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畢節(jié)”、“銀盤縣”
何謂“金畢節(jié)”、“銀盤縣”?現(xiàn)在的人們,一般不 能曉得其中含義。故事還要從當年紅軍途經(jīng)此地時說 起。
紅二、六軍團當年長征途中,曾經(jīng)建立過幾個根 據(jù)地,其中在貴州畢節(jié)停留二十幾天,時間最長;之 后轉戰(zhàn)至盤縣召開了“盤縣會議”,明確了紅二、六軍 團繼續(xù)長征的目標,從而使這兩個地方各自具備了不 同特殊意義。
“金、銀”乃富貴象征,而畢節(jié)和盤縣位 于貴州偏僻的西部,卻是非常貧窮的地方。
“天無三日 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老百姓衣不遮體、食 不果腹;由于四季難分,過雨便是冬,百姓基本圍著 火堆熬時光,柴火烤爛了胸脯、煙火熏瞎了眼睛;
有 民間小調:“洋芋野菜過日子,苞谷水飯坐月子,白米 干飯下輩子”。
由此所見,“金”、“銀”二字,并不是 指地區(qū)的富裕,而是指涵蓋的那些難以忘卻的革命內 容。知道這段歷史的人明白,在這兩個地名前,也只 有冠以“金”、“銀”,才最貼切不過。
畢節(jié),地處川、滇、黔三省交匯處,獨特的地理 位置使其成為黔西北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1936年2月2日下午,紅二、六軍團在突破烏江上游 天險鴨池河后,當晚就占領了黔西縣;6日解放大定 縣,9日在省工委及其領導三支地下武裝的有力配合 策應下,占領了畢節(jié)城。
至此紅二、六軍團在短短時 間內,由黔東到黔西地區(qū)橫跨一個省,完成了從石阡、 鎮(zhèn)遠、黃平,向“黔、大、畢”的戰(zhàn)略轉移任務。
黔西、大定、畢節(jié)三縣地處云南、貴州、四川三 省交界。因其位置由東向西一字排開,被人們簡稱為 “黔、大、畢”。
那里是少數(shù)民族集聚地,高山險峻, 道路崎嶇,加上“天高皇帝遠”,國民黨統(tǒng)治比較薄 弱。因此我們紅二、六軍團一路西進,銳不可擋,三 縣守城保安隊幾乎一個樣,紅軍還未到,就各自逃命 作鳥獸散。我們幾乎沒費一槍一炮。
紅軍當時衣著,雖然與百姓一樣,五花八門,但 帽子都是統(tǒng)一的遮陽蓋五角星帽,這是區(qū)別紅軍與百 姓的典型標志。尤其紅軍女戰(zhàn)士,紅五星帽子下面, 有蓄短發(fā)的,有拖根獨辮子的,非常精神,這對封建 農(nóng)村婦女向往革命,有很大的吸引力。
紅軍進城那天,戰(zhàn)士們扛著長槍、梭鏢、大刀, 一撇多日行軍勞累, 個個把腰板挺得筆直,在手執(zhí)小紅旗的群眾夾道歡迎、 簇擁下,成四路縱隊,雄赳赳氣昂昂開進了畢節(jié)城。 那天二月天氣仍有寒意,卻如沐春風,街頭人頭攢動, 臨街店鋪到處插著鮮艷紅旗,張貼著五顏六色標語。
畢節(jié)革命氣氛濃烈是有原因的。
一是1935年初, 中央紅軍經(jīng)過這里播下了革命種子;
二是畢節(jié)地區(qū)在 地下黨省工委的領導下,群眾基礎工作很扎實,這里 除了有三支地下武裝外,還有一些進步組織,如徐健 生等人領導“草原社”等,紅軍還未到達畢節(jié),“草原 社”社員和進步青年就深入到鬧市中心,向人們宣傳 紅軍愛護百姓、買賣公平、抗日救國等道理,清除反 動派對共產(chǎn)黨、紅軍的各種謠言,并組織群眾歡迎紅 軍。這使得我們能夠在畢節(jié)很快展開轟轟烈烈群眾工 作,老百姓興奮地說,真是鬧紅了一角天呀!
