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抱怨,現在的親戚、鄰里、街坊,越來越沒有人情味了。
跟鄰里、街坊,沒啥親緣關系,那沒有什么人情味,也挺正常的。
而跟親戚,有著一定的親緣關系,為什么人情味卻越來越少呢?
特別是在這個年頭,不僅人情味越來越少,就連親戚之間的矛盾,也愈發尖銳。
感情,成為了過去時。相看兩相厭,成為了現在時。
親戚之間,越來越沒有人情味,其實說明了這些問題。
一、分居東西南北,關系愈發疏遠。
眾所周知,現階段的“農村流出人口”特別多。
你從農村,到了深圳打拼;他從農村,到了北京打拼。你跟他分居天南海北,關系又怎么可能親近呢?
以往,親戚之間有人情味,是因為大家都住在一個村莊里邊。抬頭不見低頭見,只能搞好關系。
如今,大家都在不同的城市生活,有可能,今后都不會再見面了。沒有了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條件,就沒有了搞好關系的必要。
雖然說,距離才能產生美。可如今的距離,有點太遠了,別說產生美了,也許連基本的情分,都疏遠了,甚至于消失不見了。
客觀環境的變化,終究會影響到人之主觀想法。而人之主觀想法,就涉及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感情。
二、長輩離開,沒有了感情的橋梁。
網絡上有一個問題:為什么過年回老家的人,越來越少了?
在很多人看來,過年,就該回到老家,跟老家的長輩、親戚、鄰里團聚,團團圓圓過大年。
現實的情況是,老一代人逐漸凋零,中年一代和年輕一代,都缺乏了感情樞紐。沒有長輩的感情橋梁,大家就不可能聚在一起。
試想,如果老家的父母、長輩,都離開了,那你還會回到老家過年嗎?
根本不會。有父母、長輩的故鄉,才是老家。而沒有父母、長輩的故鄉,不過是一個冰冷的地名罷了。
再加上,很多人都在城市落戶生根、安居樂業,早就不可能對農村的生活、關系、感情,有任何的期待了。
三、圈子變了,感情也會發生變化。
當你沒有其他人際圈子的時候,你只能跟身邊的鄰里、親戚、兄弟姐妹打交道。
當你有了其他人際圈子的時候,你就有了更多的選擇權,不一定跟鄰里、親戚、兄弟姐妹打交道。
比如說,你在職場上班,遇到了一些不錯的同事,也跟他們的關系特別好。這個時候,你的社交注意力,就轉移到他們的身上了。
由于很少跟親戚往來,而經常跟同事、朋友往來,所以你就會認為,還是同事、朋友比較好,而親戚不太好。
身邊的圈子發生了變化,那人們的感情傾向,也會發生改變。人性是善變的,感情以及關系,自然也是善變的。
你如此,親戚也是如此。你有你的社交圈子,他有他的社交圈子,大家談不到一塊,自然就各走各路了。
四、越是有點關系,越容易互相傷害。
一個問題:什么樣的人,最容易見不得人好?
毫無疑問,越是有點關系的人,越容易見不得人好。比如說,你的親戚,絕對是不希望你過得好的。
其實很好理解。你的孩子考上了211,那你就會跟親戚的孩子對比。沒想到,親戚的孩子考上了985。
這個時候,你就會不屑一顧,他考上的這所985,還不如我孩子考上的這所211。
連考上什么學校,都會對比一番,又何談是其他的問題呢?涉及到金錢、物質的問題,更會比較一番。
越是比較,越是容易產生“見不得人好”的心態。慢慢地,關系也就變淡了。沒辦法,羨慕嫉妒恨,乃是人性使然。
文/舒山有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