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高溫席卷全國各地,甚至出現了北方很多地方比南方還要熱,甚至有網友說在北京都體會到了在廣東的那種濕熱的感覺,非常的難受,很多網友都說,除了有空調的地方,其他的地方都不想去,因為實在是熱的難受。
不過,大家發現沒有,即使在這么熱的時候,好像我們的天氣預報幾乎很難看到有報道說有超過40度的情況,很多時候都是報38度或者39度,但大家明顯感覺在戶外的溫度,都不止這個溫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難道是我們自己搞錯了嗎?
針對這個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7月7號,人民日報特別針對這個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實例的說明。近日,有安徽的網友為了測試當地的溫度,直接把溫度計拿到了暴曬的大街上測試,發現竟然有50多度,那是不是代表溫度計顯示的50多度就是實際的溫度呢?央媒的說法是肯定不是這樣的呢。為什么呢?因為這里面有一個實際溫度和體感溫度的差異。那么,天氣預報報的溫度,又是怎么通過科學的手段測出來的呢?
據報道介紹,氣象部門測出來的溫度是,在每個城市有一個專門測量溫度觀測站,這些觀測站是由一個離地面1.5米的百葉箱,避免陽光直射,測試的是靜止陰涼空氣的溫度,僅僅反映的是熱力學的狀態,而不是考慮人的體感溫度。換一句話說,就是以這個避免陽光直接百葉箱測量站的溫度為參考,而不是直接把溫度計拿到大街上測為主,為什么呢,因為就算在一個城市里面,各個地方的溫度都是不一樣的,陰涼處跟被太陽暴曬過的溫度相差也比較大。
對此,還特別舉例說明,氣溫和體溫溫度相差還不小,主要與濕度有比較大的關系。就像以前大家常講的,北方的熱跟廣東的熱不一樣,北方是干熱,廣東是濕熱,感覺會更熱,就是桑拿一樣,其實是道理是相同的。就像如果是33度,在濕度80%的前提下,人的體感溫度差不多就已經有50度那么高了,這就是就是為什么大家都感覺熱爆了,天氣預報還是顯示不到40度的一個重要原因。
因為大家都是氣象方面的專家,或許我們也真的不是特別懂氣象站的溫度測量到底準不準確啊。對此,大家又怎么看,明明感覺熱爆了,但天氣預報卻很少會看到有40度高溫的情況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