紅二、六軍團入城后,把建設新根據(jù)地從構想變 成實際行動,組成若干工作隊,深入到畢節(jié)縣周邊的 各鎮(zhèn)、鄉(xiāng)、村,按創(chuàng)建革命根據(jù)地的一系列方針政策 和方法步驟,開展宣傳群眾、發(fā)動群眾、組織群眾和 武裝群眾的工作,紅軍所到之處,廣泛傳播了革命思 想,并建立地方革命組織和蘇維埃政權。縣、鎮(zhèn)、鄉(xiāng)、 村各級蘇維埃政權和游擊隊武裝,如雨后春筍蓬勃發(fā) 展。
紅軍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入苗族聚居點開展工作,幫助建立苗族武裝,成立了苗族獨立團。同時, 引導城鄉(xiāng)群眾當家做主,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分浮 財活動,改善了勞苦大眾經(jīng)濟生活,激發(fā)了畢節(jié)人民 革命熱情,使紅軍受到了空前擁護。
畢節(jié)人民除了給 予紅軍力所能及物資支持外,還積極參加紅軍,賀龍 和任弼時曾說:“畢節(jié)這個地方支援紅二、六軍團北上 抗日長征,是有貢獻的 … … ”
在畢節(jié)度過的20天,被紅二、六軍團稱為“黃金 時期”。“金畢節(jié)”之稱謂源于此。
王震(左)和苗族同胞合影。
開明士紳周素園
在畢節(jié),紅軍還有一段成功團結開明士紳周素園 的傳世佳話。
石阡休整時,由于“石阡會議”精神統(tǒng) 一了全體指戰(zhàn)員的思想。因此一路上,我們很注意做 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開進畢節(jié)時,統(tǒng)戰(zhàn)工作結出了殷殷果 實。
周素園是清末秀才,在貴陽辦過報,后來又在北 洋政府當過秘書長。紅軍快到畢節(jié)時,有錢人紛紛攜 細軟逃離,國民黨專員莫雄叫他走,他說:“我沒有多少家當,不必走?!?/p>
紅軍來到他家后,發(fā)現(xiàn)他的書架上 竟然有馬列主義書籍,書里面還標注了許多圈圈點點。 這是為什么呢?我們感到了不同尋常。
他說:“我研究 馬克思共產(chǎn)主義十年了,我覺得馬克思講得對。你們 紅軍是共產(chǎn)黨的軍隊,所以我用不著走……”
周素園 為人正直,在各階層人民中威信很高,加之他接受共 產(chǎn)黨、紅軍的政治主張,因此,我們就請他出任了貴 州抗日救國軍司令,這在當?shù)禺a(chǎn)生很大影響,很短時 間就發(fā)展了人、槍一千多。當紅軍離開畢節(jié)地區(qū)時, 已達到了5000多人。
為了紅軍的戰(zhàn)略轉移,周素園還 以朋友口吻,給云南龍云及國民黨縱隊司令孫渡寫信, 闡述了共產(chǎn)黨抗日政治主張,分析了戰(zhàn)局利害關系,即蔣介石已派中央嫡系萬耀煌、樊嵩甫等進入云南貴 州打紅軍,如果你孫渡也打紅軍,只會落個兩敗俱傷, 貴州軍閥王家烈被蔣逼迫下野,就是典型例子。
再者, 假途滅虢史有明鑒,蔣嫡系萬、樊依仗人多勢眾,挾 天子以令諸侯,到了那時候,云南還能是你的嗎?
