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的兩支青年實踐隊深入南平山區,以科技創新為引擎,以青春為力量,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一支隊伍手握AI技術,讓傳統農業插上數字翅膀;另一支隊伍扎根林間,探索“林下生金”生態致富路。他們以專業所學服務鄉村,在實踐中書寫新時代青年學子扎根鄉土、服務“三農”的責任與擔當。
“繪入青春色彩,AI賦能成長”:數字技術激活鄉村新活力
“繪入青春色彩,AI賦能成長”實踐隊以建甌市為實踐基地,將藝術與科技深度融合,為鄉村文化傳承與產業升級注入新動力。
在建州古城,實踐隊員們跟隨非遺傳承人深入研習宋代點茶技藝與拓印技術。通過親手點茶、制拓,隊員們不僅真切感受到茶筅擊拂間流轉的宋韻風華,更在墨拓朱印中觸摸到古城綿延千年的文化脈動。這種沉浸式體驗讓年輕學子們深刻理解了傳統技藝的深厚底蘊及其在當代文化創新中的獨特價值,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古韻新生,青春續寫”的實踐主題。為更好地傳播古城文化,實踐隊還創新設計了一條“沉浸式古城打卡路線”。該路線以“味覺尋蹤-街巷探秘-匠心體驗”為主線,巧妙串聯起建州特色美食探店、古民居建筑群深度游覽以及非遺工坊互動體驗等特色環節。隊員們期待通過這條精心設計的文化路徑,讓游客既能品味建州魚丸、光餅等地道風味,又能漫步青石板街巷感受歷史肌理,更能在與手工藝人的互動中,全方位領略這座千年古城“活態傳承”的獨特魅力。在
福建雙龍戲珠酒業有限公司,實踐隊利用AI智能生成酒類包裝設計初稿,顯著提升設計效率;在雙羿竹木發展有限公司,隊員們運用AI工具快速完成竹木產品設計可視化,縮短了產品開發周期。此外,實踐隊還深入東游鎮黨城村,以墻繪藝術融合地方特色IP“游米”,打造鄉村“網紅打卡點”,助力文旅推廣。
“我們希望通過科技與藝術的結合,讓鄉村文化‘活’起來,也讓產業‘火’起來?!弊鳛閷嵺`隊的主要成員,張欣怡親歷了從AI設計到墻繪創作的全過程。在黨城村,她又拿起畫筆,將“彼小星”與“游米”的創意融合繪制上墻。在她看來,科技是點燃產業升級的“火種”,而藝術則是喚醒文化記憶的“活水”。
“繪入青春色彩,AI賦能成長”實踐隊體驗點茶與拓印
“繪入青春色彩,AI賦能成長”實踐隊進行墻繪
“林間藥語·蟲養心居”:生態科技助力綠色產業升級
與此同時,在邵武市二都林場的青山綠水間,“林間藥語·蟲養心居”科技助農實踐隊正書寫著另一段鄉村振興的動人篇章。這支由本科生+研究生組成的“科技特派員”隊伍,將實驗室搬進林間,把論文寫在大地上。他們俯身查看多花黃精、淫羊藿的長勢,采集土壤樣本,調試智能監測設備,更發揮專業優勢,為林場打造“科技+生態”的全新產業模式。
實踐隊員們運用設計專長,為林場特色中藥材產品量身定制了系列文創包裝。包裝設計巧妙融合了藥材圖譜與林場景觀元素,既突出產品特色,又彰顯生態價值。同時,團隊對林場觀光路線進行景觀提升改造,增設中藥材科普標識系統和生態觀景平臺,讓游客在漫步林間時能深入了解藥材生長特性。
在這里,無人機的嗡鳴與蟲鳴鳥叫和鳴,智能監測數據與自然生態對話。年輕學子們依托“本科生入駐科技小院”機制,將實驗室成果轉化為田間技術,為農戶提供從種植到銷售的全鏈條指導。他們用科技創新重新定義“靠山吃山”的內涵,讓傳統林下經濟煥發出“科技興山”的勃勃生機,在綠水青山間繪就了一幅產學研融合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我們不僅要讓青山變金山,更要讓村民吃上‘生態飯’。”二都林場黃主任介紹,團隊已與林場達成長期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將擴大種植規模,開發更多衍生產品。這個夏天,這群年輕人的汗水滴落在閩北的翠綠山林間,澆灌出鄉村振興的無限可能。
駐科技小院教師林協全站在試驗田邊,指著長勢喜人的作物深情地說道:“在這里,我們實現了從課堂到田野的雙重角色轉變——作為新時代農業教育工作者,既是理論知識的傳播者,更是鄉村振興的踐行者。我們堅持把課堂設在田野里,把科研做在大地上,通過科技賦能傳統農業,我們正在讓每一片綠水青山都煥發出‘金山銀山’的經濟價值與生態價值,以實際行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科技力量和教育智慧?!?/p>
科技小院師生設計的林場形象IP“葉兜兜”
科技小院師生設計的產品包裝圖
科技小院師生在試驗田內開展林下中藥材調查取樣
雙線融合:共繪鄉村振興新圖景
兩支實踐隊以獨特的視角詮釋著青春的使命?!袄L入青春色彩,AI賦能成長”實踐隊將藝術創意與數字科技完美融合,讓古老的茶藝、拓印在青年手中煥發新生,用墻繪藝術為鄉村描繪文化底色;“林間藥語·蟲養心居”實踐隊與科技小院團隊將實驗室搬進山林,用智能監測和生態技術為中藥材產業插上科技翅膀。他們以不同的方式證明:鄉村振興既需要文化軟實力的滋養,也離不開科技硬支撐的賦能。
以智慧為犁,深耕希望的田野;以創新為種,播撒未來的夢想。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的青年們用腳步丈量土地,用智慧賦能鄉村,用青春的熱忱澆灌著鄉村振興的沃土。他們以行動證明:鄉村振興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科技與傳統碰撞的火花,是青春與土地對話的詩篇。在閩北的山鄉田野間,這群年輕人的奮斗故事,正成為新時代最動人的風景線。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壯美畫卷正在閩北大地徐徐展開。這既是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更是青春報國的時代答卷。(圖片由福建農林大學金山學院文學藝術系授權提供)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