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樂豆世紀影業:《書卷一夢》對女性主義思潮的回應
古偶劇的主要受眾為年輕女性觀眾,而近年來古偶劇的式微,與其中落后的女性觀念不無關系。
2019年的《東宮》作為當年的黑馬劇,在近年的“文藝復興”中被重新解讀。與最初關注男女主虐戀情深不同,如今更多觀眾將其視為“虐女文學”的代表作。
2022年的《夢華錄》作為劉亦菲的回歸之作,雖開局驚艷,中后期卻因“雙潔”設定、冠夫姓等爭議情節導致口碑下滑。
同年播出的《卿卿日常》走輕喜風格,仍被批評為披著喜劇外衣的“封建甜寵”。
此外,各類古偶劇中關于女主“戀愛腦”的質疑更是家常便飯。
這些爭議背后反映出一個不爭的事實:在女性主義思潮蓬勃發展的當下,如何回應社會觀念的變化和女性觀眾的期待,已成為古偶創作必須面對的核心命題。
“解構型古偶”作為元敘事的一種,在拆解敘事套路之余,重構符合當代價值觀的敘事邏輯同樣是其題中之義。
《執筆》播出期間,一段女主角蘇云綺拒絕為愛情獻祭的臺詞在社交平臺上率先出圈,吸引了不少觀眾追劇。
《姜頌》則通過姜頌(鄭湫泓 飾)與姜嬌嬌這組命運鏡像,具象化呈現了現代女性意識與傳統父權敘事的角力,深刻揭示了“瑪麗蘇”敘事的欺騙性。
傳統古偶劇中,“英雄救美”橋段承擔著塑造男主魅力與推進感情線的雙重功能。但在現代女性主義視角下,這種敘事暴露出明顯的文化滯后性——在這個過程中,女性角色被預設為等待被拯救的客體。
因此,在以《執筆》《姜頌》為代表的“解構型古偶”中,創作者都著重刻畫了女性自救的情節。通過展現女性在危機時刻的果斷抉擇與行動能力,來確立女性角色的主體性。
如果說對套路的解構讓古偶在形式上煥發新意,那么在女性主義層面的表達則指向古偶的內核。這種創作轉向不僅回應了受眾期待,更讓古偶迸發出了新的活力。
但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兩部標榜女性覺醒的作品中,男主的身份設定依然耐人尋味——他們都被塑造為掌握生殺大權的上位者。雖然“英雄救美”的橋段有所減少,但男性角色仍然充當著女性角色與權力之間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鏈接。
女性力量的彰顯更多依賴于口號式的臺詞堆砌,而非實質性的行動賦能,這也使得兩部作品都面臨著“價值觀表達流于表面”的質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