周 素園的信打中了要害,孫渡能在威寧、昭通一帶按兵 不動,很大程度是周素園的信起了作用。這種態(tài)勢, 有利于我們集中主力對付東面來敵,贏得畢節(jié)休整補 養(yǎng)二十天。
紅軍撤離畢節(jié)繼續(xù)轉移時,周素園不顧年邁體弱, 要求隨軍行動,組織上擔心他身體吃不消,他卻堅持 說:“我今年快60歲了,以前都沒有找到光明。今天 參加了紅軍,是我一生最光榮的時刻,死也要死在紅 軍里?!?/p>
就這樣,他隨紅二、六軍團歷盡千辛萬苦直到 長征結束。周素園先生,是長征中唯一穿長衫的紅軍。 到延安時,受到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接 見和特殊禮遇。
畢節(jié),真是個令人難忘的地方。當時,許多同志 都想在這里落腳生根,建立新的根據(jù)地。也只 有半個多月時間,國民黨十幾萬敵軍便向畢節(jié)合圍而 來……
貴州是蔣介石南控桂系、西扼云南龍云滇系的重 要陣地。蔣借追擊中央紅軍不利之機,逼使王家烈下野,從而攝取貴州到手。
這次紅二、六軍團重新進入 貴州,并深入腹地黔西北地區(qū),蔣介石十分惱火。為 了對付紅二、六軍團,他一方面把正在四川與紅四方 面軍作戰(zhàn)的萬耀煌縱隊調回貴州, 一方面自己于1月 28日從南京飛抵貴陽坐鎮(zhèn),命令顧祝同等指揮國民黨 中央軍5個縱隊直奔“黔、大、畢”。
另外,蔣介石還 命令滇、川、黔等共計39個團的兵力在外圍協(xié)同阻 截。
蔣介石這次圍剿紅二、六軍團,共投入81個團的 兵力,可謂決心大得很,致使我紅二、六軍團在“黔、 大、畢”轟轟烈烈開展工作的同時,還打了幾場反 “ 圍 剿 ” 戰(zhàn) 役 。
紅二、六軍團進軍黔西北時,因為不十分了解 “黔、大、畢”地理情況,出現(xiàn)了戰(zhàn)略失誤:
只占領了 由貴陽通往黔西北的門戶——鴨池河渡口,未搶占由 遵義進入黔西北的另一個門戶——打鼓新場(今金沙),而讓萬耀煌敵縱隊的先頭部隊先期占領;
紅軍占 領黔西縣城后,又沒有乘勝占領黔西縣的戰(zhàn)略要地三 重堰等要害地區(qū),也沒有趁單獨冒進的萬耀煌敵立足 未穩(wěn)之時,集中兵力將其殲滅;致使郝夢齡縱隊緊跟 萬耀煌之后,涌向了黔西北;
而當初跟進紅軍強渡鴨池河的敵九十九師和二十三師,也陸續(xù)渡過鴨池河, 形勢已漸危險。
為了鞏固已占領的地區(qū),2月6日, 賀龍、肖克軍團長親率紅軍主力3個師,向三重堰方 向迎擊敵人。
這次戰(zhàn)斗,雖然萬耀煌之敵陳尸200余 具,但紅軍也受很大損傷,十八團參謀長賀崇祿不幸 犧牲。之后紅十七師師長吳正卿同志犧牲。
2月14 日,敵人乘我軍主力離城戰(zhàn)斗之虛,又襲占了黔西縣 城,我原駐守黔西城的紅六師只得繞道向大定、平壩 前進,以重新尋找戰(zhàn)機。
黃家壩阻擊戰(zhàn)
1936年2月18日,剛剛在大定縣城立住腳的紅 六師,接到總指揮部緊急電令,去黃家壩迎擊郝夢齡 敵縱隊。
黃家壩距大定城東50公里,紅六師兵分三路向黃 家壩急進。
時近黃昏,戰(zhàn)斗首先在箐腳打響,三路紅 軍向敵人發(fā)起沖鋒,迅速打垮敵軍先頭部隊的第一道 防線。郝夢齡慌忙派軍構筑第二、第三道防線。
我軍 未等敵援軍站穩(wěn)腳跟,在夜幕掩護下,乘勝一鼓作氣, 猛攻兩地敵人防線。敵人在夜色昏暗中摸不清虛實, 不敢主動出擊。紅軍戰(zhàn)士在樹上掛起燈籠和手電筒, 引誘敵人向有光亮的地方射擊,他們則悄悄地包抄到敵人背后,截斷敵人的第二與第三防線之間的聯(lián)系, 形成敵我難分的混戰(zhàn),在火煙洞一帶與敵人周。
