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總聽人說“斷親潮”,身邊不少親戚,走著走著就散了。小時候逢年過節擠在一塊兒吃年夜飯,叔伯嬸子們拉著家常,孩子們在院里瘋跑,那份熱熱鬧鬧的親情感,好像被歲月悄悄磨淡了。
現代作家周國平說過:“人際關系的真相,往往藏在利益和距離里,看似牢不可破的聯結,有時不堪一擊。” 親戚這層關系,靠著血緣這根線連著,可真要斷了,往往不是因為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被幾把“軟刀子”慢慢割開的——它們不見血,卻能一點點磨掉情分,讓曾經的親人,變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第一把刀:“利益算計”,把親情當籌碼,難怪說“親兄弟,明算賬,算不清就翻臉”
鄰居王大爺有兩個兒子,小時候兄弟倆好得穿一條褲子,可自從老家拆遷分了三套房,倆人就徹底掰了。
老大覺得自己是長子,該多分一套;老二說自己常年在老家照顧父母,功勞最大,理應多占。老兩口夾在中間,勸了這個勸那個,最后誰也不聽。為了爭房子,兄弟倆在村委會吵得面紅耳赤,連“你小時候偷過我壓歲錢”這種陳芝麻爛谷子的事都翻了出來。最后房子按人頭分了,兄弟倆卻互相拉黑了微信,過年都各過各的,連父母的生日都湊不到一塊兒。
老話說“親兄弟,明算賬,算不清就翻臉”,親戚之間一旦摻進太多利益算計,情分就變了味。你惦記我家的存款,我算計你家的資源;你覺得我幫你是“應該的”,我覺得你欠我的得“加倍還”。就像做買賣一樣,時時刻刻算著盈虧,少一分就覺得吃了虧,多一分就想著占便宜。
親情一旦成了利益交換的籌碼,就經不起半點風吹草動。今天為了幾百塊的禮錢計較,明天為了誰多拿了長輩的東西翻臉,算來算去,把那點血緣情分都算沒了。最后才明白,親情這東西,太精于算計,就成了互相傷害的利器。
二、第二把刀:“拎不清的邊界”,仗著“親戚”身份越界,真是應了“清官難斷家務事”的糟心
表姐嫁了個條件不錯的老公,日子過得踏實。可她那個遠房表妹,總覺得“都是親戚,幫襯是應該的”,三天兩頭來麻煩她。
今天說“表姐,你幫我兒子在你老公公司找個活兒唄”,明天又說“表姐,你家那套舊沙發不用了吧?給我拉過來唄”。表姐不好意思拒絕,幫了幾次,表妹反倒更得寸進尺,居然想讓表姐出面,幫她婆家親戚借高利貸。
表姐這次沒答應,表妹立馬翻了臉:“你現在過得好了,就不認窮親戚了?真是富了就忘本!” 這話傳到親戚圈里,還有人說表姐“冷血”,氣得表姐直接回了句:“我家的日子是我自己過的,不是給親戚當提款機的。” 從那以后,再也沒跟表妹來往過。
老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很多親戚間的矛盾,都壞在“拎不清邊界”上。他們覺得“親戚就得不分你我”,于是隨便打聽你的工資存款,插手你的婚姻大事,甚至對你的生活指手畫腳。你要是拒絕,他們就拿“親情”道德綁架你:“這點忙都不幫,還算什么親戚?”
可親情再深,也得有邊界。你有你的小日子,我有我的小規矩,誰也不能仗著“親戚”的身份,跑到別人的生活里指手畫腳。這種越界的“親近”,不是情分,是負擔,時間長了,誰都想躲遠點。
三、第三把刀:“比較和偏心”,把“一碗水端不平”掛在臉上,難怪說“不患寡而患不均”
小區里的李阿姨,這輩子最頭疼的就是三個兒女的關系。她總偏愛小兒子,家里有好吃的先緊著小兒子,買房時偷偷給小兒子塞了十萬塊,卻跟大兒子、大女兒說“家里沒錢,你們自己想辦法”。
一開始,大兒子和大女兒還想著“都是一家人,讓著點弟弟”,可時間長了,心里的疙瘩越結越大。去年李阿姨生病住院,小兒子整天忙著自己的生意,很少來陪護,反倒是大兒子和大女兒輪流守著。可李阿姨出院后,還在親戚面前夸小兒子“有本事,太忙了顧不上”,數落大兒子“沒出息,只能在家守著”。
這話徹底寒了大兒子的心,他跟李阿姨說:“媽,您要是心里只有弟弟,以后就別指望我了。” 現在兄妹仨幾乎不來往,過年過節聚在一起,也是各自悶頭吃飯,連句話都懶得說。
老話說“不患寡而患不均”,親戚間的情分,最經不起“比較”和“偏心”。父母對兒女偏心,叔伯對侄子侄女厚此薄彼,都會在心里種下“不公”的種子。被偏愛的那個,覺得理所當然;被冷落的那個,攢著一肚子委屈。
這種委屈不會憑空消失,只會在一次次“不公平”中發酵,最后變成對親人的怨懟。血緣這根線,再結實也扛不住一次次的偏心,慢慢就被扯斷了。
說到底,親戚斷親,不是因為誰做錯了天大的事,而是這幾把“軟刀子”太傷人。利益算計磨掉了情分,越界的干涉攪亂了生活,不公的對待寒了人心。
其實親戚之間,最好的狀態不過是“不遠不近,互相尊重”:別總想著從對方身上撈好處,別跑到別人的生活里指手畫腳,更別把偏心掛在臉上。若是做不到,那“斷親”或許不是壞事——至少,不用再被那些看不見的刀子,割得遍體鱗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