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的曹女士突發進餐時思維混亂、定向障礙及口角歪斜、流涎癥狀,被緊急送至西安市第三醫院。經神經內科急會診并啟動腦卒中綠色通道,通過MRI確診為右側大腦半球片狀梗死及右側頸內動脈閉塞。
▲圖1右側大腦半球片狀狀梗死灶
▲圖2右側頸內動脈未見顯影
雖然當時癥狀較輕,但相當一部分腦卒中患者發病數天內癥狀可能明顯加重,出現嚴重偏癱、語言障礙、意識障礙,甚至危及生命,醫生建議立即急診行全腦血管造影。
▲圖3
▲圖4
術中見患者右側頸內動脈起始段“毛筆樣”閉塞(圖3),隨后在急診行顱內動脈取栓術+顱內動脈栓塞保護裝置置入術+顱內動脈支架置入術,術后血管復通良好(圖4),患者思維混亂、口角歪斜癥狀迅速緩解,且未出現肢體活動功能、語言功能障礙等癥狀,病情恢復良好。
追問病史發現,患者發病前曾因頸部不適到按摩店按摩。類似情況并不少見:40歲上班族按摩后出現肢體無力、言語不清;裝修工人劉先生因落枕頻繁用力按摩頸部,幾天后突發頭暈、嘔吐、行走不穩。這些案例都提示同一個隱蔽風險——頸動脈夾層,而頸部不當按摩是其重要誘因之一。
頸動脈夾層的發生機制
01
健康的動脈壁像結構緊密的三明治(內膜、中膜、外膜)。當不當的外力施加于頸部時,頸動脈可能被擠壓在肌肉軟組織與堅硬的骨突之間,或受到過度牽拉。
這可能導致:
1. 血管內膜撕裂
2. 血液“破壁而入”
3. 形成“壁內血腫”
識別頸動脈夾層的危險信號
02
突發、劇烈、不尋常的頸部或后枕部疼痛,是最常見也是最早出現的癥狀,常被描述為“刀割樣”、“撕裂樣”或“爆炸樣”,程度劇烈,位置多在一側。
其他癥狀:
眩暈、惡心、嘔吐。
搏動性耳鳴。
行走不穩、失去平衡。
視物模糊、復視、黑朦。
口齒不清、吞咽困難、飲水嗆咳。
面部麻木、口角歪斜。
單側肢體無力、麻木或感覺異常。
如何避免按摩引發的悲劇?
03
避免接受包含強力扭扳、按壓、過度后仰或快速旋轉頸部的按摩手法,這些動作對頸動脈風險極高。如需按摩,務必選擇正規醫療機構。按摩過程中或之后出現任何不適,立即停止。
頸動脈夾層如同血管壁內的一場“隱秘風暴”,雖不常見,但破壞力巨大。及時診斷和規范治療,能顯著改善預后,將這場“風暴”的損害降到最低,提高警惕,共護健康!
來源:西安市第三醫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