到次 日凌晨,形成對峙后,才有計劃地撤離了戰(zhàn)場。此次 阻擊戰(zhàn),紅軍大獲全勝,繳獲機槍、長短槍60余支, 俘敵100余名,重創(chuàng)了郝夢齡縱隊的先頭部隊,使敵 主力不敢輕易冒進,害怕再遭伏擊,從而延緩了郝夢 齡、萬耀煌兩縱隊會合時間,使我軍為作好新的戰(zhàn)略 轉移爭取了主動。
1936年2月18日,就在紅六師離城去黃家壩阻 擊敵人時,從遵義地區(qū)向黔西、大定、畢節(jié)進犯的萬 耀煌敵縱隊第十三師占領了大定縣城,妄圖與郝夢齡、 郭汝棟、樊嵩甫3個縱隊向畢節(jié)合圍, 一舉攻下我軍 總指揮部所在地。
為了打擊敵人囂張氣焰,保衛(wèi)“黔、大、畢”根 據(jù)地,使紅二、六軍團順利實現(xiàn)戰(zhàn)略轉移。
19日凌 晨,按總指揮部指示,紅十七師與十八師五十三團匯 合后向將軍山進軍,率先占領了有利地形。
已占據(jù)大定縣城的萬耀煌敵,此時調集精兵500 多人,組成一個自稱敢死隊的“尖兵營”。
19日上午, 敵“尖兵營”在少校營長伍琮琦帶領下,出大定北門向將軍山開來。
肖克迅速部署兵力,形成包圍圈向敵 人開火。敵受意外打擊驚慌失措,企圖搶占楊梅坡高 地,被埋伏于此的紅軍打退;敵人轉向另一高地松林 坡,又被坡上密集炮火壓下去;接著敵人往雷打坡方 向退去,欲占領高地,埋伏于此的紅軍在劉轉連同志 指揮下,從雷打坡后側一擁而上,將其壓到山腳下。
我軍從四面逐漸縮小包圍圈,把敵人全部圍進雷打坡, 使其成了甕中之鱉,敵死傷多人,余者全部投降,敵 少校營長伍琮琦見全軍覆沒,開槍自殺。
整個戰(zhàn)斗僅 一個半小時,就全殲了敵“尖兵營”的七個連兵力, 繳獲步槍300余支,輕機槍9挺,斃敵100多人,俘 敵300余人。
敵“尖刀營”被殲,震驚了萬耀煌,迫使其主力 龜縮在大定縣城,推遲了向畢節(jié)進攻的日期。
2月25 日,郝夢齡敵縱隊進至將軍山北麓,萬耀煌才出動了 主力向將軍山反撲。早已扼守在將軍山陣地的紅十七 師等,居高臨下以逸待勞,等敵人爬近陣地時才開火 射擊,并不斷發(fā)起反沖鋒,始終把敵人壓制在山腳, 阻其前往畢節(jié)的腳步。
直至2月26日,紅十七師奉命 向畢節(jié)方向撤退,才成功完成了阻擊敵人任務。
歷時七天的將軍山戰(zhàn)役,經(jīng)歷大小戰(zhàn)斗10余次, 沉重打擊了敵人囂張氣焰,是紅二、六軍團在黔西北 對敵作戰(zhàn)最出色一仗。
反“圍剿”幾次大小戰(zhàn)役,雖然不能扭轉敵強我弱戰(zhàn)略被動局面,失去了以“黔、 大、畢”為基地擴大根據(jù)地的可能,但卻大大阻滯了 敵人行動。保衛(wèi)畢節(jié),贏得時間,為紅軍發(fā)動群眾、 擴大隊伍、籌集軍需、保證烏蒙山千里回旋突圍的勝 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2月27日,賀龍在撤離畢節(jié)的行前萬人大會上, 發(fā)表了慷慨激昂講話。揭露蔣介石消極抗日、積極反 共反人民罪行;號召各族各界群眾加強團結、堅持斗 爭、奪取反蔣抗日斗爭的最后勝利。之后舉行了盛大 的提燈游行,體現(xiàn)了紅軍與黔西北人民在如火如荼的 戰(zhàn)斗日子中結下的深厚情誼。
賀龍(左)、任弼時(右)、關向應(中)長征途中合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