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的快速發展為人類社會進步創造重大機遇。AI技術用于國際人道救援,將為全球脆弱群體構建更高效、更安全的生命防線。如何使用AI技術,才不會傷害人類?
近日,中國網記者專訪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中國事務個人特使、東亞地區代表處主任史德林(Balthasar Staehelin)。他認為,AI技術如以符合倫理規范、負責任的方式得到應用,將釋放巨大潛力。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中國事務個人特使、東亞地區代表處主任史德林。中國網記者 李智 攝
史德林表示,在尋找失蹤家庭成員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數據集不完整問題。這時,AI就能發揮優勢,幫助快速計算并匹配相關信息,從而加速識別失蹤人員。另外,衛星技術若與人工智能相結合,借助衛星圖像和AI深度分析能力,便能更準確地追蹤人口流動規律,預測其動向,進而迅速采取救援行動。
史德林提出,要注意AI出現“幻覺”(錯誤輸出)或數據被“污染”(輸入錯誤數據)等問題,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在其內部制定的AI使用規則中,明確AI的使用權限、目的和范圍。此外,紅十字國際委員會還制定嚴格的數據保護規則,要求收集的任何數據都必須從數據影響評估和數據保護評估的角度進行審查,并確保數據存儲在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可管控的地方。
當前,中國在AI領域具備顯著技術優勢和大規模應用經驗。談及未來合作,史德林認為,合作可能性是無限的。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正了解中國能提供哪些技術應用。中國在健康和醫療診斷等領域開發了很多有趣且實用的應用,還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目前,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已與中國科技公司加強接觸,了解如何更好地運用這些技術。
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在推動國際人道救援方面具有關鍵影響力。史德林說:“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感謝中國在凝聚國際人道法支持方面發揮著越來越積極的作用。”國際人道法是由《日內瓦公約》及其附加議定書構成的核心國際法律框架,旨在保護武裝沖突中的平民、傷員及醫療人員等非戰斗人員。
史德林還說,目前,人類已探討人工智能的民用用途。同時,人工智能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及其在戰爭中對平民的影響,同樣不可回避。史德林認為,必須竭盡全力,為這一問題探尋合適的工具和解決方案,以此推動傳承人道精神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確保在任何情況下,人的尊嚴都能得到尊重。
轉載自:中國網
01
●ICRC舉辦專題討論 聚焦人工智能在武裝沖突中的運用
02
●出版物甄選 |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人工智能政策》
03
●國際人道法全球倡議——超越國界的集體承諾
04
●戰爭中的中立——跨越戰火的生命線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