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齊金山、劉汶鈺
清晨,西北邊陲,群山披金。
中士張學良走出營房,面向朝陽,吹響軍號,號管上的紅綢隨風搖曳。
號音落定,霞光映亮在金色的軍號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也照亮他心底的記憶——參軍前,姑父那把銹跡斑斑,卻同樣“耀眼”的軍號。
1979年,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場,炮火紛飛,姑父殷龍海作為司號員,在阻擊陣地上迎著呼嘯的山風與密集的炮火,奮力吹響軍號!
▲身為司號員的殷龍海
那振奮人心的號音如同無形的利刃,刺破硝煙,鼓舞戰友們沖鋒。
▲戰場上的殷龍海
“號聲一響,戰士們就往前沖,敵人掉頭就跑!”姑父的故事,在少年張學良心中埋下參軍的種子。
2015年,張學良如愿入伍,成為一名武警戰士。因軍事過硬,表現突出,他獲評“四有”優秀士兵,2017年退役后繼續完成學業。
大學畢業后,軍營的號角時常在夢中縈繞。2018年,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毅然放棄地方優渥的工作,選擇二次入伍,奔赴邊關,成為一名通信兵。
全軍實行新的司號制度后,有音樂基礎的張學良被單位選送至軍區,參加首批司號員培訓。
然而,駕馭軍號談何容易。不同于其他的樂器,軍號沒有音鍵,全憑唇舌控制。
沒練幾天,他的嘴唇就紅腫起來,可吹出的號聲依舊“軟趴趴”,挫敗感讓他一度想“打退堂鼓”。
“軍號聲中蘊含著沖鋒向前的膽氣和力量,司號員身后同樣是千軍萬馬!”姑父的鼓勵常在耳畔回響。
張學良沉下心,專注于每一段旋律、每一節樂譜、每一個音調。
“心無雜念,節奏自現?!比諒鸵蝗盏目嗑?,磨平了他的急躁。結業考核時,他緊握軍號,學著姑父當年的模樣,吹響心中那支“千軍萬馬的沖鋒號”!
2022年,班長張學良帶領通信分隊奔赴雪域高原。出發前,他將金色的軍號仔細放入挎包。
高原上,思念和孤獨常伴左右,休息間隙,他常常爬到山頂,號聲回蕩在群山之間。
一個深夜,某處山谷突發山體滑坡,導致通信線路中斷。張學良迅速集結搶修分隊,沖破雨幕,向故障點疾馳。
故障現場已成一片狼藉,面對山谷間湍急的河流,他毫不猶豫,帶頭跳入冰冷渾濁的河水中,刺骨的泥水浸透半身,體力急劇消耗。
“盡快恢復線路暢通”的意志驅散寒冷和疲憊,雨水、汗水、泥漿交織在他臉上,卻掩不住眼神中的專注與執著。經過3小時的連續奮戰,線路恢復暢通。
時光荏苒,7年軍旅,2500多個日夜里,張學良時刻保持沖鋒的姿態。作為通信專業的班長,他還擔任過文書、軍械員、司號員等職務。
愛好廣泛的他,還精通吉他、架子鼓、視頻制作等技能,是官兵心中名副其實的“六邊形戰士”。
深夜,熄燈號響,營區歸于寂靜。學習室中,張學良擦拭軍號,思索新型通信裝備如何形成戰斗力,向著新領域,又一次發起沖鋒。
從姑父那把銹跡斑斑的軍號,到手中的金色軍號,變的是軍號的模樣,不變的是一代代官兵融入號聲里的忠誠與擔當,這聲音將永遠在軍營回蕩,激勵更多人奮勇向前。
主 編 |陳一凡
編 審 |張少波
編 輯 |王石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