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又對中國讓步了!
當初,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的架勢,那是囂張得很。可誰能料到,在中國果斷的對等反制之后,這場“關稅戰”僅僅打了半個月,美國就扛不住了,灰溜溜地跑到日內瓦求和。
明眼人一看就懂,美國哪是真心想談?分明是沖著中國的稀土來的。果不其然,日內瓦會談剛有點眉目,美國立馬翻臉不認賬,一邊偷偷摸摸加碼對華制裁,一邊倒打一耙污蔑中國“違反共識”。可惜啊,這套“又當又立”的戲碼早被中國看穿,反手就是稀土管制收緊,直接掐住美國軍工和汽車產業鏈的命門,白宮這下徹底慌了。
再加上加州亂了,兩黨斗得你死我活,特朗普哪還有力氣跟中國硬剛?于是乎,倫敦會談,美國姿態一低再低,達成了框架協議:中方將依法審批符合條件的管制物項出口許可申請,而美方則相應取消對華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
如今,這一措施已然落地,美國商務部通知恢復了EDA軟件、乙烷、飛機發動機等產品對華出口。當然,作為對等條件,中國也依據自身規定對美國審查稀土出口。不過,中國是不可能向美國軍工企業出口稀土的,只是開放了部分民用稀土,好讓美國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其產業的運行。
再看中國商務部的回應,那叫一個綿里藏針:倫敦框架來之不易,對話合作才是正道,訛詐脅迫沒有出路。希望美方深刻認識中美經貿關系互利共贏的本質,繼續同中方相向而行,進一步糾正錯誤做法,以實際行動維護和落實好兩國元首通話重要共識,共同推動中美經貿關系行穩致遠。
這話說得明白,中國希望美國能端正態度,別再耍那些訛詐的手段,中國不吃這一套。美國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達成自己的目的,全看它對中國能讓步到何種地步。要是美國還想讓中國配合印錢,那就必須把西太實質性地讓出來,并且解禁華為。否則,中國可不會慣著,必將繼續反制,一步步迫使美國做出讓步,直到它徹底解除制裁。
說到底,這場博弈最諷刺的莫過于:美國本想用關稅勒住中國的脖子,結果反被中國用稀土卡住命門。馬斯克的汽車、火箭,雷神的導彈,哪個離得開稀土?可偏偏這玩意兒中國說了算。如果實體經濟陷入困境,金融泡泡自然也吹不起來了。在這般嚴峻形勢下,美國除了低頭妥協,別無他法。而中國對此也是心知肚明,后續必然會繼續斗爭到底。
這場較量再次證明:中國的反制,從來不是虛張聲勢。即便中美關稅戰打得最為激烈的時刻,中國也絲毫沒有退縮,始終以“奉陪到底”的堅定決心予以反制。而在采取強力反制措施后,中國反而成為最先與美國談判解決貿易問題的國家。
特朗普眼看奈何不了中國,便又開始對歐洲、日本等國家極限施壓。
7月9日,特朗普自己定的“關稅停火大限”眼瞅著就要到了,結果呢?除了和中國、英國、越南簽了“框架性協議”(連越南的細節都沒談攏),其他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正經貿易協議一個都沒簽下來。
眼看deadline逼近,特朗普一拍桌子,不談了,直接給全球100多個國家寄“關稅恐嚇信”——要么乖乖簽字,要么8月1日起吃60%-70%的“對等關稅”。這是向全世界發出的最后通牒。
美國財長貝森特還陰陽怪氣補刀:“如果你想加速,那就趕緊談;如果你想回到舊稅率,那是你自己的選擇。”
面對美國的霸道行徑,歐盟因對美國存在一定依賴很著急,但也表現出了強硬態度。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短期內達成詳細協議“不可能”,雖希望達成粗略的“原則性貿易協議”,但也警告若談判失敗將堅決反制,“所有應對手段都在考慮之中”。可話剛說完,美國的談判代表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居然撂挑子跑去意大利度假了,讓財政部長貝森特代他與歐盟貿易專員會面——這哪是談判?根本是羞辱。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美歐談判瀕臨破裂邊緣。
而日本更慘。美日貿易談判同樣陷入僵局,特朗普罵完日本“被寵壞了”,又威脅要加征30%、35%的關稅。而石破茂政府連句硬話都不敢回,只說將維護國家利益,不會輕易妥協。
美國在關稅上對中國妥協后,就立馬對付起其他國家,想從別國腰包里掏錢,其貪婪嘴臉顯露無疑。但中國早給全球打了樣:對付特朗普,跪著挨揍不如站著反擊。若一味退縮,只會被特朗普盤剝干凈。
有意思的是,歐盟現在一邊嘴硬“堅決反制”,一邊偷偷瞄向中國想打“中國牌”,甚至暗中在塞爾維亞搞顏色革命,就為掐斷塞爾維亞到匈牙利的鐵路線倒逼中國讓步——表面搞塞爾維亞,實則劍指中國在匈牙利的新能源產業鏈。而亞美尼亞、格魯吉亞突然對華示好,背后沒西方默許誰信?歐洲這手“胡蘿卜加大棒”,分明是想拿中國當擋箭牌扛美國壓力。
可特朗普更精。他拿中美談判當誘餌忽悠歐洲:“看,中國都和我簽協議了,你們還不快簽?”
