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7年6月29日,時任國防部新聞發言人的吳謙大校就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本輪調整改革后,軍事院校總數將下降至43所,其中軍委直屬院校2所、軍兵種下轄院校35所、武警部隊院校6所。”不過,隨著2018年7月1日零時起,原公安海警學院整體劃歸武警部隊領導管轄,我國“軍事院校大家庭”自此又增添了一個新成員:武警海警學院(位于寧波)。
于是,軍校總數自然從43所變為44所,而武警部隊院校數量也隨之升為7所。雖然相較于軍改前14所武警院校的規模,如今只保留區區7所的武警院校,數量依舊是大幅縮水,但是在授業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上卻反而實現了提升。
軍改前,武警部隊下轄的14所軍事院校分別是?“武警?指揮學院?、武警?工程?大學、武警?烏魯木齊?指揮學院?、武警?警官?學院、武警?福州指揮學院?、武警?廣州?指揮?學院?、武警?特種?警察?學院、武警?北京?指揮?學院、武警沈陽指揮學院、武警政治學院、武警警種學院、武警后勤學院和武警杭州士官學校、武警石家莊士官學校”。通過這些學校的名字,我們就可以直觀的發現:其中不少學校的業務類型明顯互相重復或者是和部分解放軍軍事院校的教學領域高度重合,如此設置不僅極大的分散了武警部隊教學資源,也導致機構冗余、“各自為政”的弊端,實在是難以適應武警部隊現代化變革的需要。
為此,在本輪軍改中,武警部隊瞄準未來部隊建設需要以及“精細化、科學化”分工的要求,對下屬武警院校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調整重組,進而催生出現役7所富有活力的“新院校”。具體名單和級別如下所示:
1、武警指揮學院:該校是武警部隊組建時間最早、辦學時間最長的院校,為正軍級建制。
2、武警工程大學:以原武警工程大學為基礎,吸收合并了武警烏魯木齊指揮學院而?組建(隨后?增設?烏魯木齊?校區?)?,級別?為?副軍級?。
3、武警警官學院:以原武警警官學院為基礎,吸納武警福州指揮學院和?武警廣州指揮學院兩所?院校?合并而成,副軍級建制。該校主要擔負長江以南執勤分隊指揮類生長警官、機動分隊指揮類生長警官和交通分隊指揮類生長警官的培訓任務。
4、武警特種警察學院:以武警特種警察學院為基礎,引入武警北京指揮學院和武警沈陽指揮學院的優勢特色合并重組而成,為副軍級建制。
5、武警后勤學院:學校位于天津,改革后降為正師級建制。主要擔負武警部隊后勤警官、士官各層級類別培訓以及研究生教育、文職人員培訓等任務。
6、武警士官學校:由武警杭州士官學校和?武警石家莊士官學校合并而來,在結構和專業上進行了優化調整,規格上為正師級建制。該校組建于1984年,目前是武警部隊重點院校,其主要擔負武警部隊大專/本科的部分學歷教育、基層干部/優秀士官的輪訓等任務,為武警部隊輸送了大量的優秀人才。
7、武警海警學院:由公安部的“公安海警學院”轉隸而來,副軍級建制,是專門為武警海警總隊培養海警專業人才的武警院校。
至于此前的武警政治學院和武警警種學院,這兩所學校都已被分流到外單位,如前者在2017年8月已被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合并;而后者則是于2018年12月轉隸應急管理部,轉型為“中國消防救援學院”(主要承擔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人才培養、專業培訓和科研等任務)。此外,原先隸屬公安部的“武警學院”(正軍級,主要培養公安邊防、消防和警衛部隊警官人才),根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和公安現役部隊改革總體部署,也已經改制更名為“中國人民警察大學”,成為一所國內重點的公安院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