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12日,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彭德懷時任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總指揮。在西安事變期間,紅軍將士都主張殺蔣,報仇,但是,他卻未明確表態主張“殺蔣”或“放蔣”。
這是為什么?
其實,彭德懷未明確表態主張“殺蔣”或“放蔣”,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1. 軍事指揮與統戰工作的重心
這時,彭德懷作為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總指揮,剛剛結束山城堡戰役,率部正在甘肅休整。他遠在甘肅,對于整個事變的內情,不十分了解,或者緩黨中央一步。沒有表態,正是彭老總事覺重大,而更加慎重對待的體現。
2. 服從中央集體決策
在西安事變之初,延安存在“殺蔣”與“放蔣”的激烈爭論。彭德懷作為作為前線的主要指揮員,其核心任務不是決策如何處置老蔣,而是執行中央的軍事部署,從軍事上保證黨中央對事變的政治決策能夠得到落實。
3. 戰略考量與抗日大局優先
彭德懷是一個戰略性的大軍事家。事變前,他已參與與東北軍的統戰工作,如爭取被俘軍官高福源(張學良親信)促成了東北軍與中共的合作。西安事變發生后,他深知殺蔣,可以“復仇”,但是也可能導致內戰擴大,削弱全國的抗日力量。西安事變解決的好壞事關抗日大局。中共解決西安事變的最佳目標,是停止內戰,聯合抗日,共抵外辱,而非糾結于蔣的個人命運。
他的這種戰略考量與抗日大局優先的考慮,與毛主席“停止和避免內戰、聯合抗日”的戰略是高度一致的。
陳冠任暢銷書《十大元帥:解放軍十大統帥鮮為人知的歷史》說:“西安事變發生后,彭老總未明確表態殺蔣或放蔣,不是他對蔣介石不恨,不像殺他,而是其軍事角色需服從中央政治決策的考慮,也是他本人對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的慎重考慮。他的“無聲行動”,表明他更關注大局,而非個人恩怨。其實,這正是一個戰略家的大局觀所致。”該書為該社的年度暢銷書,曾經名列中國軍事暢銷書熱賣榜第一名(如圖),
友情提示:該書已經出現盜版,請到正規書店購買。#歷史冷知識##我的寶藏書單##好書奇遇季##以書之名##你最愛的一本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