就在這時候,中國出手了。中國外長王毅6月30日直奔歐洲,一周之內連續訪問比利時、法國、德國三國。
7月2日在布魯塞爾,王毅外長一口氣見了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還跟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舉行第十三輪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順便把比利時首相、副首相也拉來聊了聊。轉頭7月4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默茨也會見了王毅。
在中歐最新一輪高級別戰略對話,我們向卡拉斯當面強調,中歐不存在根本利害沖突,有著廣泛共同利益。當前歐洲面臨各種挑戰,但過去、現在、未來都不是來自中國。希望歐方真正樹立客觀理性對華認知,奉行更加積極務實對華政策。
而馮德萊恩等人明面上都喊著"要穩定對華關系和合作",試圖為他們訪華營造積極氛圍。
而針對稀土,王毅一句話說得漂亮:稀土出口從來不是、也不應成為中歐之間的問題。只要遵守出口管制規定并履行必要程序,歐洲企業的正常需求將得到保障。中方主管部門還為歐洲企業設立了“快速通道”,有人故意在中歐之間炒作此事是別有用心。這話翻譯過來就是:好好合作,民用稀土可以放開;要是敢跟美國抱團搞事情,就別怪我們不客氣。
中國這一反彈琵琶玩得實在高明。歐洲現在對稀土是又怕又饞,畢竟他們的汽車業離了稀土就得歇菜。中國這是摸準了機會對歐盟又拉又打,讓他們在中美之間好好掂量掂量。
日本在這時候也會把中國當牌打,來對抗美國給他的壓力。
特朗普現在正逼著歐盟、日韓簽不平等關稅協議,想把他們綁上反華戰車。可中國也可以連橫,給這些國家指條明路。比如,最近有傳聞說中國會邀請韓國總統參加9.3大閱兵,這一招堪稱神來之筆:你美國不是要搞"反華包圍圈"嗎?我直接在你的美日韓軍事同盟里撕開一道口子。要是美國繼續往死里逼,別說韓國總統可能現身閱兵現場,日本恐怕也動了心思,要搶在美國前面訪華;歐盟也可能會來。特朗普的“合縱”戰略就得變成竹籃打水一場空。
不過,想搭中國的順風車可沒那么容易。特別是對日本——想來可以,但作為二戰戰敗國條件必須比韓國更苛刻。別想著左右逢源、兩頭通吃。
而歐洲到現在還端著"老貴族"的架子,玩著機會主義的把戲——既想從中國撈實惠,又不敢違逆美國的臉色。醒醒吧,華盛頓的餐刀都已經架到歐洲的脖子上了。歐洲要是還執迷不悟,遲早變成餐桌上待宰的肥肉。
中國給歐洲指的路再明白不過:要做多極世界的一極。歐洲的精英政客但凡還有點戰略眼光就該明白:與中國合作,才能共贏。跟著美國走的話,只會被榨干最后一滴血。留給歐洲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