王陵,一如往日的沉默,暮色中,西北風吹過,枯草瑟瑟,驅車向城中駛去,身后的王陵逐漸遠去,城市的燈火就要閃爍起來,而秘境,馬上將隱沒于城市的偌大的肺部,沒有結局,只有重新開始。
“中國三峽雜志”微信公眾號
歡迎訂閱:郵發代號38-383
立足三峽,關注人類家園
報道河流地理與水文化
責編:任紅 王旭輝
美術指導:崔瑋
美編:李蕓樺
校對:段海英
審核:柳向陽
來源:《中國三峽》雜志 2011年第12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