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美的小弟是什么下場?主人家沒余糧了,你也得拿來燉了。
特朗普反手25%的關稅大棒砸向日本和韓國,比談判前還高。
據央視新聞7月8日消息,,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布了致日本首相石破茂、韓國總統李在明的信件,宣布美國將自2025年8月1日起對所有日本和韓國輸美產品征收25%的關稅。
在這兩封內容幾乎完全相同的信中,特朗普寫道:“請理解,25%這一數字遠遠低于消除我們與貴國之間貿易逆差所需的水平。”
這次不只日韓遭殃,特朗普接連發布14封信件,收件方遍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
從東亞的日本、韓國,到東南亞的柬埔寨、老撾、泰國,再到非洲的南非、突尼斯,均在其中。
這些信件組成了一張全球關稅戰的大網。
信件中還警告各國不要通過提高進口稅進行報復,否則特朗普政府將進一步提高關稅。
顯而易見,日韓被拿來“祭旗”了。
韓日兩國大概率不會坐以待斃,下一步一定瘋狂思索怎么“跪舔”才能讓川普放過它們。
畢竟美國這棵大樹底下好乘涼,撕破臉的后果它們承受不住。
在特朗普解決大而美法案后,關稅戰必然會卷土重來,因為這家伙已經形成路徑依賴了,他的整個執政思維只有兩個:
對內宣稱減稅忽悠選民,不管是不是真的減了;
對外加稅意圖搶劫,不管能不能搶到,其它他也不會。
因此特朗普加關稅,不是什么高深戰略,他就是單純想搞錢,啃不動咱們就啃歐日韓。
讓歐洲加軍費,歐洲就得乖乖買美國軍火;現在給日韓加稅也一樣,反正就是一心想著搞錢。
特朗普這次只用一封信就讓日韓所有進口商品8月1日起統統加稅25%。信里還撂下狠話,敢反制就再加碼,擺明了就是吃定他們不敢掀桌子。
這操作看著就眼熟,四月份他就對所有歐盟商品放話說要收20%關稅,后來降到10%,現在又拿日韓開刀,套路一模一樣——先嚇唬,再談判,最后能薅多少羊毛算多少。
為啥專挑日韓下手?
2024年美國對日本的商品貿易逆差694億美金,對韓國660億,加起來頂小半個中國的逆差額了。
特朗普的邏輯簡單粗暴:你們賣給我的比買我的多,這不公平!可問題是日韓賣的汽車、半導體、電子產品,美國老百姓是真需要啊。
再深扒一層就能發現,經濟賬背后還有政治算盤。
7月4日特朗普剛簽完減稅法案,聯邦財政窟窿怎么補?關稅就是現成的提款機。
按他團隊測算,10%的基礎關稅每年能多收4000億,這25%的稅率要是落實,國庫直接笑開花。
更妙的是,關稅成本會被進口商和零售商消化大半,老百姓痛感比直接加稅弱得多,完美避開民怨沸騰的坑。
這里面還有額外收益。日韓可是美國在亞洲圍堵中國的左膀右臂,現在老特突然翻臉加稅,明擺著要逼他們站隊。
看看特朗普信里那句可以視關系調整稅率,活脫脫就是根胡蘿卜加大棒——聽話就給你降稅,不聽話連半導體原料都卡你脖子。
日本人的反應很有意思。
內閣官房長官開記者會時皮笑肉不笑,說正在慎重研究應對措施,轉頭就放出風聲可能加速產業轉移東南亞。豐田早就在泰國布局新能源車產能,這下更有理由把生產線搬出美國了。
韓國人表面上更剛,青瓦臺開完緊急會議就放話要重啟WTO訴訟,現代汽車則默默把喬治亞州工廠的擴建計劃擱置了。
但要說兩國能硬氣多久,肯定不會太久。
這消息一出,金融市場就用腳投票。標普500當場跌掉1%,十年期美債收益率竄到4.39%,房貸車貸又要漲價。最慘的是日韓那些跨國上市車企,股價直接表演高臺跳水。
有人疑問,如果日韓真有膽報復,也互相提高關稅會如何?一句話,弄來弄去最終可能咱們變成了關稅洼地,那咱也是能當一回陽澄湖滴……
長遠看,特朗普這波操作可能搬石頭砸自己腳。日韓企業被逼急了真會把工廠撤走,到時候五大湖區的失業率又要爆表。
全球化退潮時,每個國家都在裸泳。
特朗普以為關稅是萬靈藥,殊不知供應鏈紊亂的苦果最后還得美國自己咽。
當東京和首爾的街頭開始流行中國電動車時,不知道他會不會后悔今天這25%的任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