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書記在考察西溪濕地時指出“要堅定不移把保護擺在第一位,盡最大努力保持濕地生態和水環境”。在“八八戰略”擘畫的宏偉藍圖下,浙江省堅定不移地踐行“兩山”理念,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作為生態省建設的關鍵載體,濕地公園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提供生態服務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也助力著浙江省共同富裕的向前發展。
2025年7月3日,浙江工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浙里‘濕’意·共富同行”暑期社會實踐團走進玉環漩門灣國家濕地公園,實地調研了這片由滄海桑田蛻變而來的生態寶庫。調研當天,實踐團與濕地科普宣教科科長呂華開展訪談,探尋漩門灣如何在保護與發展中走出一條生態共富之路。
實踐團合照
呂科長為團隊成員介紹漩門灣發展歷史
發展歷程:從圍墾灘涂到生態明珠的涅槃
呂科長首先帶領實踐團來到漩門灣濕地公園科普館,在這里為實踐團介紹了漩門灣的故事,這是一部人與自然相互塑造的壯麗史詩。漩門灣的形成源于古代地殼運動,造就了獨特的漩門海峽。然而,真正改變其面貌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起的三期大規模圍墾工程,這些工程在解決土地資源短缺的同時,也深刻改變了海灣的自然生態格局。正是在一期、二期圍墾工程形成的基礎上,生態保護的意識開始覺醒。訪談中,呂科長向我們展示了這片土地從“人定勝天”的圍墾時代,到生態意識覺醒、科學修復保護,最終成為“鳥類天堂”和“觀鳥勝地”的艱辛歷程。實踐團成員們認真聆聽、詳細記錄,并不時追問細節,力求理解生態修復背后的科學理念與管理智慧。實踐團成員深刻感受到,漩門灣的蛻變史,正是一部生動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踐教科書。
團隊與呂科長進行訪談
生態保護:筑牢“鳥類天堂”的基石
呂科長介紹,作為浙江省首個濱海型國家濕地公園,漩門灣總面積31.48平方公里,匯聚了4類6型濕地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豐饒,記錄植物475種、鳥類310種,其中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鳥類66種,鳥類種類占全省50%-60%,是名副其實的“鳥類天堂”。這一成就源于公園科學精細的保護體系:一是科學分區管理,劃定生態保育區、恢復重建區等功能區,運用松木樁固島、種植耐鹽堿植物修復生境;二是實施重大修復工程,依托中央資金修復水鳥棲息地3000余畝,維護河岸、疏浚航道、清淤固壩;三是強化科技法治支撐,與高校合作布設全方位監測網絡,出臺《濕地公園保護管理條例》并聯合執法打擊偷捕偷釣;四是智慧應對災害,在島嶼及主干道種植防風林減弱臺風影響;五是深化科普宣教,通過大型宣教中心及常態化主題活動提升公眾保護意識。面對先進的科技手段和嚴謹的法治管理,實踐團展現出濃厚的興趣,思考如何將所學專業知識應用于濕地保護的實際挑戰中。實際上,守護生態明珠,需要科技賦能,更需要制度保障和全社會的參與。
漩門灣濕地公園的黑臉琵鷺(圖源:浙江畫報公眾號)
促進共富:釋放“濕意”惠澤鄉鄰的動能
生態保護的紅利如何真正惠及百姓?這是實踐團此行調研的另一個重點。在實地調研中,實踐團發現漩門灣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不僅守護了綠水青山,更將生態紅利轉化為惠民實效。公園創造“綠色崗位”,優先吸納當地居民參與公園管理、綠化維護、景區服務等崗位,為周邊民眾提供了家門口的穩定就業。激活“美麗經濟”,帶動“蘆花村民宿”等業態興起,節假日為農戶提供攤位銷售文旦等特產,并將農用地用于助農增收。發展生態旅游,作為國家4A級景區,依托科普館、生態項目如觀鳥、攝影等及“科普+旅游”模式吸引游客,對本地居民采取惠民免票政策。這些舉措中,成員們不僅看到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生動案例,更開始思考:作為公共管理領域的未來力量,如何進一步優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濕意”惠及更廣泛的鄉鄰?“濕”意與惠民的動能轉換,不僅能有效提升環保意識并釋放惠民潛力,更能推動探索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融合發展。
漩門灣濕地公園的人文景觀
訪談中,呂科長也坦誠了當前面臨的核心挑戰:如何在嚴格保護濕地生態環境的原真性與完整性,與適度滿足游客日益增長的休閑體驗需求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通過交流發現,這道“平衡題”沒有標準答案,需要持續的創新探索。這也考驗著管理的智慧——既要避免過度開發侵蝕生態根基,也要防止因噎廢食制約景區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未來,漩門灣國家濕地公園將繼續圍繞生態保護做文章,不斷提升配套設施,優化景區服務,更好促進濕地發展!
呂科長為我們講解公園的未來規劃
玉環漩門灣國家濕地公園的蝶變之路,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短短一日的漩門灣之行,對實踐團而言,是一次深刻的生態教育,更是一次生動的國情社情實踐課。他們用腳步丈量了這片滄海桑田繪就的青綠畫卷,用心聆聽了鷺鳥歡鳴譜寫的共富樂章。他們不僅看到了漩門灣從“灘涂涅槃”到“生態明珠”的蝶變奇跡,更切身感受到了生態保護與民生福祉深度融合的巨大潛力。這片曾經的滄海桑田,如今已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標桿,以其堅定的保護實踐和惠民的共富探索,為浙江省的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貢獻著不可或缺的“濕地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