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房子賣不動,小區的物業公司也可能要突然消失了。
中海、金科這些曾經的行業巨頭,現在正集體退出一些項目。
中海物業在6月25日發布退場公告,將在八月底徹底從鄂州某家小區離場,原因是該小區常年虧損,累計欠費已經將近60萬,當地公司已經難以為繼了。
令人意外的是,這一切的起點,竟是一張幾年前為解決空置房問題而推出的物業費打折券。
一個簡單的折扣,為何最終引發了如此大的行業變化,導致巨頭們集體撤場?
穩賺不賠的物業明明是一手好牌,為什么會淪落到到今天這個地步的?
壓倒物業巨頭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就是空置房的折扣,一切始于一個合情合理的物業費微調,在長沙你的新房如果空置兩年沒住,物業費可以打七折。
這股給空置房減負的風,如今是非常流行的,大家對此也保持樂觀態度,對業主來說這是個再好不過的消息,但對物業行業而言,這卻是第一張倒下的多米諾骨牌。
降價對物業公司可就沒那么友好了,這些對業主實打實的優惠,在他們眼中就是一種無法言表的“虧損”,財源直接受到了限制。
而摧毀物業公司的盈利還有另一個問題就是空置房,那住了人的房子,你物業可以收物業費,但是那些壓根沒賣出去的房子,物業還能找誰收錢?
有人住的房子收錢還異常困難,因為大家總覺得物業提供的服務與物業費不成正比,甚至有人覺得物業費交不交都行,物業本來就應該無償服務,談錢多傷感情啊。
這個念頭一旦燃起,便迅速燒成了一場席卷全國的降價潮,這把火不再局限于二三線城市,而是直接燒到了整個物業行業的生存命脈上。
有的業主聯合起來,成功把物業費砍掉了近40%,哪怕是豪宅盤,業主們也在為每平米幾塊錢的降幅據理力爭。
這不再是零星的抱怨,而是一場由業主自發掀起的、對物業服務價值的集體重新定價,他們手里的武器很簡單:你不降價,我就不交錢。
物業與業主的矛盾由來已久,從房地產興盛之初這個矛盾就一直存在,并且這個矛盾無法調和,兩方更像是直接對立的關系。
時至今日大家提起物業多半沒有什么太好的印象,能夠收獲大家好評的物業是極少的,一邊是業主不想交物業費,一邊是物業拿不到錢就無法提高服務質量。
這已經是個惡性循環了,如果沒有強大的外力去調解的話,僅憑業主和物業公司是無法走出這個黑洞的,其實這才是物業公司退潮的根本原因。
物業公司也不是大善人,人家要養活很多員工的,也需要保持盈利來維持公司的正常運轉,物業費的減少直接關系到員工的工資,如果一下子降的太狠,突破公司承受極限肯定會撤退的。
杭州的濱江服務算過一筆賬,小區要把物業費從2.8元砍到2.2元,這個價格連保安保潔的工資都發不起了,干脆撂挑子不干了。
在重慶某個物業費本就低至1元的小區,業委會還想再降,運營了十年的金科服務,最終也選擇了“和平分手”。
一邊是業主拿著計算器,一分一毫地算著性價比,另一邊是物業公司捂著口袋,哭喊著成本已經穿了底。
這場對峙的核心很簡單:業主想省錢,物業要活命,當雙方的底線無法重合,剩下的唯一選擇,就是一拍兩散。
這是一次徹底的戰略轉向:從過去“廣種薄收”的規模擴張,轉向“精耕細作”的質量為王。
巨頭們撤離留下的市場空白,恰恰成了中小物業公司的機會,當大魚開始挑食,池塘里的小魚小蝦,便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誰能想到,那張小小的空置房折扣券,最終撬動的是一個行業的整個地殼。
參考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