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祥代表:
數智引擎驅動,實現“應救盡救”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萬州區五橋街道香爐山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傅山祥在調研重慶市云陽縣檢察院數字檢察工作時,對該院創新推出的“云檢司法救助一件事”數字應用平臺給予高度贊譽。
過去,司法救助線索主要依賴當事人申請或檢察官個案發現,存在“應救未救”的盲區。2022年4月,該院控告申訴檢察部門在梳理案卷時發現,一起案件中的被害人梁某癱瘓多年,被告人未履行賠償義務,其年邁母親無收入來源,卻未及時啟動救助程序。這一案例促使該院深入思考:如何打破數據壁壘,讓救助政策主動“找”到需要幫助的人?
為此,該院以數字檢察為抓手,運用“V字模型”對業務流程拆解重組,構建“數據采集—智能分析—精準推送”全鏈條機制,打通與民政局、婦聯、司法局等12個部門的數據共享通道,打造了“云檢司法救助一件事”數字應用平臺。該平臺通過救助線索的智能識別、全程在線流轉、多部門協同救助等功能,將傳統“群眾跑腿”變為“數據跑路”,實現司法救助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根本轉變。
據統計,自2024年2月運行以來,該平臺已精準識別救助對象32人,救助效率提升50%。相關部門通過該平臺實現多元救助協同發力,為因案致貧家庭提供就業幫扶等綜合救助措施,形成了“司法救助+社會幫扶”的長效機制。
“數字技術為司法救助注入強勁動能,檢察溫度通過精準救助直抵困難群眾心間。”傅山祥表示,這一創新是數字檢察服務民生的生動實踐,“建議檢察機關進一步深化大數據應用,拓寬救助覆蓋面,同時加強跨區域協作,讓司法救助的‘陽光’照進更多困難群眾的生活。”
吳少玉代表:
消除民用無人機安全隱患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儋州市白馬井鎮學蘭村黨支部副書記吳少玉參加海南省洋浦經濟開發區檢察院舉辦的“檢察服務自貿港”開放日活動時,該院辦理的督促劃設無人機禁飛區行政公益訴訟案,令她印象深刻。
吳少玉在履職中,通過參與檢察活動,深入了解了檢察工作。洋浦經濟開發區檢察院針對無人機“黑飛”、管制空域不明晰等問題,向行政機關制發檢察建議,督促治理安全隱患。針對“回頭看”發現的反彈問題,聯合多部門召開協調會,完善后續管理,保障了企業安全生產,獲相關單位認可。
為消除無人機安全隱患,洋浦經濟開發區檢察院舉辦了普法宣傳與警示教育會議,邀請無人機愛好者等參加。檢察官解讀了無人機管理相關法規,通報無人機“黑飛”處置典型案例,并從無人機管制空域的劃設、飛行計劃的申請等方面開展普法宣傳,加強無人機管理。
“海南洋浦是國家級開發區、保稅港區,地處泛北部灣中心,是重要的石化產業和石油儲備基地。保障園區企業安全生產,也是我關注的重點。檢察機關履行檢察職能,堵住民用無人機飛行管理漏洞,為園區安全作出突出貢獻。”吳少玉對此表示認可。
吳少玉表示,民用無人機發展迅速,但“黑飛”現象帶來諸多危險。檢察機關發揮檢察建議和公益訴訟職能,推動行政單位履職,消除園區隱患,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生動實踐值得肯定。她希望檢察機關繼續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發揮公益訴訟檢察監督職能,推動安全生產治理向事前預防轉型,為園區企業提供法治保障。
畢利霞代表:
進一步拓展“檢察+”協作網絡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監利市精華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畢利霞調研監利市檢察院民事支持起訴工作。該院民事部門檢察官向畢利霞重點介紹了檢察機關通過“支持起訴+司法救助+社會幫扶”為困境兒童點亮希望之光的案例。
2025年初,白血病患兒小宇的母親孔芳(化名)因前夫失聯拒付撫養費、無力承擔巨額醫療費,向監利市檢察院申請支持起訴。檢察機關迅速啟動“支持起訴+司法救助”聯合辦案機制:民事檢察部門協助固定證據并發出支持起訴意見書,控申檢察部門同步啟動司法救助綠色通道。法院很快判決變更撫養權并明確生父須共同承擔費用。案件辦結后,檢察官回訪發現小宇的低保申請因故停滯,立即聯動民政、鎮政府等部門,落實低保及臨時救助,打通救助保障鏈。
