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六個季度全行業虧損、33家企業預虧超500億的慘烈背景下,中國光伏產業迎來了一場決定命運的座談會。
7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樂成主持召開了一場決定光伏行業未來走向的高規格會議。第十四次制造業企業座談會聚焦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召集了協鑫集團朱共山、通威集團劉漢元、TCL李東生、晶科能源李仙德、天合光能高紀凡等14家光伏行業巨頭及行業協會負責人。
此次會議召開時機精準,具有強烈的政策信號意義。就在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剛強調要“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和“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
而在6月29日,《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發深度評論文章,將光伏組件與新能源汽車、儲能系統并列為“內卷”重災區,點名光伏組件價格戰問題。
參會陣容覆蓋全產業鏈:從協鑫科技、通威集團、TCL中環,到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陽光電源等龍頭企業掌舵人悉數到場。
李樂成部長在開場白中肯定了我國光伏產業實現“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歷史性跨越,將其譽為“中國制造的一張靚麗名片”。
慘烈現狀:全行業陷入虧損泥潭
光伏行業現狀觸目驚心。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截至2025年1月底,已有33家光伏上市企業發布預虧公告,預計歸母凈利潤合計虧損超500億元。
價格數據更令人震驚:多晶硅價格下降超39%,硅片價格下滑超過50%,電池片價格下滑超30%,組件價格下滑超29%,光伏組件價格甚至低至每瓦六毛多。
“當前光伏行業的供需錯配和無序低價競爭導致企業經營壓力驟增,這種長期的低質量競爭必然會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指出。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處處長邢翼騰分析,這些問題是企業擴產、地方招商、資本追捧、低價競爭、國外打壓等多種因素疊加形成,最終導致“光伏產業國內外兩頭辛苦,到頭來不掙錢”。
三大推手:揭開“內卷式”競爭根源
《人民日報》6月29日的頭版文章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內卷”背后的三大推手:階段性供需錯配、尚待健全的高標準市場體系,以及部分地方錯位的政績觀。
其中,地方政府的過度干預尤為關鍵。文章指出,一些地方政府依舊熱衷于招商引資、上馬光伏項目,“給土地、給政策、給資金”,搞“補貼競賽”,打造“政策洼地”。
據不完全統計,僅2024年,各地方政府引導的光伏投資額就超過8000億元。這種以鄰為壑的惡性競爭,不僅導致了嚴重的重復建設和資源錯配,還使得許多本該被市場淘汰的落后產能得以茍延殘喘。
在需求端,央企招標中的低價中標現象也加劇了行業困境。2024年12月,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曾對國家能源集團下屬企業一光伏組件項目招投標結果發出質疑,公開提出“四連問”,直指其低價中標行為。
綜合治理:三箭齊發破解困局
面對行業困境,李樂成部長在座談會上明確提出了綜合治理方案:
一是依法治理低價無序競爭,堅決落實中央財經委第六次會議關于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決策部署;
二是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相結合,暢通落后產能退出渠道;
三是強化標準引領和服務保障,加大宏觀引導和行業治理,持續幫助企業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李樂成部長特別強調行業企業要“致力技術創新,堅守質量安全底線”,加快塑造我國下一代光伏產品的競爭優勢,努力成為全球光伏產業的技術引領者。
在政策引導的同時,企業自下而上的自救行動已悄然展開。多數光伏玻璃企業計劃7月開始減產,減產規模預計達30%;硅片龍頭企業也在醞釀減產計劃;作為產能整合關鍵源頭的硅料端,通過行業并購實施的“收儲”方案有望加速推進。
企業自救:技術破局與模式創新
在政策引導的同時,光伏企業也在積極尋求技術突破和模式創新,努力走出“內卷”困局。
協鑫科技憑借其顆粒硅技術的成本優勢,在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35.15%的業績,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更是大幅增長81.83%。
隆基綠能則通過高強度研發投入尋求突破。2024年公司研發投入約50億元,今年6月12日,該公司宣布兩項技術突破:其自主研發的大面積晶硅—鈣鈦礦兩端疊層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達33%,刷新全球大面積疊層電池效率紀錄;同時,BC電池組件效率突破26%。
作為光伏行業的老牌企業,東方日升正以光儲一體化戰略開辟轉型路徑。公司已推出覆蓋戶用、工商業、地面電站的全場景解決方案,整合組件、逆變器、儲能及智慧能源管理系統。
“單純依靠組件單品已難有競爭力,必須通過全鏈協同打造差異化解決方案。”東方日升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規模驅動到創新驅動
西安工程大學產業發展和投資研究中心主任王鐵山認為:“整治‘內卷式’競爭已經成為決策層重要的調控政策,防止供需錯配和無序價格戰,對光伏行業在內的多個行業來說都是利好”。
“從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這次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體現了決策層整治‘內卷式’競爭的決心。”王鐵山表示。
在屈放看來,破“內卷”并不是短期內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各方持續不斷地努力。在此過程中,對于企業來說,是轉型升級、提升自身競爭力的一個契機,對于行業來說,也是從規模驅動向技術驅動、創新驅動的轉型機遇。
“光伏行業破內卷,需要將限制價格、控制產能與提升品質相結合,通過產業升級逐漸淘汰落后產能,提升行業利潤率,促進良性循環發展。”屈放建議。
隨著政策端、企業端、資本端形成合力,中國光伏行業有望走出低價競爭的泥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綜合自:人民日報、參考消息、中金在線、證券日報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