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貿易格局的棋盤上,法國財政部長埃里克?隆巴爾于當地時間 7 月 5 日的一番言論,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他在普羅旺斯艾克斯舉行的經濟會議上宣稱,盡管歐洲已在鋼鐵和汽車領域有所行動,但仍必須修改規則、加強貿易壁壘,以更廣泛地針對中國進口產品,理由是要對抗所謂 “可能損害歐洲工業經濟的中國進口產品”,甚至拋出 “中國在每個領域都擁有超過 50% 全球市場份額的產能政策將會扼殺我們的工業” 這樣的驚人之語。這一言論,無疑將法國在中歐貿易問題上的強硬態度暴露無遺,也引發了各界對其背后深層動機的探究。
經濟利益的糾葛與失衡
從法國自身經濟結構來看,部分傳統產業正面臨著來自中國產品的激烈競爭。以高端制造業為例,法國在航空航天、汽車制造等領域曾長期占據優勢地位,然而近年來,隨著中國相關產業的迅速崛起,這種優勢正逐漸被削弱。在汽車產業,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勢頭迅猛,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據了相當份額,還在逐步向海外拓展。中國新能源汽車憑借著先進的電池技術、智能化的配置以及較高的性價比,對法國傳統燃油汽車產業形成了沖擊。法國汽車制造商在全球市場上面臨著來自中國同行的競爭壓力,市場份額有所下滑。與此同時,中國的汽車零部件產業也在不斷發展壯大,一些關鍵零部件產品開始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與法國本土零部件供應商形成競爭態勢,這使得法國相關產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在貿易數據方面,法中之間長期存在的貿易逆差問題,一直是法國政府的 “心頭之患”。近年來,法國從中國的進口額持續增長,而其對中國的出口卻未能實現同步提升。大量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涌入法國市場,雖然滿足了法國消費者的需求,但也對法國本土產業造成了一定擠壓。以紡織品和家電產品為例,中國的紡織品以其豐富的種類、精湛的工藝和合理的價格,在法國市場上頗受歡迎,導致法國本土紡織企業面臨訂單減少、產能過剩等問題。同樣,中國的家電產品憑借先進的技術和高性價比,在法國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使得法國本土家電企業的市場份額受到影響。這種貿易不平衡的狀況,讓法國國內一些利益集團將矛頭指向中國,認為是中國的 “產能過剩” 和 “不公平貿易” 導致了這一局面,進而推動政府在歐盟層面尋求貿易保護措施,試圖通過提高關稅等貿易壁壘手段,減少中國商品進口,改善貿易逆差狀況。
政治博弈的深層考量
在法國國內政治舞臺上,部分政治勢力將對華強硬作為一種政治籌碼,以獲取國內特定利益集團的支持。法國的一些傳統產業工會,代表著大量產業工人的利益。當這些產業面臨中國競爭壓力,出現企業裁員、工廠減產等情況時,工會便會向政府施壓。政治家們為了迎合這些工會及背后的產業資本,選擇在對華貿易政策上采取強硬姿態,鼓吹加強貿易壁壘,以顯示自己對本土產業的 “保護決心”,從而在國內政治博弈中贏得更多支持與選票。例如,在一些工業重鎮,當地的政治家為了爭取產業工人的選票,往往會積極響應工會的訴求,在公開場合強調保護本土產業免受中國產品競爭的重要性,甚至提出一些激進的貿易保護主張。
從歐盟內部政治格局來看,法國一直試圖在歐盟經濟政策制定中扮演主導角色。通過推動歐盟加強對華貿易壁壘,法國能夠在歐盟內部展示其領導力,強化自身在經濟事務上的話語權。在歐盟一些國家對中國經濟崛起存在擔憂與疑慮的背景下,法國此舉可以團結部分有相似立場的國家,形成一股推動特定經濟政策的力量,提升自身在歐盟經濟決策中的影響力,在歐盟內部權力博弈中占據更有利地位。例如,在歐盟關于貿易政策的一些討論中,法國常常積極倡導對中國采取更強硬的措施,試圖引領歐盟在貿易政策上向其期望的方向發展,以此來彰顯其在歐盟內部的領導地位。
跟隨美國戰略的 “幻影”
美國長期以來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在全球貿易體系中不斷制造摩擦,其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戰余波未平。法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美國對華貿易政策導向的影響。美國通過各種政治、經濟手段向其盟友施壓,要求它們在對華貿易問題上采取一致行動。法國作為美國的盟友,在外交和安全等多方面依賴美國,在貿易政策上難以完全擺脫美國的影響。當美國不斷渲染 “中國經濟威脅論” 時,法國部分政客為了維持與美國的盟友關系,迎合美國的戰略意圖,選擇附和美國的觀點,推動歐盟加強對華貿易壁壘,試圖在所謂的 “對華經濟制衡” 中與美國保持一致步伐。此外,美國還可能通過一些經濟利益的誘導,促使法國在對華貿易問題上采取配合其戰略的行動。例如,美國可能承諾在某些領域給予法國一定的經濟優惠或合作機會,以換取法國在對華貿易政策上的支持。
然而,法國攛掇歐盟加強對華貿易壁壘的做法,無疑是一把 “雙刃劍”,甚至可能給法國自身及歐盟帶來諸多負面影響。一旦歐盟全面加強對華貿易壁壘,中國必然會采取反制措施。中國是歐盟第三大出口市場,2024 年歐盟對華出口總額高達 4882.03 億美元,中歐貨物貿易支撐著歐盟約 300 萬個就業崗位。中國可能對法國的農產品、奢侈品等優勢出口產業加征關稅,這將嚴重沖擊法國相關產業的海外市場,導致企業利潤下滑、工人失業風險增加。而且,這種貿易保護主義行徑違背了自由貿易原則,破壞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從長遠看,不利于法國及歐盟在全球經濟競爭中提升自身競爭力,反而可能使它們在全球經濟格局中逐漸陷入孤立與被動的境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