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實踐與創新主題論壇在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舉辦。潛山市以“生態+”復合模式推動綠色發展的實踐經驗引發廣泛關注,為山區生態價值轉化提供了可復制的“潛山樣板”。
作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潛山立足大別山生態屏障的天然優勢,不斷強化制度保障。通過林長制、創新河流治理模式、發展綠色金融等機制創新舉措,潛山既加強了生態保護,又促進了生態資源的資本化和價值轉化。同時,依托當地“三富”資源(富硒、富鋅、富負氧離子),潛山深入挖掘生態、文化等資源潛力,打造出全域旅游、特色農業、生態工業等多個綠色品牌。在此基礎上,潛山推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生態+林業”等多維度融合發展,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形成了“山上保護、山下增值、全域共享”的綠色發展格局。
潛山的實踐表明,在生態功能區實現高質量發展,需以生態保護為前提、以產業發展為紐帶、以機制創新為保障,通過生態產業化與產業生態化的雙向驅動,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強、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芮丹 潘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