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新能源汽車已經步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但開快車也意味著高風險,過度營銷、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價格戰亂象等屢見不鮮。
正因如此,汽車市場也需要工信部等監管部門多維度的“組合拳”,將國內汽車產業的“流量狂歡”轉向“質量為本”的可持續發展軌道。
打破傳統智駕概念
小米的案例證明,在品牌創始人IP以及概念營造的作用下,汽車品牌也可以成為真正影響用戶觀念的流量網紅。與此同時,不少車企在宣傳智能駕駛時,采用諸如“自動駕駛”、“零接管”等模糊“輔助”與“自動”界限的話術,極大地誤導了消費者,造成了相當一部分用戶對于智能駕駛的錯誤理解。
據數據統計,2024年國內涉及輔助駕駛的交通事故同比激增214%,其中76%源于駕駛員誤用或濫用系統,“脫手駕駛、高速睡覺”等情況更是屢見不鮮。
針對行業亂象,工信部打出的第一拳便是破除“智駕=無需接管”這一被營造出來的錯誤刻板印象。
4月,工信部發布新規,明確要求企業在命名、宣傳組合駕駛輔助功能時,禁止使用任何暗示其具備自動駕駛能力的表述,必須清晰界定系統的能力邊界和駕駛責任。
同時,對車輛系統的激活與退出機制、泊車輔助功能等技術層面提出了強制要求,如系統要能有效識別駕駛員的違規操作并及時采取風險減緩措施,泊車輔助功能需具備可靠的障礙物檢測與緊急制動能力,進一步明確了輔助駕駛與智能駕駛的區別,并制定了更加詳細的界定措施。
嚴格審視“未來感” 好看≠好用
除了技術宣傳層面的誤導,新能源汽車在產品設計上也出現了“重顏值輕實用”的傾向,隱藏式門把手、隔空開門、全景天窗等設計層出不窮,在實際使用中也暴露出諸多安全問題。
其中,隱藏式門把手因斷電失效、低溫冰凍卡滯、標識混亂等問題頻發,甚至出現了因撞擊導致起火,但因系統斷電隱藏式門把手無法彈出,外部人員無法打開車門進行救援的情況出現。
據工信部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涉及隱藏式門把手的救援延誤投訴同比激增67%,讓該設計在極端場景下的脆弱性盡顯。
為此,工信部于5月發布的《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明確要求隱藏式門把手必須配備機械解鎖裝置,確保斷電、碰撞后仍可手動開啟。如通過內置拉索連接門鎖,或設置獨立應急拉環,并嚴令禁止車企在追求科技感時,忽略車輛功能的可靠性。
追根溯源 破解價格戰
價格戰作為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面臨的另一大難題,車企和供應商之間長期存在的賬期問題成為了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此,工信部聯合國資委等部門,推動主流車企主動承諾縮短供應商支付賬期,防止車企通過拖欠貨款轉嫁成本。
包括中國一汽、東風汽車、廣汽集團、賽力斯、吉利汽車、長安汽車、比亞迪等17家車企響應工信部號召,承諾將供應商賬期縮短至60天。廣汽、理想等企業進一步承諾不使用商業承兌匯票,直接緩解供應商現金流壓力。
同時,為壓縮成本,部分車企將研發周期從傳統燃油車的5年縮短至1.5年,甚至出現“邊賣邊改”的畸形模式,讓消費者使用的產品質量充滿了不確定性。
為了應對這一問題,工信部連續發布《關于組織開展2025年度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工作的通知》等多項政策,明確表示將加大對輿論關注度高、存在較大質量安全隱患車型的抽查力度,通過加強監管,督促車企重視產品質量,確保消費者的用車安全。
從“智駕神話”到“機械應急”,從“流量狂歡”到“賬期60天”,工信部的監管不是束縛,而是刺破泡沫的針 —— 當行業不再用噱頭透支信任,當創新不再以安全換顏值,汽車產業的“快車道”才能真正通向技術與商業的雙軌共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