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一到,天熱三分”,隨著小暑節氣到來之后,天地間仿佛打開了巨大的蒸籠。地表溫度輕易突破50℃,空氣濕度常達70%以上,濕熱交織如無形枷鎖,沉沉壓住人的呼吸。蟬鳴嘶啞,樹葉紋絲不動,連風吹過都帶著黏膩的灼熱。尤其是出門的時候,稍微一動就大汗淋漓,那么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很多人會說,躲在空調房里吹空調,這樣確實會很舒服,但是也容易出現空調病之類的,因此,我們還是要改變我們的飲食方式,還有生活起居,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消暑,讓人更加的舒坦。
小暑后,不管有空沒空,牢記:1不留,2不買,3不吃,圖個順利!這些分別指的是什么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小暑后:“1不留”
不要把孩子留在車內
在夏季的時候,尤其是小暑之后,大家一定要注意,帶著孩子出門的時候,一定要把孩子帶在一起,不要把他放在車上,因為車上的溫度遠比外面的要高很多,而且在一個密閉的空間之內,孩子很容易出現中暑的一個情況。
家長要多留一點心,不能馬虎大意,不然的話,很容易讓孩子發生意外,尤其是在小暑之后這段時間。
小暑后:“2不買”
1、 不買路邊攤裸露的涼菜
隨著天氣越來越熱,人們的胃口也沒有那么好了,而且也不愿意自己做飯,這個時候街頭巷尾的涼拌菜色香誘人,成為了很多人的一個首選,但是卻不知道在這個濕熱的環境中,這些涼菜中也暗藏殺機。
有數據顯示,微生物在30℃以上環境繁殖速度倍增,涼菜中常見的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數小時便能呈幾何級增長。像一些裸露的涼菜,又沒有經過保鮮處理,很容易吃出問題來。
2、 不買現宰的活禽
很多人有一個錯誤的認知,人們新鮮現宰的才會好吃,但其實并不是這樣,高溫下活禽運輸應激反應劇烈,體內毒素激增;宰殺后若未充分排酸,肉質迅速酸化腐敗。
更危險的是,濕熱環境讓禽類疫病傳播風險陡增。我們要始終明白,在吃的安全上,要遠勝于嘗鮮,選擇正規冷鏈禽肉,既避病從口入之險,又得肉質鮮美之實。這個才是我們應該去追求的。
小暑后:“3不吃”
1、 不吃動物內臟
小暑之后,我們要減少甚至不要去買動物內臟來吃,而且這個時候本身毒性就會比較的大,另外這些動物內臟,膽固醇也比較高,再加之這個時候細菌也比較的活躍,如果保存不當,很容易出現變壞的一個情況,吃了容易危害健康。
2、 不吃死掉的海鮮
像一些原本鮮活的海鮮,如果是死掉之后,最好是不要去吃,比如說螃蟹之類的,還有貝殼類的海鮮,在高溫之下,很難存活,而且很容易迅速變壞,那么這樣的海鮮一旦被吃進肚子里,也容易出現腹瀉的一個情況。
3、 不吃腌菜咸菜
小暑之后,我們還要注意,不能去吃咸菜或者是腌菜,這些都是經過發酵的,而且含有大量的鹽分,尤其是像外面買的一些咸菜,五顏六色的,更是不能去吃,不然的話,也容易加重脾胃的一個負擔。
小暑之后,天氣越來越炎熱,筆者認為當濕熱如潮席卷天地,守住這些細微處的堅持,便是為身心筑起最堅實的堤壩。在這個時候,我們要順應天時,克制物欲,方能在這苦夏之中,守得一份神清氣爽,圖得一份平安順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