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山雨欲來,硝煙未起,卻早有暗流涌動。
一天,李克農外出散步,一位衣衫襤褸的老農,悄悄將一團皺巴巴的紙扔到他腳邊。
誰料李克農撿起一看,臉色瞬間大變,連忙折返、連夜部署。
一個看似平常的舉動,為何讓這位中共情報巨擘如此震驚?那紙團里,究竟藏著怎樣驚天的秘密?
覃瑞義這個名字,在歷史的長河中幾乎無人知曉。
可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他卻是桂系軍閥白崇禧身邊的得力干將。
桂軍在當時是一支勁旅,覃瑞義憑借精準的槍法和過人的膽識,從普通士兵一路升到了白崇禧警衛隊副隊長的位置。
在那個軍閥混戰的年代,能成為大軍閥的貼身護衛,足見此人的能力非同一般。
1928年北伐勝利后,國民黨內部的權力斗爭愈演愈烈。
蔣介石對桂系的勢力越來越忌憚,決心要削弱李宗仁、白崇禧的實力。
第二年春天,蔣桂戰爭爆發了。
戰爭的結果出人意料,桂系內部竟然有不少將領臨陣倒戈。
白崇禧在冀東戰場陷入了絕境,四面楚歌,隨時可能被俘或者喪命。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覃瑞義組織了一支敢死隊,拼死護送白崇禧殺出重圍。
這次突圍讓覃瑞義付出了慘重代價——他的左腿被炮彈炸傷,從此走路一瘸一拐。
白崇禧敗逃越南后,覃瑞義對軍閥內斗徹底失望了。
他不愿再為這些爭權奪利的軍閥賣命,選擇了另一條道路。
1930年初,覃瑞義參加了龍州起義,加入了紅八軍。
可惜好景不長,3月份紅八軍遭到國民黨軍隊偷襲,部隊被打散。
因為腿腳不便,覃瑞義無法跟上大部隊,只能獨自流落到上海。
在上海灘,他找到了我黨特工楊登瀛,成為了地下工作的一員。
可是1931年顧順章叛變,楊登瀛被捕,覃瑞義再次失去了組織聯系。
上海淪陷后,他輾轉來到南京,裝扮成一個普通的農民,靠打零工度日。
1937年8月的一個傍晚,南京城內一家不起眼的小酒館里,覃瑞義正獨自喝著悶酒。
他的生活已經潦倒到了極點,身上的衣服破破爛爛,看起來就是個地道的窮苦老農。
鄰桌坐著幾個穿著體面的人,正在用日語低聲交談。
覃瑞義雖然不懂日語,但他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時,多少學了一些。
當他聽到"白崇禧"這個名字時,整個人都警覺起來了。
他裝作喝醉的樣子,東倒西歪地靠近那桌,豎起耳朵仔細聽。
斷斷續續的日語中,他聽出了"刺殺"、"計劃"、"清涼山"等關鍵詞。
覃瑞義的心跳得飛快,他知道自己無意中發現了一個重大陰謀。
離開酒館后,覃瑞義陷入了矛盾。
白崇禧曾經是他的老上司,更是他的救命恩人。
雖然現在立場不同了,但在民族大義面前,他不能眼睜睜看著日本人暗殺中國的抗日將領。
可是要怎么把消息傳遞出去呢?他一個落魄的老農民,誰會相信他的話?直接去找白崇禧更是不可能,以他現在的身份,恐怕連白崇禧的面都見不到。
覃瑞義在南京城里游蕩了好幾天,苦思冥想著傳遞情報的辦法。
8月底的一天,他看到了從國民黨高射炮陣地參觀回來的李克農。
作為曾經的地下工作者,覃瑞義一眼就認出了這位八路軍南京辦事處的負責人。
他知道,在國共合作的大背景下,共產黨一定會把這個情報傳給白崇禧的。
覃瑞義急忙找了張紙,用炭筆歪歪扭扭地寫下:"日本人要刺殺白崇禧,務必讓他小心!"他把紙揉成一團,跟在李克農身后。
選擇時機很重要。
覃瑞義等到李克農走到一條相對僻靜的街道,周圍沒有太多行人時,快步上前,裝作不經意地把紙團扔到了李克農腳下,然后頭也不回地快步離開。
