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西安,我參加了海鷗(參數丨圖片)百萬輛盛典。作為全球第一款27個月銷量就超過100萬臺的純電精品小車,這也創造了一個歷史記錄。
在這場活動上,引起我關注的卻并不僅僅是這臺車,而是我第一次看到了海鷗的設計師——這位叫做何銘健的年輕設計師,堪稱是當代設計師中的“傳奇錦鯉”。
我還專門去看了他的社交媒體,看樣子他是在2014年上的大學,算起來差不多就是95后的樣子。之所以我會說他是一位“錦鯉”般的傳奇設計師:
因為他職業生涯設計的第一款量產車,就是比亞迪海鷗。
他在海鷗百萬盛典上,簡單介紹了一下自己的個人履歷:在2019年,他進入位于深圳的比亞迪全球設計中心,也就是傳說中的“黑水晶”,成為了這里的一名實習生;后來,比亞迪全球設計總監沃爾夫岡·艾格親自跟他說他可以留下來正式入職,而他的第一個作品,就是海鷗的外觀設計——他所做的這套設計方案最終是殺出重圍、在40個方案中脫穎而出、成為海鷗外觀定稿。
他也因此成為比亞迪海鷗的外觀設計師。
這也就是說,一個2019年才進入黑水晶的實習生,在2023年就迎來了自己設計的第一個量產作品上市——而這個作品,在27個月之后,迎來了全球銷量的第100萬輛。
重要的是,這個作品并不只是在中國售賣,而是銷往全球。
2024年2月,海鷗正式在巴西上市,上市當日銷量達7635臺,打破巴西汽車上市銷售訂單記錄;整個2024年,海鷗在巴西累計上牌21968輛,成為巴西市場最暢銷純電車型。
今年5月,海鷗則是在意大利、法國、德國、西班牙、匈牙利、波蘭、瑞士等15個歐洲國家同步上市;海鷗在今年還為中國捧回了首座“世界城市車”冠軍的獎杯,在這項權威評選中得到了全球評委的贊譽。而在迎來自己100萬臺下線的同時,海鷗也成為全球市場銷量最快突破100萬的純電+A00級車型。
這也意味著,何銘健的這套設計,并不僅僅是迎合了中國精品電動小車市場的審美需求,同時也得到了全球用戶的認可。
外觀設計師何銘健和海鷗一樣,稱得上是出道即巔峰。
更有意思的一件事是:要不是在百萬盛典上專門有設計師演講的這個環節,我也會以為海鷗的設計師是外國人,更不會想到,會是這樣一個在設計圈相當于“初出茅廬”的小伙子。
這也是為什么何銘健在社交媒體上曬出自己親手改裝的海鷗之后,就有網友留言說:“完全變味了,你這是破壞了設計師原有的意圖,你知道嗎?”
何銘健回復說,我就是這臺車的外觀設計師啊,對方還說他“張口就來”,表示“比亞迪的設計是國外團隊做的”。
眾所周知,艾格作為比亞迪的全球設計總監,確實是個外國人。但在他帶領下的比亞迪全球設計中心里,不知道還有多少像何銘健這樣的中國年輕設計師。
他們年輕、有想法、敢冒險。我翻看了他的賬號之后,發現他不僅真實而且有趣,動手能力也極強,和網友的互動非常積極友好。
▲平時他也會手工做一些感興趣的東西,看得出是個機甲迷。
我之所以覺得,海鷗背后的設計師是我在海鷗百萬盛典上最有價值的發現——是因為我看到了在比亞迪背后,其實還有很多不為我們所知的人和事。一個品牌在短短幾年登上全球新能源銷量之巔,靠的不是一個人、一個技術、一個口號。
靠的是很多人、很多團隊、很多夢想、很多努力。
我們經常會把一個品牌的成功歸納得過于簡單,甚至還會輕蔑地覺得“靠運氣”“靠站在了風口”,卻很少能真正看見背后那些決定了成功的選擇、選擇背后所冒的風險。比亞迪并不僅僅是站在了新能源時代的風口。
它是破風者。破風所承受的壓力,也遠非蹭風所能相比。也因此,它值得擁有尊敬。
回想起最早海鷗上市的時候,我就聽說海鷗采用的是一個相對冒險的方案:從很多大家對于這個細分市場認知中的可愛、圓潤類型的外觀方案中,偏偏選擇了一個犀利、沒有明確性別傾向的方案,這個方案來自于一個年輕的名不見經傳的新人,而事實也證明了這個選擇的正確性。
我們很難想象當時確定這個方案時比亞迪是否會糾結,糾結是不是應該選擇一些更資深的設計師?糾結是不是應該選擇一個更符合想象中受眾需求的方案?糾結是不是應該去冒險還是求穩?
我只知道在兩者之中,比亞迪繼續選擇了去“破風”,給予市場一個前所未有的、犀利的棱角分明,而不是圓潤討巧。這也正如今年的“全民智駕”“兆瓦閃充”。
你可以說比亞迪走得太快,但它至少,從來不走別人走過的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