“從支持起訴定分止爭,到司法救助解燃眉之急,再到社會幫扶筑牢長效保障,這‘三重守護’是檢察機關維護弱勢群體權益的系統性實踐。”畢利霞表示,這一案例集中體現了監利市檢察院民事支持起訴工作的精準與溫度。
2024年以來,該院聚焦農民工欠薪、婦女兒童權益保障等領域,構建“線索移交—聯合調查—多元化解—回訪落實”機制,已辦理支持起訴案件13件,幫助追回欠薪及撫養費80.78萬元,救助困難群眾13人,協調落實社會幫扶1項。
“讓司法正義可感可觸,讓民生保障落到實處,這正是基層檢察擔當的深刻詮釋。”畢利霞說,她期待檢察機關進一步拓展“檢察+”協作網絡,將支持起訴機制融入鄉村振興和社會治理大局,為更多困境中的家庭托起希望的曙光。
許曉林代表:
守護能源安全“壓艙石”
“煤炭是我國能源供應的‘壓艙石’和‘穩定器’,加強司法保護,就是守護國家能源安全的生命線。”7月1日,新修訂的礦產資源法正式施行,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龍煤集團鶴崗礦業公司峻德煤礦電氣工程師許曉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長期扎根煤炭生產一線的許曉林,對煤炭資源保護體會深刻。今年全國兩會,他提交了一份“關于加強煤炭資源司法保護的建議”,直擊行業司法困境:部分涉煤案件審理過度依賴民法典等一般法,忽視煤炭法等行業專門法,可能損害企業合法權益,建議進一步規范。
許曉林對檢察機關在資源保護方面的探索尤為認可。黑龍江省鶴崗市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專項行動,深入154家企業排查特種設備安全隱患,整改問題180余個,“這些舉措既預防安全事故,也增強了企業依法經營信心。”許曉林表示。
新修訂的礦產資源法正式施行,許曉林格外關注其中礦區生態修復專章的落地情況,“這部時隔多年大修的法律,首次確立‘誰開采誰修復’原則,需要司法機關強化監督執行。”因此,他建議檢察機關以新法為契機,運用大數據監督越界開采、追繳稅款;依托“檢察官入企服務”機制,加強普法宣傳,常態化送政策法規進企業,從源頭預防違法。
采訪接近尾聲,許曉林指著遠處復植的綠地說,“你看那些新栽的樹苗,就像法治建設一樣需要持續灌溉。”他期待檢察機關強化監督,通過公益訴訟推動礦山復綠,以典型案例震懾違法開采,讓新礦產資源法真正成為煤炭資源保護的堅實屏障。
徐德全代表:
打通堵點,橋通路通民心通
“‘橋’見民生,路通民心。檢察機關聚焦群眾出行難題,以法治力量打通堵點,守護的是安全底線,贏得的是百姓口碑。”近日,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臨潁縣北徐莊村黨委書記徐德全在臨潁縣檢察院調研時說道。
徐德全介紹,臨潁縣是河南省農產品生產大縣,該縣王孟鎮內有6萬余畝永久基本農田,辣椒、冬瓜等產業蓬勃發展,但鎮內棗祗河上5座橋梁拆建工程長期停滯,遺留的土壩不僅堵塞河道、威脅行洪安全,更嚴重阻礙了當地農業生產運輸。
臨潁縣檢察院檢察官從河長辦交辦事項中捕捉到這一線索后,經實地走訪勘察、調查取證,在圓桌會議、檢察建議等訴前程序未能有效推動問題解決后,對某職能單位提起行政公益訴訟。最終,法院判決支持檢察機關全部訴求。判決生效后,檢察機關積極協調,促推100萬元項目資金迅速獲批,停滯的工程得以重啟并高效推進。截至2025年春節前夕,5座橋梁全部建成通車,困擾河道多年的土壩被徹底清除。
“這不僅是物理橋梁的貫通,更是民心之橋的架設。”徐德全深有感觸,“檢察機關以公益訴訟之力,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徐德全建議檢察機關持續關注農村道路交通、水利設施安全、人居環境整治等領域,高質量開展涉農檢察工作,并積極拓展至農村食品安全、耕地資源保護、留守群體權益保障等民生關切點。同時,他還建議強化部門協作,提升線索發現和調查核實能力,對侵害農村群眾特別是弱勢群體權益的行為依法監督、堅決亮劍,為建設和美鄉村筑牢更堅實的法治后盾。
(來源:檢察日報·聲音周刊 作者:張博 楊帆 蔣長順 張妍妍 王夢元 韓兵 劉道光 劉昱彤 劉立新 黃鑫迪 王瑞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