李克農起初有些莫名其妙,但出于職業敏感,他還是撿起了紙團。
打開一看,上面的內容讓他大吃一驚。
雖然不知道消息是否可靠,但事關重大,他不敢怠慢。
回到辦事處后,李克農仔細分析了情況。
他知道白崇禧對共產黨一直心存芥蒂,如果自己直接去說,對方未必會信。
于是他找到了謝和庚——這位白崇禧的機要秘書,同時也是我黨的秘密黨員。
謝和庚接到消息后,巧妙地把情報傳給了白崇禧。
他沒有說消息來源,只是提醒白崇禧最近要格外小心。
白崇禧雖然半信半疑,但想到前幾天日本人剛在他開會的地方投過炸彈,還是加強了防范。
1937年9月19日晚上,白崇禧照常來到清涼山公園的別墅。
這是他的幾處住所之一,平時經常在這里處理公務。
晚飯后,白崇禧突然對身邊的警衛說要出去走走。
他帶著幾個貼身警衛,悄悄從后門離開,去了幾公里外的凈覺寺過夜。
這是他最近養成的習慣——經常更換住處,讓人摸不清他的行蹤。
深夜時分,清涼山別墅里一片寂靜。
突然,幾條看門狗狂吠起來。
七八個黑影翻墻而入,他們身手敏捷,顯然是訓練有素的特工。
狗叫聲驚動了留守的衛兵,雙方在黑暗中交火。
日本特工見行動暴露,匆忙扔下一顆手榴彈就撤退了。
手榴彈炸毀了別墅的一角,如果白崇禧在里面,后果不堪設想。
第二天一早,警衛向白崇禧匯報了昨晚的情況。
白崇禧這才真正相信了那個神秘的警告,他讓人調查是誰提供的情報。
經過多方打聽,終于查到了覃瑞義。
當白崇禧得知救他的人竟是當年的老部下時,感慨萬千。
他派人找到覃瑞義,想把他重新安排到軍隊里。
覃瑞義婉言謝絕了,他說自己已經不適合打仗了,只想過平靜的生活。
白崇禧理解他的心情,就給他在清涼山別墅安排了一份看門的工作。
雖然只是個看門人,但至少生活有了保障。
1937年12月,南京保衛戰失敗,國民政府倉皇西遷。
白崇禧勸覃瑞義一起走,但他拒絕了。
他說自己老了,哪里也不想去,就守在南京。
12月13日,日軍攻入南京城,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覃瑞義躲在清涼山上,親眼目睹了日軍的暴行。
尸橫遍野,血流成河,整個南京城變成了人間地獄。
在山上躲了幾個月后,覃瑞義偷偷下山,繼續在南京城里以老農的身份生活。
1938年5月,他遇到了美國《大美晚報》的記者。
記者正在搜集南京大屠殺的證據,覃瑞義把自己親眼所見的一切都告訴了他。
老人聲淚俱下地講述著日軍的罪行:婦女被凌辱,兒童被刺刀挑死,青壯年被機槍掃射,長江水都被染成了紅色。
根據覃瑞義的講述,記者寫成了《金陵血淚實錄》,發表后震驚了全世界。
這篇報道成為揭露日軍暴行的重要證據之一。
可是覃瑞義也因此暴露了身份。
1938年10月,一個汪偽政府的特務認出了他,發現他曾經是共產黨員。
覃瑞義被捕了。
在日本人的酷刑下,覃瑞義始終沒有供出任何有用的情報。
日本人從他嘴里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就把他殘忍殺害了。
一個曾經叱咤風云的軍官,一個默默無聞的地下工作者,就這樣悄無聲息地犧牲了。
覃瑞義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從桂軍精銳到共產黨員,從流浪老農到抗日英雄。
他用一個紙團挽救了白崇禧的生命,用生命的最后時光為歷史留下了日軍暴行的證詞。
這樣的無名英雄還有千千萬萬,正是他們的犧牲和奉獻,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