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25年7月4日收盤,平安銀行股價定格于12.6元/股,這不僅標志著其在三季度的開端較二季度實現21.86%的技術性反彈(數據周期:2025年4月7日-7月4日),更以超越同期滬深300指數10.9%漲幅近10個百分位的超額收益,向市場傳遞出拐點已至的明確信號。
就在前一天,國際權威財經媒體英國《銀行家》雜志(The Banker)公布了2025年全球銀行1000強最新榜單,平安銀行不僅進入榜單前五十,且較去年座次上升一名位列第33位。自1970年開始,英國《銀行家》雜志連續發布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主要基于一級資本等衡量銀行實力的關鍵指標對全球銀行進行排名,被視為衡量全球銀行綜合實力的權威標尺。而平安銀行通過持續踐行資本精細化管理,在2024年的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及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等指標上,均較上年末實現穩中有升。
驅動市場信心修復的核心動力遠不止如此。
在保障資本充足要求的前提下,平安銀行2024年在常規年度分紅之外,增加了中期分紅,使得全年現金分紅總額較2023年大增132億元,最終其現金分紅占歸屬于普通股股東凈利潤的比例達到28.32%,股息率更是位列同業前茅。
身處改革攻堅期,這份對股東回報的重視已清晰傳遞出平安銀行打造成長型高息股的決心。此外,面對銀行業凈息差收窄已成結構性趨勢、中收普遍承壓的背景,在平安銀行在凈資產收益率(ROE)上表現出極強的韌性。2024年,在9家A股上市全國性股份行中,僅有兩家銀行ROE超過10%,分別為招行與平安。
主動風險出清,筑牢高質量發展地基
中國經濟企穩信號增強與政策利好持續釋放正在為銀行業估值修復提供雙重支撐。與此同時,通過優化資產結構、控制信貸成本夯實盈利確定性,疊加低估值、高股息、高分紅的防御性特質,銀行業顯著吸引著保險、理財等長期資金的加速流入。
受政策讓利實體、利率市場化及經濟增速壓力影響,銀行業凈息差收窄已成結構性趨勢。在此背景下,平安銀行展現出相對韌性——2025年一季度,股份制銀行凈息差同比下滑至1.63%,而該行仍保持在1.83%的領先水平。這一優勢不僅凸顯其資產負債管理能力,更賦予其在行業復蘇周期中更強的業績彈性。
風險管控強化和資產質量企穩是市場看好平安銀行估值修復的關鍵前提。2025年一季度,平安銀行不良率穩定于1.06%,與上年末持平,連續五年保持行業低位,且逾期60天以上貸款偏離度僅0.80,風險分類審慎性領先同業。
更突出的改善在于零售風險出清。針對零售業務曾經的風險敞口,管理層通過深入戰略脈絡推動深刻變革,打出主動收縮和結構優化的組合拳,主動壓降近2000億元高風險零售資產,將資源傾斜至中低風險產品。春耕秋收,前期的改革成果亦明確反映在財務數據中。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平安銀行個人貸款不良率降至1.32%,環比下降7個基點;信用卡不良率從去年同期的2.77%大幅回落至2.40%,降幅達37個基點。問題資產處置同步提速,一季度核銷貸款170.65億元,現金收回不良資產占比高達97.3%。
業務結構持續優化,戰略轉型釋放新動能
隨著銀行業整體息差不斷創新低以及中收承壓的結構性趨勢來臨,ROE作為反應銀行盈利能力的關鍵指標也面臨持續挑戰。截至2024年末,18家全國性銀行的平均ROE從2019年的11.73%下降到2024年的8.74%;ROE超過10%的全國性銀行也從2019年的16家減少到2024年的4家。
而在9家A股上市的全國性股份行中,僅有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兩家的ROE超過了10%,其中平安銀行為10.08%。
這種于周期底部呈現出的極強韌性,來源于業務結構持續優化和戰略轉型釋放的新動能。
今年一季報中,平安銀行明確提出“零售做強、對公做精、同業做?!比髴鹇灾鬏S。其零售業務重在把握量、價、險的再平衡,以客戶為中心,聚焦財富管理、消費金融與數字化服務。
截至今年3月末,平安銀行個人存款余額13308.8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4%;零售客戶數12604.43萬戶,較上年末增長0.4%,管理零售客戶資產(AUM)42454.9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財富客戶147.61萬戶,較上年末增長1.4%;私行客戶AUM余額19911.6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0.8%。
個人貸款規模雖下降2.2%,但結構顯著優化。抵押類貸款占比提升至64.7%,住房按揭貸款增長4.1%,其中,汽車金融貸款余額2927.51億元,Q1個人新能源汽車貸款新發放145.12億元,同比增長高達61.4%,上升勢頭強勁,而高風險信用類產品占比持續降低。財富管理成為零售新支點,私行AUM逼近2萬億元,代理保險收入大增38.7%,綜合金融協同效應凸顯。
盡管零售業務仍是平安銀行的戰略核心,但適時強化對公協同能夠賦予一家銀行以戰術靈活性,而平安銀行正是以“零售做強、對公做精”的雙軌并進作為其轉型發展的關鍵路徑。2024年,公司對公貸款逆勢增長12.4%,余額突破1.61萬億元,而零售貸款主動收縮10.6%,高風險消費貸與信用卡規模顯著壓降。
這一調整在2025年一季度持續深化,截至2025年3月末,平安銀行企業貸款余額16826.67億元,較2024年末增長4.7%。其中,四大基礎行業貸款新發放1235.71億元,同比增長13.3%,基本盤穩中有進;在新制造、新能源、新生活三大新興行業,新發放貸款739.56億元,同比增長32.7%,形成傳統與新興行業雙引擎驅動的朝陽趨勢。此外,期內企業存款余額2.34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0%,對公業務對平安銀行全局業務的支撐作用不斷強化。
與投資者共贏,打開估值上行空間
與投資者共贏,歷來是平安銀行的行動坐標。2024年,在完成上一年分紅的同時,平安銀行增加了中期分紅,這使得去年整體分紅額同比增長多達132億元。最終,2024年全年現金分紅占凈利潤的比例為28.32%。
平安銀行堅持高水平派息分紅的底氣,除了來源于對自身業務轉型成效的信心,還來自于資本充足的“定心”。2025年一季度,平安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升至9.41%,較2024年末上升0.29pct;一級資本充足率10.99%,資本充足率13.44%,均創歷史新高。
然而,平安銀行當前估值尚處于洼地,體現為PB僅0.49倍,處于過去十年16.3%分位。這種低估值、高股息、高分紅的防御性特征,讓平安銀行在新周期中占據了價值修復的制高點位。隨著ROE向12%的常態水平回歸,平安銀行的估值中樞有望向0.8倍市凈率躍進,對應43%的修復空間。
當銀行業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必經的陣痛期,平安銀行已悄然奠定三重確定性基礎。政策支持與高股息承諾吸引增量長線資金,風險出清后的資產負債表煥新,“對公+零售”雙核戰略構建持久增長動力與風險分散能力打開估值上行空間。
此外,外界資金增配動能增強,證監會新規要求公募基金提升銀行股標配比例,險資加速入場鎖定高股息資產。
平安銀行的蛻變之路,暗合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上升與下降實為同一條道路”的辯證法則。其以主動縮表換取結構升級,以風險出清奠基盈利可持續性,在政策共振與資本護航下,已站在估值重塑的臨界點。其轉型長卷遠未落幕,但路徑抉擇已然清晰——不做喧囂的短期逐浪者,而要成為穿越周期的長期價值創造者。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